10月8日,由國際煙草控制政策評估項目(ITC)組織公布的一項科研報告顯示,13個中國國產卷煙品牌檢測出含有重金屬,其含量與加拿大產香煙相比,最高超出3倍以上。在這份報告中13個含重金屬的國產香煙品牌為:白沙、大前門、都寶、紅雙喜、黃金葉、Happiness(吉慶)、紅河、紅金龍、紅梅、紅旗渠、紅塔山、石林、壹枝筆。這份科研報告是由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聯合做出的。
據媒體采訪國家煙草專賣局有關人士表示,為核實報告中所示內容的真實性,專賣局現已安排科技司負責調查此事,目前相關材料還在準備中,“不過,報告中所列的13個超標品牌中,吉慶、紅金龍、壹枝筆等3個品牌早在兩年前就退市了。”
煙內重金屬兩大來源
據了解,煙葉內所含重金屬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它賴以生存的土壤,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宜群介紹說,“用污水灌溉農田,不恰當地使用農藥,含鉛汽油的使用,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這些都會帶來重金屬的污染。重金屬不能降解,只能遷移。工業造成的各種污染使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這些重金屬又附集在煙草上,其中煙草根部含量最高,煙葉次之。”另一方面,地質本身的變化也會引起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變化,過多的重金屬隨之遷移到生長在土壤上的煙草之中。產煙區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及存在形態直接影響著煙葉對重金屬的吸收率,一般土壤中可溶性重金屬的含量越高,煙葉對重金屬的吸收率也越高。
另外一個重金屬元素的來源是香煙的生產過程。香煙在制造過程中使用的熱熔膠、煙用香精香料里面都含有重金屬元素。其中煙用香精香料在卷煙中的使用可賦予產品獨特的風格,改善煙氣質量,故而是卷煙加工過程中的主要基料之一。由于人體對重金屬和砷的耐受劑量極小,為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制定相應的最高允許限量是十分必要的。煙用香精香料的管理還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通過對煙用香精香料在可用性和安全性上進行質量的控制,可為進一步規范市場,健全煙草工業體系,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據了解,香煙內的重金屬主要有砷、鉛、鎘等,資料顯示,砷化合物經呼吸道黏膜完全吸收,長期攝入時砷以無活性的形式蓄積在上皮及皮膚附屬器官如毛發、指甲以及骨骼中;鎘人長期吸入鎘可損害腎和肺,導致肺氣腫和腎功能紊亂;人體吸入的鉛經肺泡彌散進入血循環,人長期吸入鉛煙霧可引起鉛的慢性中毒。
香煙標準亟待完善
有媒體引述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技司副司長王獻生的話表示,目前國內外還沒有香煙的重金屬標準,“盡管我國還沒有對整支煙出臺重金屬市場準入標準,但這個標準不僅是中國沒有,國際上也沒有,加拿大研究者以本國煙為參照物,還列入了一些已經停止生產的香煙,從立場和角度上來看,并不能說完全客觀公正。”王獻生認為,這個報告只能看做是研究性質的,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筆者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行業標準》,發現其中僅對卷煙加工所用的原料——熱熔膠、煙用香精和料液方面有重金屬和砷的具體含量有規定,其中要求熱熔膠重金屬含量不超過10mg/kg,砷不超過3mg/kg。煙用香精和料液的砷含量不應高于1mg/kg,鉛含量不應高于5mg/kg。《行業標準》里并沒有對整支香煙出廠時的重金屬含量做出規定。
對于我國至今尚未披露香煙有害健康成分的原因,吳宜群表示,“目前我國對香煙的研究和檢測都是在煙草專賣局和煙草企業自己的實驗室里進行的,我國并沒有一個獨立客觀的、與煙草行業沒有利益關系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來對香煙的各項指標進行監測。政府也沒有組織力量對香煙相關標準進行研究,這就造成了遲遲沒有一個官方標準出臺。我們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進行香煙各成分的風險評估,制定合理標準。”
吳宜群指出,“對香煙內的焦油、尼古丁、重金屬、致癌物質等成分即使有煙草機構進行研究,并得出相關數據,也并未坦白地向公眾披露,公眾對香煙的實際潛在危害并不知情。”
在中國,從煙草種植、收購到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均是高度一體化的“一條龍”管理模式。在暴利的驅動下,公眾健康、煙草危害等問題并未真正受到制度上的約束。這正如吳宜群所呼吁的,“中國煙草業實行的是最徹底的政企合一高度壟斷體制,要建立香煙各項具體成分的標準和規定,必須要打破這種壟斷,”“要有第三方的監測機構來研究建立香煙成分含量標準,不僅需要建立重金屬的標準,其他致癌物質如亞硝胺等也應該建立標準。另外,必須向公眾披露香煙成分和香煙燃燒時可釋放的具體危害物,讓公眾對這些危害充分知情。” (孫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