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歷史學家總是說元朝不存在皇陵,但是本人卻難以茍同,我認為,元代不僅有皇陵,而且規模還不是太小,只是目前還沒有發現. 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尋找此事,現在我初步認為,元朝皇陵位于承德市北邊郊區的雙峰寺鎮一帶,原因主要是: 1, 這里在70年代學大寨期間,在平整土地時,曾經發現大量古墓;
2: 古墓經研究為元代墓葬;
3 墓葬規格很高,只是當時正處于"文革"時期,古墓被破壞或平掉了.雖然當時出土的大量文物已經散落民間或被農民破壞,但是從棺木和出土文物看,這些墓葬絕非一般貴族的墓葬,所以我猜測在這些被平整土地的下面,仍然存在著大量未被發現的墓葬---元代皇陵.
中國歷代皇陵基本都有記載,也都有發現。為什么元朝在史書中卻沒有記錄,現實中也沒有發現?
元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執政的政權,在元朝以前的宋代盜墓現象十分嚴重,元朝統治者為了死后不被盜墓者拋尸荒野,所以有關皇陵的事情統統不予寫進記錄,為的是不會為外界了解皇陵的任何信息。
元朝當時的承德,是人煙稀少之地,皇陵所選的位置前為水,后為山,其山形似巨龍,其水形似彎月,是風水極佳之地?!拔母铩逼陂g的“學大寨”運動使得這些陵墓邊上的一些小的后妃陵墓被挖出,當時并沒有人重視,時間長了人們也淡忘了此事。但是元代墓葬如同這種規格的肯定不是平民百姓,加之當時承德又是人跡罕至,不可能有百姓死后,又到很遠的地方埋葬,那么就只有一種解釋:這些墓葬是元代的貴族或皇家的陵墓。
元朝時蒙古族的喪葬習俗大部分實行的是裹體埋葬,就是用布將尸體裹起來,然后埋葬.但是貴族與皇族所實行的喪葬習俗都和漢族人比較相像,只是元朝建立以后,并沒有實行漢族喪葬那種大操大辦,以及隨葬品很多的習慣,即使貴族和皇族也大都比較節儉.
成吉思汗當年死在六盤山下時,曾經密不發喪,待尸體運回老家后才舉行葬禮,由于各地交通和信息的原因,光告別儀式就持續半年多,送葬和埋葬成吉思汗的人因為在回來后全部被殺,成吉思汗的墓葬在哪里就無從查找了,為了祭祀成吉思汗,蒙古人設置了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用以拜祭.
元朝建國以后,把中國人分成了四類: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實行等級管理制度,文化,風俗,在一開始都互相區別,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蒙古人和漢族人的文化開始互相融合,漢族的喪葬習俗也更多的被蒙古族所使用,尤其是皇族.在已經發現的元代墓葬中,很多貴族的隨葬品很多就是一個例證.近兩年在內蒙的赤峰一代曾出土了幾座元代墓葬,經考證就是蒙古人未進關前的墓葬,隨葬品有金銀及瓷器,其中有大半是宋代時期的漢族工藝品,說明在進關之前,漢蒙文化的交流就已經很多.
蒙古人埋葬死者習俗絕非一般我們所知道的下葬后用馬把墳頭踏平,然后殺一只母駱駝把血灑在墳上這么簡單,如果為了找不到,為什么還要修墳頭呢?直接埋葬不要墳頭不就可以了?真正元代墓葬不僅有墳頭,而且還會有隨葬品,尤其蒙古貴族。因為我自己就是蒙古族人,我也一直在研究蒙古族的喪葬文化。
現在國內理論界對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的歷史研究應該是非常的薄弱,尤其對元朝皇帝陵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當我提出元代陵墓的所在的下落時肯定會招致反對的聲音,但是我認為元代陵墓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并且通過最近幾年元代蒙古人墓葬的出土我更加確認元代皇帝陵墓是存在的,只是還沒有最終被確認。
那么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我認為元代的歷史記載使得我們的研究走向了誤區。元代時雖然各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多,但是民族矛盾也越來越尖銳,面對這種民族矛盾元朝統治者為什么就不可能隱瞞他們自己的歷史秘密呢?古時后的迷信說法是破壞了別人的祖墳就破壞了別人的風水和根脈,后代的人就會倒霉。元朝人的迷信思想特別是統治者的迷信思想更甚,他們為什么不可能隱瞞掉這些墓葬的歷史以防有人破壞他們的風水,保證他們統治的千秋萬代呢?從元代歷史來看,我們找不到皇陵的準確信息,在歷史的記錄中我們只能發現所謂的皇帝死后簡單埋葬,馬踏墳頭之說,但是這是真正的事實嗎?我們都很難判斷真偽。何況元代歷史記載只說皇帝死了,而對埋葬這樣的大事卻很少去費筆墨去寫,為什么?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對喪葬的地點以及規模諱莫如深,根本不允許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中,他們在隱藏什么?他們在隱藏皇帝陵墓的全部秘密,讓當時的人不知道,更讓后代的人不知道,為的是保住他們墓葬的完好,為的是不讓異族來盜掘他們的墳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