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科學家們公布了一組最新的全球夜景圖,這是迄今地球上人類居住分布最清晰的復合圖。據悉,這些照片是NASA衛(wèi)星上一種被稱為“可見紅外光放射呈像器”,簡稱VIIRS的器械拍攝而成的。NASA將這組圖片稱之為“夜之光”。
在這張圖上我們能發(fā)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和趨勢,不僅能反映自然地理,也能折射經濟政治等問題。
地球亮光分布和人口分布高度重合,但不完全一致,也無法完全按照人口密度解釋燈光亮度。
上圖為全球夜景圖,下圖為全球人口分布圖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圖示(2008)
漆黑的朝鮮
從東北亞衛(wèi)星圖來看,朝鮮國土上只有首都平壤附近有一小片亮光,這與近幾年的觀測結果一致。
韓國統計廳之前發(fā)布“2015年朝鮮主要統計指標”資料,對韓朝在各方面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對比。據統計數據顯示,朝鮮總人口約為韓國的一半,朝鮮國民總收入是韓國的四十四分之一。
朝鮮的閱兵式
正在崛起的印度
據印媒報道:NASA最新發(fā)布的關于2012-2016年間印度城市發(fā)展的夜燈圖像,我們可以從亮燈情況看出印度的城市在四年間的發(fā)展有著質的飛躍,中小城市的數量有所增加,大城市也開始向內陸延伸,各城市間的聯系不斷加深,在靠近喜馬拉雅山的一側,居然還形成了一個“城市帶”,這樣的變化是驚人的,相比印度城市的發(fā)展,中國城市的發(fā)展似乎稍遜一籌。
根據牛津全球城市經濟預測,2015-2019年全球20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中,將會有14個來自印度,數量遠超所有發(fā)展中國家。
印度和中國GDP增長率折線圖
當中國人談起印度,動輒就舉高鐵和印度火車的例子,透露著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但似乎已經忘了中國人自己也是從一窮二白的過去走過來的,而印度也在努力追趕。
印度的火車
越南、泰國等地作為新興經濟體也是同樣的情況,近年受益于中國制造業(yè)轉移,工業(yè)及制造業(yè)有了顯著發(fā)展。
尼羅母親河
埃及面積100萬平方公里,沙漠比例96%,人口超過8500萬,96%的人口聚集在占國土僅3%的尼羅河三角洲,首都開羅年降水量不足30mm。
下圖為埃及人口分布圖
埃及的工業(yè)、人口、城市基本全部集中于尼羅河沿岸,尤其是尼羅河三角洲,所以在夜景圖中,燈光也集中于這一地區(qū)。
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是一個景色優(yōu)美的移民國家(楊恒均:華人扎堆,不歧視白人已經算不錯了),人口兩千三百萬,和北京市人口數量差不多。這在夜晚燈光圖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圖中黃色區(qū)域所有人口僅占澳洲人口數2%
加拿大也是類似的情況。
加拿大面積:9,984,670平方公里(世界第二)
人口:3348萬(世界第35名)
人口密度3.41人/平方公里(世界第228名)
澳大利亞面積:7,686,850平方公里(世界第六)
人口:2318萬(世界第52名)
人口密度:2.8/km2(世界第232名)
兩個國家論面積都是超級大國,但人口相比較國土面積可以說十分稀少,因此吸引移民也是這兩個國家的國策。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因其高福利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了大量移民人口。
美歐日
美國、歐洲、日本是世界上發(fā)展程度最高的經濟體,在夜間燈光圖上可見一斑。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
美國人口分布
不同感光度的一張夜晚燈光圖
歐洲(中西部):
日本:
中國
中國人口分布和經濟發(fā)展的區(qū)域差別體現的很明顯,相比于東部的璀璨光芒,西部地區(qū)除了幾個較大城市外,很多地方看上去像是“不毛之地”。
胡煥庸線以東集中了中國96%的人口
城市篇
前幾年,NASA還發(fā)布了世界各大城市的航拍夜景圖,從美國的達拉斯、新奧爾良、五大湖,到中國的北京、天津、上海、蘇州,再到歐洲的巴黎、倫敦……
京津地區(qū),中間的小城市是廊坊
上海,蘇州
沈陽
巴黎
倫敦
東京
達拉斯,美國德克薩斯州第三大城市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首都)
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