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宋朝被稱作是“詞的朝代”,兩宋時期誕生了無數像柳永、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晏幾道、秦觀、黃庭堅等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文人墨客。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李清照。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李清照恰恰就像是一朵紅花,點綴在大宋文壇的萬點綠叢之中。
李清照不僅是一個女詞人,同時她還是大家公認的“千古第一才女”。雖然她生在了男尊女卑的古代封建社會,但她卻是一個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人,尤其是在婉約派詞作上的成就,絲毫不遜色于任何須眉濁物。
自古以來,都有這樣一個定律:凡是卓爾不群者,大多恃才傲物。而李清照也是如此,身為一個女子,她的孤傲卻比男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清照生前曾經寫過一篇對宋詞的專論文章——《詞論》,文章雖然篇幅并不長,但是其中卻提及了柳永、張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絳、晁次、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和黃庭堅這16位宋代詞人。
這16位大文豪,幾乎占了宋代文學界的大半壁江山,但是在李清照的筆下,這16人卻被貶的一文不值,無一幸免。
不信?那咱們舉幾個例子看一下。
李清照批評柳永之詞:庸俗不堪,格調低下
柳永的一首《雨霖鈴》名傳千古,尤其是這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被無數人所津津樂道,而柳永本人,也是公認的婉約派詞人代表。
但是,在李清照看來,柳永的詞卻是“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意思就是說,你柳永的詞雖然好聽,但是其中的內容簡直是庸俗不堪!這樣的詞怎么能夠登得上大雅之堂?
李清照批評晏殊、歐陽修、蘇軾之詞:句讀不葺、不協音律
無論是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還是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大家心中都是永恒的經典。
但是在李清照的筆下,卻將這些詞句定義為“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意思是說,你們3個人寫的根本就不算是詞,連最基本的音律之美都沒有,唱出來簡直難聽至極。
李清照批評王安石、曾鞏之詞:人必絕倒,不可讀也
要說這16人中李清照最看不起的,那還要數王安石和曾鞏了,對于二人,李清照給出這樣的評價: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雖然柳永的詞低俗,蘇軾的詞沒有音律,但怎么說也還有可取之處。但你們兩個人簡直是要笑死我,寫的詞根本就沒法讀。
李清照為什么會這么“狂”?
在我看來,除了她恃才傲物、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的詞作比前輩們更勝一籌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意在重塑詞風、規范詞體。
《詞論》之中,李清照開創性地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詞應是區別于詩的獨立存在。她認為,詞作為用來演唱的歌詞,必須具備音樂屬性,必須講求音律美感,必須以婉約為正宗。
其實,李清照的評價,本意并不在于貶低任何人,而是通過舉反例,來表達出自己對詞作獨到的見解。不管怎么說,李清照對婉約派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正是在李清照的引導下,婉約派才逐漸的走向成熟和完美。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少女時被家人寵愛,天生爛漫,青年時與丈夫琴瑟和諧,縱享幸福時光,遭遇變故后堅強勇敢,努力自信。她就像是一朵薔薇,在宋朝滾滾的歷史上河中,自顧自美麗。
這本《李清照詞傳》,收錄了李清照一生中所做的詩詞,同時還以文章敘事的形式,向我們呈現出她曲折離奇的一生。
書中以李清照的詩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李清照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生動形象的再現了李清照以文傳世宋代才女形象。
文章與詩詞的搭配,既豐富了內容,又能夠全身心的感受到李清照作詞時的心情境遇,從而更好的感悟這位大文豪的人生境界。
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辛棄疾作為亂世中的英雄,可謂是文武雙全,與蘇軾并稱為“蘇辛”,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全套書中還有《蘇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精裝版6本書原價192元,現在只需要79元,折合下來一本才10多塊錢,幾包煙錢,你就能讀懂6位大文豪傳奇的一生,并且從中感悟到大家風范的人生哲理,簡直太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