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曹操是被作為反面人物寫的,但要論成就,沒有一個人能夠比得上他,即使是后來的司馬懿比他也差太遠。曹操之所以能夠在漢末的亂世里剪滅群雄,統一大半個中國,除了他本人的卓越的能力之外,還在于他會識人用人。我們都學過曹操寫的《短歌行》,詩里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說的就是曹操想和周公一樣收攬天下人才為他服務。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里看到的曹操經常會愛惜人才,在長坂坡看到趙云是一個忠義之將時,不讓手下人放箭,也是愛才惜才的表現。其實在三國里,曹操一生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天下頂級人才有3個,,不是關羽、趙云,更不是諸葛亮。
曹操
第一個是劉備,在劉備短暫的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一直想要收服劉備,但卻一直在猶豫,因為他看出來劉備根本就不是一個久居人下之人。“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就透露給了劉備自己對他的欣賞,可是劉備也是一世梟雄,絕不會屈居人下。曹操也正是在對劉備殺與不殺的猶豫中放走了劉備,扶持了自己后來的一個強大對手。
劉備
第二個就是法正,法正是劉備收服西川后得到的謀士,法正其實是三國里最不應該被忽視的人才。劉備之所以能夠在后期三分天下,并不是全靠諸葛亮,在很多時候,是由法正為他出謀劃策的。發證的長處在于軍事戰略,而諸葛亮長處在于梳理內政。當初在劉備于曹操爭奪漢中時,正是靠了法正的計謀才擊敗了。曹操也認為自己把全天下的人才都拉攏到了自己的手下,但卻偏偏少了個法正,因此能夠看得出來曹操對法正是有看么看重。可惜法正死的比較早,沒能為劉備貢獻出更多的智慧。
法正
第三個是太史慈,太史慈是孫策手下的大將,戰功赫赫,就連曹操為了拉攏他,還專門寫了封信,并放了一枚中藥--當歸,勸他回到家鄉為自己效力。但太史慈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絕不肯辜負對他有恩、更加珍惜他才能的孫策。太史慈為孫策掃平江東,奠定了孫吳的基業。
太史慈
各位網友,對于小編上面說的這三個三國頂級人才,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