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中國古代歷史,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循環:北方寒冷貧瘠的森林草原,總是不斷孕育出一支又一支野蠻兇悍的游牧鐵騎,在凜冽的西北風中舉起彎刀,拉滿弓箭,呼嘯著向南方溫暖富饒的中原王朝殺去,當征服者們摧毀中原王朝并定居下來后,漸漸又成為抵御新興游牧鐵騎掠奪的捍衛者。
1114年,完顏阿骨打統一了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鐵騎,率800人起兵反遼,隨后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亡了草原契丹鐵騎建立的遼國(1125年),并乘勝滅亡了締造華夏古典文明巔峰的北宋王朝(1127年),占據了秦淮以北的中國北方,演繹出“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的神話。在保持了一個世紀的東北亞霸主地位后,金國終于與當年的遼國一樣,面臨著來自北方更兇悍的草原鐵騎的挑戰。
1206年,勝利、團結、圓滿的庫布里臺大會在斡難河邊召開。大會一致推舉了孛兒只斤·鐵木真為第一屆蒙古帝國大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最強大的汗)。在成吉思汗的英明領導下,蒙古鐵騎不僅走出大草原,來到中原,還走出中國,來到歐亞。此前的蒙古諸部曾長期臣屬于金國,而金國為了防止蒙古統一,經常挑唆蒙古各部相互廝殺,甚至還不定期派兵到草原上實行屠殺減丁政策,成吉思汗的祖先俺巴孩就曾被金國釘死在木驢之上。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后,矛頭很快就指向了金國。蒙古大軍先擊敗西夏,拆散金夏同盟,免除后顧之憂,隨后于1211年發動蒙金戰爭,攻破長城,一路南下,燒殺搶掠,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此時的金國,承平日久,歌舞升平,政治腐敗,軍隊腐化,早已喪失了祖輩的尚武精神。在如狼似虎的蒙古鐵騎面前,女真軍隊如同當年的遼宋軍隊一樣,被摧枯拉朽,在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懷來、縉山、東京、西京、居庸關、中都等大小戰役中摧毀金軍主力,奪取金國馬場,迫使金國遣岐國公主和親,遷都開封(1215年),蒙古以金國遷都為由,再次出兵攻陷中都,占領河北。
恰在此時,中亞霸主花剌子模(1142-1231年)的邊將海爾汗貪財殺死前來通商的蒙古商隊450人,成吉思汗為全力攻金,派出使團希望和平解決,又被妄自尊大的摩柯末蘇丹斬殺正使,剃光兩副使胡須。花剌子模的作死行為徹底激怒了成吉思汗,15萬蒙古鐵騎被召集起來開始西征,金國戰場則留給被封為太師國王的四杰之一的木華黎指揮。
沒有蒙古主力壓境的金國終于逃過一劫。如果此時的金宣宗完顏珣(1213-1224年)能夠認清形勢,乘蒙古主力回來之前大力整軍經武,與南宋、西夏合力抗蒙,積極反攻,局面肯定能夠扭轉。但被蒙古鐵騎嚇破膽的金宣宗不思全力反擊,反而將兵鋒指向南宋、西夏,希望彌補被蒙古鐵騎奪去的領土,結果不僅沒能開疆拓土,反而徒耗國力,四面樹敵,內外交困。
1224年,金哀宗完顏守緒繼位,改變國策,全力抗蒙。對外與南宋、西夏停戰講和,對內重用主戰派,建立直屬中樞的忠孝軍(忠是忠于大金,孝又是何解?)。忠孝軍是由在蒙古入侵中附屬金國的各族勇士組成(類似于東晉吸納北方流民組成戰力強大的北府軍)的騎軍,包括女真、漢、契丹、畏兀兒、回紇、乃蠻、羌、吐谷渾等民族,總兵力不到萬人,但因為深受蒙古入侵之苦,士氣高昂,再加上金國重視,待遇優厚(月給三倍它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訓練有素(以騎射選之)、裝備精良(一兵雙馬),戰力十分強大,經常擔任戰斗先鋒,沖鋒陷陣。
在金哀宗全力抗蒙的戰略下,金軍開始扭轉戰局,在山西戰場節節勝利。此時,成吉思汗最后一次親征,在攻滅西夏時去世,部分蒙軍在四杰之一的赤老溫率領下攻略陜西。1228年的大昌原之戰,完顏陳和尚率忠孝軍400重甲騎兵大破赤老溫的8000蒙古鐵騎,忠孝軍一戰成名。1230年再戰大昌原,忠孝軍再敗蒙古軍。蒙古大汗窩闊臺在盛怒之下,親自領兵南下山西。忠孝軍在衛州解圍之戰中,再次立下首功,又趕赴山西參加倒回谷之戰,擊敗蒙古名將速不臺。忠孝軍連戰連捷,屢敗蒙古名將,成為當時金國中流砥柱。
然而此時的金國,氣數已盡,忠孝軍的輝煌戰績如同回光返照。1231年5月,蒙古三路大軍伐金。1232年,蒙金決戰于三峰山。金軍三十萬人全軍覆沒。忠孝軍主力也在此戰中損失殆盡。完顏陳和尚率數百殘部突出重圍,沖入鈞州,旋即被蒙軍破城,眼看大勢已去,完顏陳和尚出來見蒙古軍,自稱金國大將,要求面見蒙軍大將。完顏陳和尚被帶到大帳后,在詢問姓名時說:我就是忠孝軍總領陳和尚,大昌原的勝者是我,衛州的勝者也是我,倒回谷的勝者還是我。我如果死在亂軍中,人們會認為我有負國家,今天明明白白的死,天下一定有了解我的人。蒙古軍想讓其投降,完顏陳和尚寧死不屈,被斫足折脛,裂口到耳部,扔噴血痛罵,至死不屈,死時41歲。蒙軍大將欽佩他的忠義,用馬奶酒灑地祝禱: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忠孝軍主力損失后,余部仍繼續作戰,直到宋蒙聯合滅金,于蔡州之戰,全軍覆沒。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