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類苛捐雜稅多不勝數,又加之些天災人禍,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生活無所倚仗。又加上土地生產力低,從事農業對一些人來說也沒啥盼頭,于是,這些人就選擇了鋌而走險,去選那在當時最暴利卻也最危險的“販私鹽”活動。
私鹽,在各個歷史時期,販賣私鹽都是違法行為,輕則杖責、入獄,重則流放、殺頭。那為何各朝政府都嚴格禁止私鹽的販賣?
在古時私鹽違法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鹽業的稅收,“天下之賦,鹽利居半”,鹽稅在一個國家的稅收中占比很重,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實行鹽鐵官營制度了,古代官員的貪污,也主要是集中在這鹽業上。
在清康熙年間,《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江寧織造曹寅就曾向康熙匯報,兩淮鹽政的浮費包括各衙門所取共計每年20多萬兩銀子,可見在古代只要和鹽有關的,都是相當暴利的。
此外,禁止私鹽的販賣還因為它一定程度上關系到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問題。私鹽,一般是指粗鹽、平鍋鹽,都是未經加工處理的礦井鹽,有害雜質多,外表顆粒較粗,并且色質黑,長期食用肯定對身體有害,(就是不知道古代的當權者是否知曉了)。
中國歷代對私鹽打擊的力度還是相當大的。在漢武帝時,就對私鹽販子進行“鈦左趾沒入其器物”。的懲戒,“鈦左趾”就是在左腳趾掛上6斤重的鐵鉗,“沒其器物”是沒收生產工具,煮鹽的工具當年也相當值錢。
唐代“自淮北置監院十三”,捕私鹽者。私鹽販子要殺頭,連相關官員都要連坐。
五代時,鹽法最酷,販私鹽一斤一兩就可以正法,就是殺頭。
宋代略寬了一點,無非是殺頭的標準放到三斤或十斤而已。
暴利的誘惑,加之生活的貧苦,不少走投無路的人自然而然的就選擇了販賣私鹽,就算是冒著殺頭的危險。還由于當時鹽由官營,鹽的價格都由官定,居高不下,販私鹽禁而不止,還愈加嚴重。
在古代,私鹽販賣是相當猖獗的,特別是兩淮兩廣,以及四川。那時,私鹽販子基本都是團伙作案,還備有武器,甚至還賄賂官員。
先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逐步深入,中國的鹽業體制改革也慢慢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在1990年的稅改方案,鹽稅還被取消了,改為資源稅和增值稅,可仍還有一大批人在販賣私鹽,禁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