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中的謊言,誰說草原游牧民族都是身強力壯?

文/赫拉克

近年來,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以及影視作品中,多在強調“游牧民族身強力壯”這一觀點。這一觀點似乎已成為了一種定論,在多種場合經常能夠聽聞。這種觀點似乎是將體質與生產生活方式掛鉤,認為以肉奶食品為核心食物的草原民族具有更加強大的體質。那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現在的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嚴格來說已經不存在逐水草而居的純游牧生活的牧民了,大規模畜牧業生產近幾年也在牧區有聲有色的發展,牧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上漲。定居房代替了蒙古包,摩托車代替了黑駿馬,所以我們的目光,可能需要放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脈絡之中。

身強力壯的蒙古搏克手

首先作為質疑的問題來說,要先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因為歷史上的游牧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族,且相關研究數據最多,因而本文將舉蒙古族為例。

根據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2010年的蒙古族城市男性大學生的身高水平是173.19±5.97,同期2010年的全中國城市男性大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72.17,理論上相差并不大,但考慮到中國目前身高的區域差別比較大,說北方民族普遍身材較高,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在現代大學生比較頭疼的體測中,也可以發現內蒙古地區高校的成績統計中,蒙古族學生要比漢族學生稍快一些,雖然平均下來只快了大概三秒。也就是說,放眼當下的全國高校,蒙古族的青年們確實是身高和耐力上不說是明顯優勢,也還算是略占優勢。當然,略占優勢的原因自然和基因的關系不大,優勢的原因我們還是可以簡單分析一下的。

·曾是嚴酷環境下的自然選擇

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漠南漠北草原給初至此地之人的最初觀感就是一望無垠,地廣人稀。舉目遠極,都是藍天白云綠草地,點綴著幾家蒙古包。除了少數統治中心區外,人口密度都非常低。這并不僅僅是受一些傳統觀念和宗教傳統的影響,更是草原地區的環境承載力比較小的緣故。

地廣人稀的塞北草原

這種格局在兩千年前便已基本確定,草原地區的民族受游牧生活方式影響。人口承載力較小,環境也較為脆弱。早年間一場大范圍暴風雪就可以改變一個族群的生活,甚至影響到一個草原帝國的興亡。這種艱苦的環境培養了當地人耐饑餓、耐戰斗、耐風雪的身體素質,由于長期在馬背上放牧射獵,當地人不僅騎術高超,而且箭法極準,矢無虛發。在環境艱苦,斗爭激烈的條件下,自然是較為強壯的個體更容易生存下來,更剽悍的族群更容易發展下去。

草原上的大雪災對牧業影響巨大

·古代草原肉制品較少,奶制品較多

身體素質除了要靠日常鍛煉之外,和飲食攝入的類型與數量也有著很大的關系。與現在的草原地區旅游介紹中豐富的鮮奶羊肉食品所不同的是,在明清時代乃至更古老的時代,物質資源遠沒有今天這么豐富,放肆吃肉的日子也是很少的。

明朝通過馬市和木市與蒙古地區交換物品,每年定期開市一二次,每次三至十五日左右,雙方官員監督,由明朝定出牲畜價格,用銀兩、錢鈔收購馬匹,或用布、緞、鐵鍋等折價易馬,這為官市。因官市滿足不了蒙古封建主的貿易要求和蒙漢民間對物品的需要,開設私市,以物易物。《萬歷武功錄》中記載:

“牛(易)米豆石余,羊碟糧數斗。無畜,間以柴鹽數斗易米可一、二斗,柴一擔易米可二、三升,而其甚者,或解皮衣,或執皮張馬尾,惟冀免一日之饑。”

可以看出,雙方并沒有進行平等的民間貿易,也在背后反映出了草原地區長期的糧食物資缺乏之困,這也是千年來的邊關戰火的一大原因。

清趙翼編寫的《檐曝雜記》中記載:

蒙古食酪蒙古之俗,膻肉酪漿,然不能皆食肉也。余在木蘭,中有蒙古兵能漢語者,詢之,謂:“食肉惟王公臺吉能之,我等窮夷,但逢節殺一羊而已。殺羊亦必數戶迭為主,刲而分之,以是為一年食肉之候。尋常度日,但恃牛馬乳。

因此哪怕是到了清朝,依舊是肉制品缺乏,難以滿足日常飲食的需要,大量的奶制品實際上成為了主要的食物。與此同時,草原地區每年都要從中原進口大量的糧食,山西的販糧商人更是將這門生意做成了一項大產業。

這些商人往往用很少的商品與蒙古族交換牲畜,出現了“茶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牛”的局面。這一今天看來明顯不合理的貿易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草原游牧經濟的脆弱,以及物質資料的匱乏。從清朝晚期至民國時期,大批漢族到蒙古地區開墾蒙荒,使許多牧場變成農田,致使部分蒙古族的飲食風習和漢族日益相近。除了傳統的奶制品與肉制品,糧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食物來源。

現代牧區豐富的乃至肉制品美食

至于“烤全羊”、“馬奶酒”一類今天耳熟能詳的事物,在古代只有草原上的貴族階層才有條件經常享受。明末的俺答汗有馬四十萬匹,駱駝、羊以百萬數,其他一些大領主也有幾十萬頭牲畜。這些統治階級的頂層擁有巨量牲畜財富,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被記載于史籍典冊之中,但并不能代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牧民生活。

在民國時期,這種情況更為嚴重,由于過度開墾草原和民國政府的橫征暴斂,蒙古地區的畜牧業曾一度處于衰退狀態,牲畜數量大為減少。20世紀30年代,察哈爾各旗蒙古族人口約四萬余人,而牲畜只剩下一萬余頭,四萬人擁有一萬頭牲畜,這種比例下肉制品自然是完全滿足不了日常飲食消費的。

·體質增強的時間節點

那么以蒙古族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體質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飛躍的呢?答案和全國絕大多數的居民一樣,體質顯著增強于近幾十年的生產力飛躍。在民國時期,政府曾經對內蒙古一些旗縣的居民體質做過調查,那時候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64厘米左右,這個身高在現在看來并不能算作魁梧,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來說,還是屬于中等偏上水平。

幾十年的時間,體質水平出現了飛躍

這一飛躍自然和游牧之類的生活方式沒有太大關系,與之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農牧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科技醫療水平的提升。2014年,全內蒙古的牲畜存欄頭數達12915.8萬頭,牲畜總增頭數7349.9萬頭。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了252.3萬噸,如果之前俺答汗擁有的牲畜數量可信的話,現在的內蒙古地區每年的產肉量就相當于當年數百個俺答汗的全部身家。正是在肉類糧食等問題解決之后,高熱量食品的傳統習慣才真正對體型產生了影響。

這一過程不僅僅出現在內蒙古的蒙古族,事實上,全國范圍內的國民身體素質都在近幾十年的時間里顯著增強,下一代人明顯比上一代人魁梧,體育類的國際賽事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所以倉廩實不僅可以知禮節,更可以強體魄。

參考文獻

1.白薩如拉:《近代內蒙古東部地區蒙古人居住和飲食習俗的變遷》,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2.朱欽:《蒙古族的體格、體型和半個多世紀來的變化》,《人類學學報》 , 1993年第4期

3.劉瑞俊:《內蒙古草原地帶游牧生計方式起源探索》,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4.張景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飲食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5.陳麗娟:《內蒙古自治區蒙漢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比較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明的鼎盛——蒙古族的發展與演變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專家吐槽"狼圖騰" 真實草原上狼沒那么神圣
劉書潤:蒙古人與草原生態(轉載)
在內蒙古,敞開吃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尚諾:內蒙古之繽紛草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报价| 辽宁省| 时尚| 宁乡县| 万州区| 永仁县| 乡宁县| 湖南省| 门头沟区| 江津市| 独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松滋市| 曲靖市| 保靖县| 美姑县| 洛南县| 灵武市| 兴安县| 大足县| 泸州市| 龙陵县| 元朗区| 肃南| 扎鲁特旗| 连江县| 泉州市| 滕州市| 浦江县| 苏州市| 北票市| 屏边| 太白县| 离岛区| 平安县| 高雄市| 砚山县| 大悟县| 赣州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