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成吉思汗發揮游牧業經濟多產馬,游牧民族善騎善射的特點建立起一支寵大的以游牧民族組成的騎兵。其組織之嚴密,紀律之森嚴,戰略戰術之精良,將士之善騎善射和刻苦精神,耐勞苦的蒙古馬,以及無后方作戰,適合當時條件的兵民合一,軍政合一的兵役制度,標志著騎兵的極盛時期。它與過去的騎兵和其他國家的騎兵不同之點,是能夠獨立的執行戰役戰斗任務。舉世聞名的征脲歐亞的戰爭是由這支騎兵完成的。也只有這只騎兵才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從本國出發路經數千里的長途跋涉,途經各種復雜地形及成年累月野營生活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在征服世界的戰爭過程中創造了一整套適合民族特點,騎兵特點的兵制和獨具特色的戰略戰術。
寬正面、大縱深、大魚鱗開進隊形:蒙古大兵閉向敵開進時,其隊形通常是前鋒、前衛、左、中、右路軍和后衛組成。各路軍之間保持很大的間隔,從左路至中路的間隔為以騎兵傳遞夫一天的行程為準。行軍中前后距離也很大。這樣的隊形便于分進合擊,同時也是為解決寵大的騎兵部隊行軍中的水源和天然牧場而采取的隊形。以進攻金朝為例:蒙古軍10萬人,再加每騎有空馬2—3匹,這樣有30萬至40萬馬匹的大軍絕不能一條狹窄的正面上行軍,更不能一條線上行軍。蒙古軍開進隊形為左翼自陰山山脈起,右翼至今內蒙古太仆子旗寶昌,河北省張北縣一帶,相距幾十里。左翼由速不臺指揮,中路軍由木華黎指揮,成吉思汗本人隨中路軍行動。右路軍由哲別指揮,形成寬正面,大縱深的大魚鱗隊形。西征花刺子模時正面寬度為從左翼至右翼需要騎兵傳遞夫三天的行程。這是騎兵史上從未有過的開進隊形。
在戰略戰術上,成吉思汗創造了以已之長,擊敵之短,見利則進,不利則退的機動戰戰法。根據不同情況實施不同方式的進攻。騎兵是進攻性兵種,只有進攻才能充分發惲騎兵的威力。成吉思汗的大“扎薩”中規定:“永遠進攻”。
成吉思汗一生中打了50多次大仗,其中只有兩次是防御性的。既是防御也不純粹消極防御,而是防御中有進攻。如1190年著名的十三翼戰役扎木合糾集起13個部族對成吉思汗實施突然襲擊,扎木合是主動進攻和兵力優勢。鐵木真是劣勢.此時,鐵木真也把分散在各地的部族集中起來,以一部分人組成“古里延”主力布置在兩側。首先以箭射減弱扎木合軍的銳氣,然后率主力從“古里延”的兩側,實施沖擊,將防御變為進攻。
第一次進攻中都時,金朝在野狐嶺集中號稱40萬步騎,據守野狐嶺。面對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蒙古軍大將木華黎率勇士隊(元史稱敢死隊)策馬橫戈,大呼陷陣,沖進敵陣營。成吉思汗率主力續后沖殺,大敗金兵,追至會河堡兩軍激戰,金軍死者蔽野塞川。敵人陣勢一旦被沖破后,被沖散了的步兵隊形陷入混亂,在騎兵沖擊力的威懾下,敵步兵再也不能組織起來進行有組織的抵抗。這是騎兵發揮威力的最好機會。“騎兵在戰斗中的行動主要是白刃格斗,射擊僅占次要位置,冷兵器(馬刀和長矛)是騎兵的主要武器。騎兵的全部力量集中表現在沖鋒上。
1241年,蒙古西征軍進攻波蘭、匈牙利。波匈騎兵是裝備胸甲的正規騎兵,其馬體型高大雄壯有力。而蒙古騎兵是輕騎兵沒有胸甲防護。兩軍經過長期戰斗之后蒙古輕騎兵戰勝了雄壯有利的波匈重騎兵。蒙古軍發揮動作輕巧靈活的優勢,攻擊波匈軍隊的翼側或誘敵設伏,將他們分散開來,使行動笨拙的正規騎兵無法發揮其優勢打敗了波匈軍隊。拿破侖1815年滑鐵盧會戰后,恢復了這樣一個原則:“任何一個騎兵指揮官不主動攻擊敵人,而讓敵人攻擊自己,便應受到降級處分。”
大迂回,戰略迂回是騎兵固有的戰術,古今中外無例外。但運用之妙就大不一樣。蒙古騎兵與其他騎兵不同的是,蒙古騎兵不僅戰術迂回,而且是大迂回,戰略迂回。對戰爭或戰役戰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成吉思汗第二次進攻中都時,金人持居庸關之塞,守以精銳,不易攻克。因此蒙古軍由居庸關迂回至紫禁關,在五回嶺大敗金軍。然后,哲別率一部騎兵占領南口后奪取居庸關;西征花刺子模時,成吉思汗率主力通過基庫姆(紅沙漠)大沙漠,對撒麻耳干實施戰略迂回;忽必烈遠征川滇時經3000里行程迂回大西南,渡大渡河南下。這些迂回包圍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蒙古軍善于迂回包圍思想來源于游牧民族在長期的游牧業和狩豬過程中活動方式運用于戰爭中的必然結果。同時,騎兵善于快速機動,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敵措手不及達一兵種特點出發的戰術行動。
運用自如的誘敵戰術(拉瓦戰術),這是蒙古軍巧妙地運用和每每成功的戰術。運用此戰術的著眼點是,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趨利避害。蒙古軍除了不得已的情況之外,一般不打攻堅戰。騎兵利于野戰,不利于攻堅戰。因此蒙古軍常常使用詐術(佯敗、挑逗)將敵人脫離其已準備好的陣勢或城市,以便在野戰中殲滅它。如:哲別進攻東京(今遼陽),金遼陽守備森嚴,不易攻克。哲別即退數日程之地。然后換乘新馬,突然回軍乘金人不備攻克之。速不臺,哲別得知俄羅斯人組織10萬人的聯軍,抗擊蒙古軍的情報后,采取了示之以弱,驕縱敵人,以引誘敵人追擊,一直退到迦勒迦河一舉殲滅之。這是舉世聞名的誘殲(拉瓦)戰。蒙古軍小到百夫隊,千夫隊,大到幾萬人的部隊都能巧妙地運用這個戰術。此外,蒙古軍在突然襲擊,長途奔襲,翼側進攻等方面都創造了一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