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唐太宗的陵墓唐昭陵中,有一組特殊的石刻,這就是唐太宗“昭陵六駿?!?/p>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戰馬,李世民死后藏于昭陵,這六匹馬曾被刻成石刻壁畫伴隨在李世民陵墓旁。
那么,這六匹馬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它們和李世民又有怎樣的淵源,在它們的背后又隱藏著大唐的什么秘密呢?
“昭陵六駿”分別為:“一是颯露紫,二是拳毛騧 ,三是青騅,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驃,六是白蹄烏?!?/p>
颯露紫是李世民征伐洛陽王世充的坐騎,此馬胸部中箭受傷而死。李世民稱贊此馬“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意思是神駿的寶馬就像紫色的燕子一樣迅捷。
拳毛騧是代州刺史許洛仁獻給李世民的寶馬,此馬很丑陋,但是卻耐力過人,李世民乘此馬征伐河北叛軍,此馬身中九箭陣亡。李世民贊此馬:“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孤矢載戢,氛埃廓清?!?/p>
青騅是李世民在著名大唐夏虎牢關之戰中的坐騎,李世民乘此馬以三千玄甲軍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一戰定天下,此馬身中五箭。李世民稱此馬“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什伐赤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色戰馬,此馬也是洛陽虎牢關之戰中的坐騎,李世民在這場大戰中失去三匹寶馬。
特勒驃是一匹突厥寶馬,此馬是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時的坐騎,當時李世民一天一夜追殺宋金剛二百多里,血戰數十場。
李世民贊此馬“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p>
白蹄烏是李世民擊敗薛舉、薛仁杲父子的坐騎,李世民乘此馬追殺敵人二百里,迫降敵軍。此馬被稱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p>
我們看,這六匹駿馬其實代表了李世民統一天下過程中的不同時期,體現了他軍事生涯中的大事件。
這些馬有的神駿無比,有的耐力過人,有人是本地戰馬,有的則是異域神駒,有的英偉挺拔,有的則面貌丑陋。
這些形態各異,事跡迥然的坐騎,背后又有怎樣的隱喻呢?
我們知道,古代那些偉大的帝王,死后總會想方設法留下一些記錄讓后世人記住自己的豐功偉績,但是,過去的帝王多直接用自己的名號和形象留下記錄,李世民卻用了馬。
這是為什么呢?
唐朝立國靠的是過人的武力,而這里面,騎兵是其軍事力量的骨干,而在李唐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尤其如此。
比如,李世民麾下有一支人數不多但精銳無比的騎兵部隊,被稱為“玄甲軍”,意思就是黑色鎧甲的騎兵。這支部隊中就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大唐猛將。
史書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馀騎,皆皁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唐朝占據了北方的戰馬產地,唐王朝統治階層本身有著明顯的游牧血統,因此,同時代比較而言,唐朝的騎兵實力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僅次于漢武帝、成吉思汗等極少數的時代,可以說是中國騎兵的一個輝煌期。
這一點“昭陵六駿”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回想大唐的赫赫武功和燦爛文治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戰馬是這一切的重要基礎之一。
但是,我們應該記住,“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在1914年被中國文物販子賣到美國,現在陳列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