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范圍內的屠殺研究之亞美尼亞大屠殺
    亞美尼亞大屠殺,是為20世紀世界三大屠殺之一,但是,筆者在就讀歷史系研究生時,和自己同學交流時發現,知道這一屠殺暴行的屈指可數,總覺得,這樣一件慘絕人寰的事件,應當讓更多人知道,畢竟,以史為鑒,會對未來有所啟示。一般認為,亞美尼亞大屠殺是奧斯曼土耳其以及后續的土耳其共和國對當時在其版圖內的亞美尼亞民族的種族屠殺,時間約在一戰后期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左右,屠殺人數眾說紛紜,但是百萬級別也好,十萬級別也罷,都顯示出這是一場難以令人接受的暴行。下文將結合部分網絡資料,加上自己的史學知識,對此進行討論。

一、亞美尼亞民族的悲催歷史

    亞美尼亞的歷史倒是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該地區早在公元前9至前6世紀就建立有奴隸制國家,并逐漸形成了亞美尼亞部落。公元前6至前3世紀,亞美尼亞處于波斯帝國的控制下。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的大流士三世,亞美尼亞從波斯的一省變成了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亞歷山大去世后,馬其頓帝國分崩離析,亞美尼亞趁機獨立。公元前190年,亞美尼亞的阿爾塔什斯一世建立了阿爾塔什斯王朝,接下來在提格蘭二世的領導下,亞美尼亞逐漸發展成為當時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疆域從里海、地中海一帶一直綿延到埃及。

    但這一輝煌并不長久。公元1年,在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的兩面夾攻下,阿爾塔什斯王朝覆滅,亞美尼亞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西部淪為羅馬的保護國,東部則臣屬于波斯人的安息帝國。為了不被波斯人同化,公元301年,亞美尼亞國王特拉達三世定基督教為國教,使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單一宗教國家。他們還單獨組成基督教的一個教會——亞美尼亞教會,對基督教的信仰異常堅定。這一宗教信仰至今尚存,且在基督教歷史和現實中地位極深,但它卻幾乎給亞美尼亞人帶來了滅頂之災。

公元680年,波斯被阿拉伯所滅,阿拉伯人強迫亞美尼亞人改信伊斯蘭教,但沒成功。1064年,亞美尼亞被拜占庭征服,接著又被西侵的蒙古人統治。1454年,在拜占庭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后不久,亞美尼亞的主權徹底喪失。17世紀末,亞美尼亞亦完全分為東西兩部分,分別被伊朗和土耳其瓜分。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內,作為基督教徒的亞美尼亞人可享受有限的自由,例如信奉原有宗教的權利,但待遇卻是二等公民。1804-1828年間,兩次俄伊戰爭以伊朗失敗而告終,原被伊朗占領的東亞美尼亞被并入俄羅斯。但亞美尼亞并未得到俄羅斯的庇護,而是在俄羅斯與土耳其兩個大國的夾縫中生存。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強弩之末的帝國將敗因歸咎于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大屠殺”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展開的。

二、“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其實早在一戰之前很長時間內,針對亞美尼亞這個民族的屠殺便已出現,如哈米德大屠殺:1876年,新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登位,試圖擱置改革,聲稱亞美尼亞人在部分省份未占大多數,又稱亞美尼亞人報告受苛待的事大多是夸大或不實。1890年,哈米德二世創建了一支準軍事隊伍“哈米迪耶”,由庫爾德族非正規人員組成,任務是“隨他們想怎樣的去處理亞美尼亞人”。由于奧斯曼官員蓄意在亞美尼亞人聚居市鎮引發叛亂(通常是因為稅收過重),例如1894年的“沙遜抵抗”,這些部隊越來越多被用作以壓制及屠殺手段去對付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人成功擊退這些部隊,于1895年提請列強關注這些越軌行為,而列強隨即譴責土耳其政府。列強迫使哈米德二世于1895年10月簽署新的一攬子改革,以抑制“哈米迪耶”的權力,可是與《柏林條約》規定的改革一樣,從未得到落實。1895年10月1日,2000個亞美尼亞人在君士坦丁堡集會請愿,要求落實改革,遭奧斯曼警察用武力驅散。未幾,君士坦丁堡發生了一些亞美尼亞人被屠殺事件,隨后席卷其他亞美尼亞人聚居的比特利斯省、迪亞巴克爾省、Harput省、錫瓦斯省、特拉布宗省及凡城省。遇害的亞美尼亞人數目有不同估計,但是歐洲人對這次被稱為哈米德大屠殺的暴行的文件記錄把數字定于10萬至30萬人之間。

還有如阿達納屠殺:1909年4月13日發生了一場反政變,一些奧斯曼軍官與伊斯蘭神學生聯手,意圖把國家恢復蘇丹及伊斯蘭教法的統治。反動派部隊與新政府部隊發生戰斗,最后新政府平息了叛亂,把反對派領導人送交軍法審訊。該事件雖然最初是針對新成立的青年土耳其人政府,卻殃及亞美尼亞人,他們被視為支持恢復憲法而遭受殺戮。當奧斯曼軍隊被召來時,許多記載指他們沒有試圖制止暴行,反而加入搶掠阿達納省的亞美尼亞人飛地。約15000至30000個亞美尼亞人在“阿達納屠殺”中遇害。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不久,巴爾干同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奧斯曼土耳其在東面戰場幾乎完敗于俄國。此時的奧斯曼帝國政權被“青年土耳其人”政黨掌控,他們認為亞美尼亞是俄國的盟友,并擔憂他們成立的“第五縱隊”從事內部顛覆。“第五縱隊”主要指的是由亞美尼亞人建立的民族解放組織,它在俄國軍隊的編制下,其宗旨是利用俄國軍隊的幫助脫離土耳其人的統治,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

1915年初,奧斯曼土耳其政府開始逐步清除軍隊里的亞美尼亞人,發配他們去做苦力,當筑路工,直到勞累而死,甚至被槍殺。4月,土耳其凡城省長以征兵為理由殺害亞美尼亞人,雙方發生武裝沖突,亞美尼亞人以陳舊的武器保衛自己的數萬人民,最終在俄軍解救下,趕走了土耳其人。之后,凡城抵抗戰的民族英雄阿蘭姆·曼諾根建立了亞美尼亞臨時政府。臨時政府成立后,約15萬名亞美尼亞人遷徙到凡城一帶安頓。臨時政府首腦也適時地請求亞美尼亞在歐戰戰區的常規軍調動到高加索前線,這威脅到土耳其東部的局勢穩定,使戰爭中漸感不支的奧斯曼帝國很是惶恐。本來土耳其政府軍已殺了數萬名亞美尼亞人,凡城事件更成為大規模屠殺的導火索。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于是,土耳其先發制人,亞美尼亞文化精英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4月24日傍晚,首都伊斯坦布爾的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處決。緊隨其后的是土耳其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他們被甄別、隔離,然后同樣被處死。與此同時,獨裁政府還對土耳其東部進行了殘酷的掃蕩,手無寸鐵的亞美尼亞人一個個倒下——這一天,成了“亞美尼亞人大屠殺”紀念日。5月底,土耳其政府變本加厲,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遭受流放的亞美尼亞人達100萬之多。在歷經劫掠、屠戮之后,抵達敘利亞的亞美尼亞人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

據亞美尼亞的相關資料記載,從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生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另有數十萬人逃離土耳其。時任美國駐土耳其大使的亨利·摩根索,在回憶錄中描述這場悲劇時寫道:“我確信,在種族遏制的整個歷史上,再沒有如此可怕的情節。以往歷史上發生過的大規模屠殺和殘害,與1915年亞美尼亞族人的遭遇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歐洲列強對此暴行進行了譴責,卻并未采取行動,當時正是一戰最殘酷的階段,全世界的焦點都在凡爾登和索姆河,無人顧及亞美尼亞人的命運。直到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與會各國代表強烈譴責了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罪行,迫于國際壓力,土耳其法院依據其國內法缺席審判了屠殺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內閣部長和政黨領袖,并將他們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當然這也不是完結,還有1923年,也已經有學者認為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對亞美尼亞的仇殺也應當列入到亞美尼亞大屠殺之中。這樣,持續數十年的大屠殺,對亞美尼亞人而言無疑是刻在身上的傷口。

三、后續及思考

與南京大屠殺引發的中日關系數十年處在某種對立形態之中一樣,蘇聯解體后的亞美尼亞共和國同土耳其的關系也相當類似。一方面土耳其絕對否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存在,聲稱不存在這么大規模的仇殺和種族滅絕,對其他國家贊同亞美尼亞一方觀點的動輒在外交上采取系列措施,對本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進行打擊;另一方面亞美尼亞不放棄對這段歷史的詮釋,注重對這段歷史的研究,這也導致了長時間內兩國關系的凍結。

事實上,作為鄰國,長時間保持對立對彼此都不是一種好事,所以兩國都有改變現有狀態的努力。然而,歷史的包袱實在太過于沉重,任何謀求兩國關系接近的徒勞總是因為兩國一些國民的破壞而宣告終結。

距離土耳其對亞美尼亞的最后一次大屠殺,很快也將接近百年,希望在百年時,有些東西能夠放下,兩國關系能夠和睦共處,而不會再有殺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奧斯曼帝國為什么要屠殺亞美尼亞人?
被遺忘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無妄之災,150萬人被殺害
百年前的慘案,1915
有關亞美尼亞大屠殺的三四事兒
土耳其一戰時種族滅絕275萬
史詩級的偽史--十七世紀才形成“美索不達米亞平原”1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郸城县| 安平县| 九寨沟县| 宿松县| 营口市| 新疆| 武汉市| 新丰县| 西丰县| 祁东县| 库尔勒市| 辰溪县| 长治县| 揭东县| 资源县| 布尔津县| 磴口县| 湖口县| 苏尼特右旗| 图们市| 石泉县| 绥滨县| 沙坪坝区| 阜康市| 磐安县| 井冈山市| 田东县| 新田县| 桓台县| 新干县| 福贡县| 家居| 化隆| 微博| 吴桥县| 福建省| 宾川县| 阜新| 松江区|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