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五千年漫漫歷史中,曾經歷了無數的滄海桑田,朝代更新,每一個朝代都沒有實現一統萬年,正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秦王朝開始,直至清朝,我國共出現了七大皇朝,他們分別是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但是,他們都是在歷經興盛之后,都會出現城墻上的旗子被新王朝旗子所替換的現象,然而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因素并非天意,而是統治者出現“暴政”,致使天下烽煙四起,有義之士揭竿而起,這就是那些皇朝滅亡的原因,但準確來說,每個朝代的滅亡也的確存在著其他原因,具體是哪些呢?
秦朝:統治殘暴,相權過大
從秦始皇打敗六國,實現一統之后,秦始王就成了至高無上的人物,他在統治方面是是相當殘暴的,再加上“商鞅變法”的原因,可以說秦朝的統治過程中都是離不開“嚴刑”兩個字,哪個人稍為犯點錯誤,便使用酷刑,誅連九族,而且在修筑長城,阿房宮等巨大過程時,那些被勞務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難免會出現反抗的現象。
最著名的就是陳勝、吳廣兩個人喊出的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百姓在秦始王的暴政下,無不想揭竿而起;還有個原因就是,丞相的權力太大,雖然說是三公九卿制,但權力仍然是丞相在握,世人都說秦國的滅亡是趙高造成的,但是趙高如果沒有丞相李斯這個后臺,是不會讓自己的計謀成功的,做了丞相后的他,握的權利更大,濫殺無辜的大臣,眾叛親離,最終使秦朝步入滅亡。
漢朝:郡國并行,重用外戚
漢朝在完成一統后,也曾模仿秦朝的郡縣制度,但后來為了彰顯威嚴,而改為郡國并行制,實際上漢朝的統治制度是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大量的對外封侯,重用外戚,結果不但沒有得到效果,反而引發了”七國之亂“,之前對外封侯的各路人馬權力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到朝廷,后來朝廷出兵跟各諸侯連年征戰,把本來強盛的國力一步一步拖垮,最終漢王朝走向滅亡的深淵。
唐朝:藩鎮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那個時候,在世界范圍里,當稱得上是最強大的國家,相當于現在的美國,在科技、武器、農業等方面都遙遙領先,然而它滅亡因素就是在于藩鎮,唐朝實現統一后,在全國上下設藩,將大臣冊封為節度使,分派到各個地方,后來也是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勢力變得越來越大,不聽朝廷使喚,從而引發了”安史之亂“,在此之后,唐朝在多次的動亂中,比如:黃巢起義、王仙芝起義等等,一次次的把國力消耗,最終崩潰。
宋朝:重文輕武,兵力不足
宋朝見證了唐朝的滅亡因素,為防止再次出現藩鎮割據的重現,以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奪權,再有就是防御遼、夏等外族的干擾,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以最大極限的統一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系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這其中就包括職官、軍事、科舉、法律等制度,同時實行三司制,使我國古代從宋朝中央集權完勝地方分權,地方分權。
這樣一來,各地方的官臣勢力大減,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中央集權相抵抗。宋朝帝王認為,若要加強統治,就得削弱武將的兵權,因為手握重兵的大將始終是把刀,因此朝廷開始收精兵,兵權由朝廷掌握,這樣一來,領兵打仗的將軍沒了兵權,使得宋朝在與外族打仗中兵力弱小,士兵和將軍的配合能力差,在和夏、遼、金、蒙古等國的戰斗中,節節敗退,經過長時間這樣子耗損,最終亡國。
元朝:民族歧視,統治黑暗
元朝還沒建立之前,還是成吉思汗那個時期,成吉思汗便率領蒙古鐵騎征戰中原,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殺光漢族平民,在成吉思汗后,統治者對漢族人民就更加的仇視,處處施加壓力,在他們看來,漢族的人連一頭牲畜都不如,把漢人當作勞動奴隸,這種情況一直到忽必烈時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革制度,要求各族平等,仇視漢人這種情況才得以緩解,但漢族人的地位始終處于最下場。忽必烈死后,元朝的統治者更是回到成吉思汗那個時期,對漢人更加的黑暗,導致民不聊生,因而才爆發了人民起義,推翻了元朝黑暗的統治。
明:財政危機,用人不當
在之前宋朝解決中央與地方的層層矛盾后,不料還有個更明顯的矛盾也凸顯出來,是什么呢?那就是皇權與相權,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后,因胡惟庸黨案而誅殺胡惟庸,更是廢掉了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丞相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明朝在各方面得到提升,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但是,在這繁榮的后面卻隱藏著種種危機,由于天下良田土地比較集中,一些有心人開始出現隱匿賦稅,明政府在財政收入這方面,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與倭寇之間征戰,軍餉開支加重,在后來鄭和七下西洋,其強大的艦隊更是消耗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再步加深了國家財政危機,然而出現財政危機就要對百姓增加賦稅,這樣引來百姓的不滿,致使農民起義,這是其一,再有就是明朝滅亡用人不當,首先是一個奸臣嚴嵩,后來又出現魏忠賢,他們兩人都在不同時期在朝政掌握大權,無惡不作,濫殺精忠大臣,使得明王朝的統治秩序顛倒,最終使得明朝走下坡路,一步一步亡朝。
清朝:閉關鎖國,統治腐朽
清朝在專制主義這一塊,也就是中央集權可以說用到了最高峰,為了增強效率,特設了軍機處。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權力最集中統治,都沒能擺脫滅亡的現象,最主要的滅亡原因就是閉關鎖國,坐井觀天,認為自己始終是霸主,時時刻刻沉醉在天朝的美夢中,而此刻,西方發達國家的的實力不斷提升,科技不斷更新,西方國家經工業革命后,殖民侵略的心志不斷加大,最終在1840年把侵略的方向鎖定在中國,在跟西方國家的文斗武斗中,清政府節節敗退,于是就出現了:簽訂條約,割地賠款等侮辱之事,常年打仗,使得國庫空虛,因此,清政府不得對大農民的納稅加重,導致民心不再,最終亡于辛亥革命。
從各朝代的滅亡原因不難看出,最終滅亡的原因無非就是得不到民心,導致農民起義,而百姓不擁戴的因素,無非就是統治者的政治方面,沒有完善,沒有考慮平民百姓的直覺感受,從秦至清,歷朝歷代統治者無不是借前朝的興盛與衰敗來制定方針,然而中央集權又不斷的變本加厲,越來越束縛百姓的思想,封建制度一直沒有完全徹底的改掉,這就是從秦王朝至清朝不斷更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