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水土豐茂的成都平原上,西陵國國王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兒。她每天不辭勞累,外出采摘野果,附近的野果采完了,便跋山涉水到遠處去采摘。可沒過多久,遠處的野果也采完了。姑娘一想到族中的老幼要挨餓,不由失聲痛哭起來。玉帝聽見了,很感動,就把天庭中的罪仙“馬頭娘”打下凡間,變成吃桑葉吐絲的蠶。蠶把桑樹上的桑果送到姑娘的嘴邊,姑娘吃了,覺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許多帶回去給族人吃。到了夏天,蠶開始吐絲做繭。姑娘看到蠶絲既有韌性,又很輕巧,便編成衣服給族人穿。蠶絲織成的衣服熱天涼爽、冬天溫暖,穿著很是愜意。受到啟發,姑娘將蠶捉回家喂養,逐漸掌握了養蠶的技巧和繅絲織綢的技藝,并將這些記述教給族人,西陵國的子民從此不用再穿樹皮、獸皮,而是穿上了美麗輕巧的絲綢。人們因此稱國王的女兒為“嫘祖”。嫘祖發明養蠶織絲的消息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東邊的夷人、南邊的越人全都來到西陵國,向嫘祖求婚,不過都遭到婉拒。最后,黃帝也來西陵國求婚。兩人一見傾心,結為秦晉之好,黃帝便成了西陵國國王的女婿。跟黃帝完婚后,嫘祖可能還和黃帝在成都平原上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史記》說,他們的兩個兒子,大兒子玄囂生在“江水”邊,也就是現在的青衣江(今樂山一帶);二兒子昌意,生在“若水”邊,在今四川西部的雅壟江畔。嫘祖與黃帝的結合,并不是一場單純的婚禮,西陵國與黃帝部落,在婚姻關系的前提下,兩個大部落聯盟逐漸走在了一起。中原地區的黃帝部落,原本是不知蠶桑的,嫘祖把成都平原先進的養蠶繅絲技術帶到了中原,而這個時間,大抵也就是中原文明出現蠶桑的時間。從西陵國學到養蠶繅絲技術,從炎帝那里學到耕作技術,黃帝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并逐漸向東遷徙,此時的黃帝部落,早已不是以前那個落后的游牧民族了。此時,中原地區并不安定,南方的九黎部落聯盟在首領蚩尤的帶領下向中原進攻。九黎部落是一個大聯盟,由不少部落聯合組成,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領,而其中最強大的部落首領就是九黎部落共同的首領,這就是“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傳說的來歷。他們原本和炎帝部落一樣,在今渭水流域一帶偏西南一點。炎帝神農氏傳到帝榆罔(wǎng)這一代,國勢逐漸衰弱,原來臣服的部落紛起爭奪,其中最強悍好斗的,就是九黎族。由于和炎帝雜居,有的記載還說他們也是炎帝之后。九黎族的文化并不落后,據說他們是最早使用銅器的部落。當時,山洪暴發,銅礦順流而下,九黎族將這些銅礦收集起來,煉制青銅,制造鋒利的兵器。這個時候,還是新石器時期,其他部落的武器還是一些石刀和骨刀,九黎部落的戰斗力對其他部落來說是驚人的,人們對九黎又恨又怕,以致后來把蚩尤描繪成一個可怕的怪物。面對九黎部落的進攻,炎帝部落傾全力抵御。起初,炎帝采取和好政策,但九黎部落仍不罷休,到處征伐,其他部落怨聲載道,等炎帝醒悟過來時,九黎部落已經異常強大了。最終,兩大集團在今天河北一帶的涿鹿發生了“涿鹿之戰”,炎帝部落被打得落花流水,獲勝的蚩尤到處侵略兼并,整個中國群龍無首,一片混亂。戰敗的炎帝只好向黃帝求援助。此時,黃帝已經帶著嫘祖和兒子回到有熊國。通過這次西陵國之行,黃帝已經聯絡了一些長期遭蚩尤壓迫的部族,包括西陵國。這些部落的加盟,是黃帝戰勝蚩尤的前提。黃帝下定決心要誅滅蚩尤,但也不想走炎帝的覆轍。為了對付九黎部落的青銅兵器,他命人訓練猛獸,以用來作戰;此外,黃帝部落有一種厲害武器,就是弓箭。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絕對是一種可怕而又有效的武器。黃帝手下還有幾員大將,最著名的是風后和力牧。風后可能是伏羲氏的子孫,居住在海邊;力牧則可能是一個游牧民族。他們用兵如神,后來的兵法家都把他們奉為祖師。黃帝跟蚩尤的對決也是在涿鹿展開的,在此之前,傳說他們已經大戰了七十一場,卻依舊難分勝負。黃帝把蚩尤圍在涿鹿山上,圍了三年也沒有攻下來。黃帝打了多年的仗,總結了不少經驗,制定了一套兵法。有了兵法后,黃帝的軍隊進退有序,攻守有方,已經有王者之師的風范了。為鼓舞士氣,黃帝還令人將東海流波山上的怪獸“夔”(kuí)捉回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又派人將森林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一敲這面鼓,方圓500里都聽得到。響亮的鼓聲不但可以鼓舞士氣,還能聯絡遠處的士兵,傳遞戰爭消息。另外,為了在大霧的天氣中辨別方向,據說皇帝還發明了指南車。有了這些發明,黃帝自然添了幾分勝算,經過一番血戰,終于在涿鹿大敗蚩尤,結束了戰爭。
戰勝蚩尤后,黃帝理所當然地代替炎帝,成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以武力奪取了天下,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治理國家了。這個時候,嫘祖也充當起了賢內助的角色。她經常對自己的子民們說:“農桑才是國家的根本。”據說,她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做衣服。很快,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徹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嫘祖覺得,男女之間的婚嫁都應該遵循一定的風俗;為了部族的發展,所有人都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有一定的禮制,于是,她就制定出這些風俗和禮制,整個中國人人相互禮讓,人們穿著得體,社會一片安定祥和。當時,不論是中原地區的部族,還是周邊的少數民族,沒有人不稱道嫘祖功勞的,都說她協助黃帝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嫘祖晚年隨黃帝到南方巡視途中,不幸辭世。臨死前,她想起了自己的故鄉,一定要讓自己的尸骨在故鄉鹽亭下葬,黃帝悲痛不已,將嫘祖安葬在鹽亭青龍山。嫘祖以發明絲帛而在西陵享有盛譽,與黃帝聯盟聯姻后,巡行天下,教人們養蠶,普及蠶桑絲綢文化,輔佐黃帝統一中原,奠立國基,更是功不可沒。她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后,炎黃第一母。西陵國大事記大約4500年前,黃帝到成都平原的西陵國迎娶了嫘祖。嫘祖將養蠶繅絲技術傳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