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是周的諸侯國。晉國的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為晉。晉國初期地盤并不大,叔虞受封于唐時,其領地僅“河汾之東方百里”,晉大夫郭偃說:“今晉國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國在側”。后來經過不斷地擴張,才有了后來強大的晉國。
晉國曾經發生了一場長達近70年的內亂——曲沃代翼,這件事大致就是:晉國宗室的一個分支被一個無知的國君把它分封到了“曲沃”,當時,晉國都城在“翼”,而曲沃比翼還要大。于是,便有了臣子的實力過于強大,威脅到了國君的統治。果不其然,后來曲沃武公攻占了晉國的都城“翼”,成為了晉國的國君——晉武公。
晉武公在位時晉國的疆域開始擴張進程,先攻滅了荀國,并翼之后又攻滅了董國、賈國、楊國。到了晉獻公時,擔心被他父親(晉武公)推翻的那個國君的后代和家人反抗他,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把原晉國諸公子們全部誅殺,于是晉國國君一族家族的實力銳減(這也是晉國與其它諸侯國的不同之處——晉國無公族)。晉獻公在位時,廢除了公族大夫制度,起用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異姓人才為卿大夫。后來,又發生了驪姬之亂,對諸公子造成了很大打擊。可以說春秋晉國從一開始便持續消滅了晉室近親公族的力量。擔心公族叛亂,把公族的人殺光了,國家讓誰來治理呢?只有外族人了,就是其他家族,大夫等。
到了晉文公時,晉文公常年在外流亡,但是,身邊有一批忠于自己的大夫。后來,回國執政后,建立了六卿制度,獎賞并重用那些陪他在外流亡的大夫,當然本土的其它大族也有機會。六卿制度起初在晉國運轉良好。后來,制度幾經變更,卿族實力不斷強大。晉平公以后,六卿被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把持,六卿行事以家族利益為首而不管國家利益。最終,晉國被趙氏、韓氏、魏氏“三家分晉”。春秋時期的巨無霸——晉國,最終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