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唐時期,在內蒙草原上,契丹民族正在迅速崛起。契丹起源與內蒙,生長于草原。跟大多數的游牧民族相似,契丹強大的源頭,同樣來自于他們的創始者——耶律阿保機。
在遼國的史書中,他們把耶律阿保機神話成一個文武雙全的天才。耶律阿保機三個月就能下地走路,剛滿一百天,就已經學會說話。這還沒什么,耶律阿保機說的可不是穿衣吃飯,而是國家大事。就連耶律阿保機的伯父,當時契丹族的掌權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去問這個小孩子。
等到耶律阿保機長大后,又展露出武藝高強的苗頭。他一次可以射出三百斤的弓箭。在當時,這絕對算是巨型弓箭了。耶律阿保機統率軍隊的時候,十分驍勇善戰,周圍的人都十分信服他。最后,耶律阿保機自然是統一了契丹族,成為契丹(遼國)的開國皇帝。
當然,這些關于耶律阿保機的記載,有多少是出于虛構的成分,現在并不是特別了解。不過,從耶律阿保機后來處理政務的情況來看,這絕對不是一個平庸的人。當時中原戰亂,許多人只能離開家鄉,謀求生計。
耶律阿保機看到這種情況后,沒有派軍趁機劫掠,而是在草原上建了一座漢人通常居住的城池,用來專門安置這些難民。又任用了一批漢人的大臣,幫助他治理天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耶律阿保機的抱負,不只是滿足于一個草原上的王。他開始讓人創造一種契丹獨特的文字,并推行它。
這個非常關鍵,對于一個游牧民族而言,只有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才有自己的根,才有自己的文化。耶律阿保機對外也開始征服土地,得到了渤海一帶的土地。不過,他的一生也就止步于此,之后的契丹,將由耶律阿保機的子孫們繼承。
最初的幾代遼國皇帝,大多有較強的進取心,他們不僅勤于開疆拓土,而且,對于國內的政事,處理的比較不錯。這讓遼國的國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維持著不錯的局面。他們不僅得到了燕云十六州,還多次入侵中原。當時中原已經進入了北宋時期。
北宋王朝成立的時候,為了防止武將叛亂,對于武將的權力,一直有所節制。這也使得北宋在軍事上,常常表現出疲弱的一面。北宋曾兩次出兵,準備收回燕云十六州,奈何實力差距,一直沒有成功。
當然,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內憂外患都足以致命。遼國在經歷幾個不錯的皇帝后,終于迎來了一個低潮。遼國內部出現了爭權、貪腐、百姓生活困苦,軍隊也怨聲載道。而在這個時候,在遼國的身旁,金國開始趁勢崛起。金國原本臣屬與遼國,但當他們看出遼國的衰落后,開始借機吞并遼國的土地。
遼國內部,反抗起義的聲音開始興起。而在金國的直接打擊下,遼國的地盤大幅度銳減。如果不是幾個遼國宗室,又在其他地方再立門戶,契丹本該就此滅絕。不過,這種情況,也沒能支持多久。同樣崛起于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開始率領他們的部族,橫掃歐亞。遼國也在這次攻勢中,如秋天的落葉般,走向最后的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