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以《竹書紀年》:求證武王伐紂年

以《竹書紀年》:求證武王伐紂年

經過反復推算和考證,《竹書》以下一些結論是基本正確的,應該去偽存真還其一個清白。

一,《汲書紀年》又稱《古本竹書紀年》、《汲郡周書》,此書言“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贝颂幐芍Ц局阜ド倘?,被后人以日誤年,錯誤理解為“十一年為庚寅年”,因此,許多人得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11年之偽。看低原作古人的智慧。

由于新《竹書紀年》傳抄者,對日干支“庚寅”的錯誤理解,為此便對周之各王紀年橫加修改,被改得面目皆非,甚至將君王的壽年當執政年加以湊數。周昭王、周穆王紀年就是一例。使后人深受其害,吃足苦頭?!跋纳讨軘啻こ獭?也是受害者之一。

二,“自武王至于幽王凡256年,此句也被后人理解錯。此句原是言從文武“制命”的公元前1036年至公元前780年的幽王元年(1036-780=256)。

此句并沒有說“自武王(伐紂)至于幽王凡256年”是后人自作聰明,多添二字,誤改錯認其為“伐紂”。

汲冢紀年》原文也不是言“武王”而是言“西周至幽王256年”。后又變成“西周至東周257年”。到了《竹書紀年》便成了“自武王(伐紂)至于幽王凡257年”,好多人都誤以為“西周之始,源自伐紂克商”,而將“古公亶甫在歧立周,季歷南征北戰,文王立基樹本,受囚出獄,文武制命,受命改元、孟津演兵”的114年的與并立的歷史事實,以及重大事件完全遺漏不顧,此乃是中華歷史上的最大錯案,自古錯到今。不明此理,“工程”能不敗走麥城?!

三,“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起癸亥終戊寅?!?/p>

此不是商代總年,1619-1123=496 此是指自湯滅夏至古公亶父在岐立周年!也就是說,周人在戊寅年(公元前1123年)在岐下立周時,此時商已立國496年!

商周之仇,伐紂之因,乃源于季歷被害,東土被奪。文王被囚,西土受役。

古人說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是言“自(成)湯至(紂王)受二十九王”,第三十位商紂王受辛不在其內。然而古今許多人卻偏信“商殷為四百九十六年”。

四,原《竹書紀年》定紂王在位53年,后《竹書紀年》定紂王在位33年,也是理解錯誤。是將紂王在位33年囚西伯昌,斷章取義地理解為:紂王在位為33年?;蚴菍⑽邋e識為“三” 而成,或原書“五”字,因年久筆劃有變而為。

五,“工程”定紂王在位三十年也大錯特錯,董作賓先生的《殷歷譜》中有紂王51個甲骨文紀年,足以將“工程”定為死罪。紂王本是53年,為何在甲骨文中成了51年,而少了二年,實因此時紂王的史臣辛甲、向摯等歷官,皆已投周,故而歷不告朔,殷商缺了二年歷紀!孟津觀兵,殷紂已亂,誰還有心思去關心歷紀?

六,《竹書紀年》言:“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頒夏時于邦國。二年皐陶亡,五年巡狩會諸侯涂山,八年春,會諸侯(會稽),殺防風氏。”

此條明確地表明禹為夏代開國國君,故常名夏禹。而山西省某大學歷史系幾位教授,則認為禹子啟為夏代開國第一君,而將史中“禹在位八年”排除在夏代之外,他們還將此制成圖冊,在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出售,害人不淺!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起壬子終壬戍?!?/strong>

此條文獻十位數本應為三,后因古人錯斷伐紂年,對其妄加修改,改三為七。幸好妄改之人,也不識天干地支,故此句尚留有其真的“起壬子終壬戍”。

其實古人早已聲明“并數有窮”,“有王無王”或“是王非王”,則是將后羿、寒浞之篡政年算在其431年之內的,后人及“斷代工程”又錯誤地將后羿之八年,寒浞的三十二年,重加其內,成“夏為471年” 是對“并數有窮、有王無王、是王非王”的熟視無睹,或者是根本不明其意。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假如“工程”責任人不是求功心切,急著向千禧之年獻禮,不是不分是非,拿來就用,或稍有點責任心,能將此條《竹書》古信息,后半部分加以驗算一遍的話,那么一眼便可看出,文中所謂“夏代471年”,純系先人的復加誤改!

本人經過推算,“自壬子至壬戍”確為431年,而非“工程”的471年。

后查劉恕《通鑒外紀》,將其內君王紀年逐一相加,包括后羿、寒浞在內,夏紀年果為431年??梢妱⑺∈种械南拇弁跫o年,是未經污染,原汁原味的紀年,而且大多是能同《竹書紀年》互相印證的。

“工程” 斷夏代為471年,人為地多出史實40年,是因為他們同古之篡改人一樣,不懂什么叫天干地支?故而只能憑運氣,一味瞎猜,故鑄成如此大錯,造成了“工程”的硬傷,還給后人留下笑柄。什么叫做低級錯誤,此就是!為什么我要稱其為失敗工程,原因即此!

考證歷史,必須以史為據,其它為輔??甲C歷史,若不是以史為據,那還能算是“歷史工程”?其研究結果能使人采信嗎?

先人有心,自古至今雖對一些先秦史據,例如夏431、432年;商629年、576年、496年,“凡周867年”等數據雖有疑惑不明,甚至誤解,但他們從未輕易將其舍棄!而今的則不然,在“工程”中已很少看到使用這些史據!即使用了也是胡亂用!

什么原因?因為他們根本不愿化更多精力去研究這些歷史數據的本義,為了趕時間獻大禮,得大獎,哪能管得了這些!

夏為431年,“起壬子終壬戍”,一清二楚,《易緯.稽覽圖》,《宋書》等皆認為夏為431年,更有《帝王世紀》“夏為432年”作為旁證!

孤證不立,若是不相信,還有《竹書》“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頒夏時于邦國”以及“成湯伐桀,歲在壬戍”前呼后應,緊絲合密,無一年之差!

禹年干支壬子,是為公元前2049年,而“壬戍”則為公元前1618年,夏代確為431年! 2049-1618=431 無法得出“工程”的“夏為471年”,除非再加后羿之8年,寒浞之32年!

更糟糕的是“工程”責任人妄斷夏商周,對歷史極不負責任!他們不但將夏妄增40年,而且用錯誤的方法胡亂地將夏商之界溝定在公元前1600年!而此并不是成湯伐桀年!也不是夏商的真實分界線!

請看他們是怎樣得出夏商之界的!工程參與者羅琨是這樣操作的;

將可疑的商代數據496年,加上帝乙26年,再加帝辛30年,得商之總年為552年;或將496年加上太丁年,再加帝辛30年得商之積年為526年!

然后他們“經過綜合考慮,認為商之積年有576,526,552年的可能,于是將三數勻之,暫取一個近乎平均整數,定作夏商的分界是公元前1600年,又定出公元前2071年為夏禹即位年!”

黔驢技窮,只得造假欺騙!歷有不均,方有其閏,史有不勻,才信其真!試問大老爺們,考證歷史可以采取平圴主義手法嗎?不能以史為據,能算歷史工程嗎?

對于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不可多得的歷史數據,我們本應伃細深入研究,反復推敲,才能達到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決不能胡猜亂定,對歷史采取平均主義!無有史據,或對史據不明就不能妄下結論,否則便是自欺欺人!

再說一遍,強調一下,先秦古人留給后人的古籍史據既多又亂,我們不能因對它不明而舍棄,更不能在不明其本意下而亂用!而應該慬慎小心,反復推敲弄明其本義,然后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

對于商有多少年,史中主要有商629年、576年、496年三個數據,而三個數據中的每個數據,都包含著一定的意義,決非平白無故而出,且傳今不容易,字字皆是秦火漏網之魚。“工程”責任人不能在未搞明這些史據前隨心所欲,進行胡猜亂用,更不應將它們舍棄不用!

先論商之第一史據“629年”此據在漢初常被錯誤當作殷商之總紀年。而實際上殷商只有609年!因為古人是將成湯在夏桀時為商侯時的近20年,也一起算了進去。“成湯享國629年”,成湯其后成帝王天子是享國,而在其前身為商侯的近20年同樣也是“享國”!再來論商之第二不明史據“576年”:

此據來自《鬻子》“湯之治天下,積576年至紂”。鬻子又認為“紂王在位53年”,那么(576+53=629),鬻子所言極是,紂王確實在位53年,又有董作賓的《殷歷譜》中“五十一個甲骨文紂王年”可作為鐵證!

再論商之第三位不明史據“496年”:

“湯滅夏至紂王,用歲496年”《史記》《竹書》《易緯.稽覽圖》等,皆有此謂,使人迷惑,欺騙性最大!

“成湯伐桀”為公元前1619年,“周失九鼎”為公元前256年?!胺仓?67年”

(256+867=1123) 此是指自“周失九鼎”上溯至古公亶父在岐復周立國的公元前1123年!

(1619-1123=496)此是指成湯至亶父在岐立國時,殷商已走過496年歷程!

淮南子.注》云:“自古公亶父在歧立國四世114年,而武王伐紂克商?!?/p>

(1123-114=1009)公元前1010年12月武王始伐紂,次年二月四日夕克商。

“工程”的做法更是荒唐滑稽!據江林昌先生在《禹伐三苗的綜合研究與夏代始年》一文中說:

‘工程’經過綜合考慮,暫取一個平均值的整數,定夏商界為公元前1600年。原來如此!在未看到此說之前,我一直在犯疑,夏商之界怎么這么巧正好為整數,且殷商之界也巧為1300整數,巧事幾乎全讓他們占光了。而我這么多年就沒有此等好運。

由此看來,我認為很有必要要向某些歷史界名人教授,簡單談一談我對“歷史”的愚見,歷史并不等同于歷或史,一是一,二是二;歷是歷,史是史,歷是時間,史是故事,而歷史只是兩者的總和。歷是指事情發生過或未發生過的時間,可以指過去,也可言將來。史則是指已經發生過的事情。

雖言,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男女都是人。但在具體分析時,還是有所區別的。又如太陽是星,月亮也是星,不能因此說太陽就是月亮。也不能因此而可以將他們混同,雖然同為星,但還是有所區別差異,星,只是它們的總稱,也不能將星辰等同于時辰!

總之,無論如何對歷史是不能采取平均主義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現實。在未知576,496、629、867的本義前,不要亂作為,瞎猜胡想,而應不但知其燃,更要知其所以燃,消防隊在救火以后,還要查明起火原因,甚至追求責任!公檢法判案更是要講究證據,證據趍多越鐵越好,越能采信,不傷害人!

對歷史采取平均主義是一種對人們,對歷史不負責的錯誤行為,是不可取的。對歷不可取,對史則更不可取。歷有不均,故有其閏,史有不均,才信其真。

先秦古時曾有,“自三皇至魯哀公十四年共276萬年,共十紀。”于是一些頭腦簡單便想當然地理解它平均每紀27萬6千年。此舉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損害巨大,自古害至今!

一. 是因其漢時之偽判,故而使它失去現實存在意義。要不然中華民族而不是喊“中華五千年”或“上下五千年”,而是早就可以自豪地髙呼:“明心游太古,中華百萬年”了!而且還可為當今的世界人類學考古事業,提供人類已誕生三百多萬年的史據!

二.是使人們對其真實性的信任大大降低。實際上《十紀》所言“276萬年”,是古人通過歷史的記錄,不同歷數之累記相加而得出的總年數,傳之不容易?!妒o》中每紀長短不一,相差懸殊。是按實順序累積統計數,而不是大約估計數,更不是平均數。

三.是造成太初歷之不準,而使日食在晦不在朔!

同樣,正因為現今的“工程”對夏商歷史采取了平均主義,所以就失去了它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雖然中央電視臺曾有過“失落的年表”演示,但在2001年及2002年春節歷史節目中,并沒有對武王伐紂年采用公元前1046年之說,而是兩年中有兩種不同之年說。再細看在“工程”發表前后出版的歷史簡解、通史、及歷史教科書中,有幾人采取了“工程”的結論?!仍然是和“工程”未發表以前一樣,按其所好,各行其是。就像超市購物,各有自選的自由。

常此以往,國務院組織的“工程”研究和存在還有什么意義?!你們又置國務院的權威性于何地?將二千萬資金和許多專家學者的勞動投入東流水,你們不心痛,我卻感到痛心。一因為這些錢本是老百姓的納稅人血汗錢,二是這些錢本可以救助許多仰首待助的失學兒童。

四.縱觀目前出版的史書作者,對武王伐紂年有三種態度。一是采用了“工程”之說。而這些人基本人都是工程的參與者。再就是依然按各自所愛,對“工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第三種人則是小心謹慎,避而遠之,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在書中仍不言或不明確講明伐紂年。仍按老傳統,僅言“武王伐紂,為公元前十一世紀”。

講話要有證據,為此我隨選幾本書來證明我不是胡言亂語。

內蒙少兒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新編中華上下五千年》言: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27年。海燕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國通史》言: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66年。

2001年出版《中國古代簡史》距“工程”2000年11月9日對世人公佈己有很長時間。此書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作者:張帆。此書也認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27年。不與“工程”相合。

再就是斷代工程天文項目負責者的《回天》一書,出版時間為2000年8月,認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44年。

以上所舉并非完全是對他們的指責,其責當在“工程”某些責任人,倘若它不偽,又言之有理,能使眾人信服,又何來這些眾說紛云的不實陳年老調。正因為“工程”理不直,氣不壯,心有虛,有其偽,所以不敢對“工程”進行大張其鼓地宣傳,致使許多人至今還不知何為“夏商周三代工程”,更不用說對它的重要意義了解。

六. 文王元年至幽王庚午292年。此被后人錯誤理解為“武王元年至庚午292年,”或是“武王伐紂至庚午292年”,故將西周之紀年改得面目皆非。

文王次元年,為公元前1062年,減去幽王末年的公元前770年,也確為292年。

七. “工程”某些人反對別人相信《竹書》稱其偽書,然而自己又不得己也采用了《竹書紀年》夷王等紀年,又將誤改的夏代總紀年當真。

竹書》其實真還有很多,例如共王、懿王、孝王、夷王、等帝王紀年。只因后人錯誤理解,方成其“偽” 。在此我不想一一繁舉,只揀幾條重要的列出,以供參考。由此可見,如果能正確理解《竹書》,又能去偽存真,伐紂之謎,解之何難?

《《漢書》因不明“昔在文王,商紂并立” 歷史事實,所以才認為“桓公距伐紂四百年”,妄斷伐紂年為公元前1111年,繼而司馬遷、班固為軋平西周年114年虛賬,故而為穆王、厲王增年添壽。《竹書紀年》迷信《史記》、《漢書》,這是造成其誤改的主要原因。

八. 《竹書紀年》言:“成王名誦,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總百官?!?武王伐紂,在《尚書大傳》中被稱之曰:救亂。

“一年救亂,二年克敵,三年踐位,四年建侯,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查:公元前984年為丁酉年。距克商年公元前1009年壬申年已有十四年。減去周公攝政七年,再減周公屏政政成王七年。成王元年確為公元前984年為丁酉年。

而真正的成王元年,應是武王伐紂克商后七年政年后開始,也就從周公致政成王后開始,成王元年應是公元前1002年己卯年。此年成王七歲,削桐為圭,把政治當兒戲,封唐叔于晉,從此時開始,則成王為在位30年,如從丁酉年公元前984年開始則成王執政為24年。

但事情并非如此簡單,《史記》在書末補充道,其后成王還聽政于周公七年,這樣成王真正當家作主只有17年。成王17年,加上康王26年,共43年,此即為《史記》所言,“成康之際,四十余年刑措不用?!?/strong>

竹書紀年》寫康王元年干支為甲戊,實為庚戊,為錯看誤抄,有諒可原。前錯引起后錯,昭王元年應是丙子而不是庚子。

竹書》沒有信昭王51年,而定其為19年,基本上算是正確的。穆王元年應是乙未,而不是已未。言其乙未,那么則昭王為政20年,實穆王元年應為甲午年。自此以后,從共王起《竹書》的西周帝王紀年,都為正確之數。

后人不明三年舉喪習俗,誤以為君王崩后再另加三年之喪事,實所謂“三年舉喪” 其崩年已算在其內。周昭王死于17年,另加二年喪事,其政年當算19年才對。也可能因同樣原因古人見史籍中昭王在位年,既有17年又有19年,便誤以為“昭王伐楚,敗之有二” 。

君王死之年,名:辟位,離位,在天堂另開辟;次年名:踐位,新君接位;第三年名:載格,載入史冊!

九.《竹書紀年》言“十二年辛卯(日),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殷敗之于牧野。”

周武王的先遣部隊確實于公元前1009年壬申年周歷正月辛卯日前出發伐殷。好多人都以日誤年,而把辛卯或庚寅當作伐紂年!

十. 《竹書紀年》言:“十七年命世子誦于東宮,冬十有二月王陟。(次年)夏六月葬武王于畢。請注意此之“武王十七年”是從公元前1036年,文王被囚七年獲釋,回到程地后,進文武“制命”年開始算起!

此中“冬十有二月王陟”也是絕對正確,因為有《逸周書》為證,只是它講得更細,周武王是死于克商“是年”、“乃年”,、在我理解為“當年”,天下未寧而崩!也就是公元前1009年!“次年六月葬于畢”,密不發葬,自有忌諱!

然紙難包住火,消息還是走漏,按照“子襲父位”,武王子庚想接位,按照“兄死弟及”,管、蔡也虎視,紂王兒子祿父更想乘機叛亂復辟,為父報仇,凡正當時是亂成一鍋粥,各人各有自已的小九九!

而周公旦則要繼承武王遺志,力保襁褓中的幼主周成王,為之不惜大義滅親,殺兄驅弟!

《史記》、《逸周書》等說是“甲戍”年(公元前1007年)進行東征!世人皆知,姜太公在周人的克商作用中功勛昭殊,沒有他的謀策,便沒有武王克商,商被周替的改朝換代決定性勝利!因保周公要力保武王子,太公外甥成王誦的嗣位,即使如《呂氏春秋》之謂,周公是“抱著成王上朝”!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心心相印,后世曹操對之也感動不已,留下了贊歌!而當此大亂之時,燕召公又是什么態度呢?他有“微辭”,懷疑周公的動機!后來在周公的教育下,在大槐樹下,負荊請罪,改正了錯誤!

三朝元老,三公之一的姜太公的態度又是怎樣呢?《史記》未說,周人忌諱,當然是支持!只是馬有漏蹄,姜太公雖然征呂得勝,有了封地。但也損失不小,吃了敗仗,是否受重傷,古人不說,后人難知!我也只是從出土的青銅銘文中,偶然發現此一信息!

十一. 《史記》說武王克商后二年生病,并且是天下未寧而亡。而按照《逸周書》所言,武亡是伐紂次年,即克商年底十二月!《史記》之謂,易使人誤解,以為周武王死于克商后第二年,此之“二年”原本是指伐紂年與克商年,而非指克商后二年!

十二. 《竹書》又言“文王于紂王三十一年得呂尚,后又二十二年而紂亡,又六年而武王陟,又三十七年而成王陟,又康王六年而太公卒?!?/p>

此處既有對又有錯。對的是紂王在位年,31+22=53紂王確實在位53年!

錯的是:不是紂亡后六年武王陟!既然武王死于克商是年已崩,又怎么會六年后再陟?人死難復生,周武王也只有一人!

為何有此錯,是因《逸周書》也錯誤地把周公攝政六年,當作事實上的武王年!武王駕崩,成王處襁褓,只能是儲君,屬于嗣位,故而周公攝政,為保幼主,不惜殺兄驅弟!

按古禮舊俗,周公攝政之六、七年,仍應算在先君頭上,故而《逸周書》、《竹書》常有自相矛盾之說。《逸周書》一會說,周武王死于克商年乃年,次年月葬于畢。又說周武王六年崩,《史記》也說,周武王天下末寧而亡。

《竹書》言周厲王12年逃彘,又說周厲王在位26年!厲王逃彘,共和攝政,召穆輔政,因共和君不是嫡親受命王,所以只是攝政,按照堯舜時舊規禮俗,共和攝政的四四年,仍應算在周厲王頭上,12+14=26,不等于“工程”的37!在位37年是魯厲公,而不是周厲王,老嚴誠心希望“工程”不要張冠李戴!

“工程”發表后,郿縣新發現的青銅禮器,狠狠地打了“工程”的臉,原來古人是從來不會把“懾政年”記錄在朝代總紀年上的!

“工程”是個巨系統,西周各周王在位年是基礎,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周厲王在位多了11年,那么武王伐紂還會是在公元前1046年嗎?

十三. 按照自黃帝時起的舊規禮俗,攝政王公的紀年,皆應記在先前帝王頭上。故而才會有武王六年崩之誤!帝舜有過攝政,大禹有過輔政皆不算自己的,那種認為夏禹在位45,顯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將攝政與即位混淆而等同!

這種錯誤同樣也發生在“工程”責任人頭上!所以他們才會斷定周厲王在位37年! 周厲王十二年逃彘,共伯攝政十四年后,他雖亡在野,但他是嫡親受命王,所以共伯攝政年,按照舊規禮俗也應算在周厲王頭上,故而《竹書》既有厲王在位十二年,又有自相矛盾的二十六年!

十二加十四等于二十六,不等于三十七!在位三十七年的是魯厲公,而非周厲王,不能張冠李戴!又如魯昭公是在他二十五年外逃,后七年死在外,史記他是三十二年,而不是二十五年!此條所謂“三十七年成王陟”,也是犯了同樣錯誤,是將成王嗣位七年,或名周公攝政七年,或名武王在位七年,年錯誤地算在成王政年上!

《帝王世紀》,不懂舊禮,故而將成主嗣位,也就是周公攝政七年,也誤為成王在位年,所以他定成王在位37年!

紂王三十一年為公元前1032年?!昂笥侄?,而紂亡(1032-22=1010)此處再次證明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10年,而不是“工程”的公元前1046年。

“西伯昌三十一年得呂尚,后又二十二年紂亡”,31+22 應等于53才對,怎么會是30年?紂王雖劣,不討人愛,你們也不能減其23年,這樣對待他!

因“紂王元年,西伯為昌”故而西伯昌或紂王三十一年,都為公元前1036年,此年西伯昌(文王)在羌里先被紂囚之百日,后軟禁七年后被紂釋放!

竹書紀年》雖有其偽,其真亦多,只是不為“工程”所愛。既然如此,我便簡而言之。 “工程”中的少數責任人,自己無能,有何資格聲高氣昂地教訓恥笑別人。也許正是因為有了你們天文考證,指鼎言星才失敗的。

“工程”在其工程所屬的62位君王在位年數中,只有極少王位紀年為是,例如商之武丁、周之昭王在位年數等,但非完全正確,是因為此二位君王“在位年” 年位址全錯,實在是可憐至極。

“工程”敢將的夏、商兩代各君王在位年,幾乎仍是一片空白的劣貨拿出示眾,還胡言“中華文明史千古謎團解開”, “三代己明”實在是不應該的。

還有人得意洋洋地為“工程”擺功,說什么“工程”之功績是已將武王伐紂年,精確到公元前1044年至前1046年很小范圍,誤差縮小到只有二年上下。

他們根本就是無視了自古至今四十余位,在參與解伐紂之謎上倒下的中外勇士存在!  

能夠證明武王伐紂年的史籍文獻遠不止《竹書紀年》,《漢書》、《宋書》、《國語》、《史記》等皆可證明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10年。只是“工程”迷信當代高科技,還憑自己感覺行事,不相信這些文獻中歷史事實而己。另外,《回天》將孔子及釋迦牟尼生日也都證錯。

此為公元2002年春的草稿,至今未定稿,仍在修正中!

當今出書何其易,關鍵是要出好書,不能有大錯,更不能因主觀造假,而被人罵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扶余县| 天津市| 玛纳斯县| 开原市| 安多县| 北票市| 广昌县| 甘肃省| 始兴县| 新晃| 古田县| 苍溪县| 昌平区| 会昌县| 连州市| 威宁| 额济纳旗| 安仁县| 甘洛县| 博湖县| 枣强县| 南京市| 安义县| 三门县| 凌源市| 长子县| 克山县| 北安市| 新安县| 公安县| 广州市| 梅州市| 阳春市| 宁德市| 龙泉市| 临城县| 巴里| 上林县| 桂阳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