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中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個細節(jié)向世人展示了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便已經有了追責和質量溯源體系!
秦兵馬桶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其規(guī)模之大,世所罕見!作為秦始皇陵的護衛(wèi)部隊,兵馬俑坑的陶兵馬俑震驚了世人的眼球!這7000多件陶兵馬俑,形態(tài)各異,如真人大小,向世人展現(xiàn)了當初赳赳老秦的金戈鐵馬之勢
然而,我們卻很奇怪的發(fā)現(xiàn),在出土的7000多件兵馬俑中,都是赤手空拳,手中都沒有武器,讓人有點疑惑。
但在不被世人所關注的角落,秦兵馬俑坑中確實是存在有兵器的,而且向我們展示了秦之所以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原因。
秦兵馬俑1、2、3號坑內,一共出土了4萬余件青銅兵器,涵蓋了青銅劍、青銅鈹、銅戈、銅戟、銅矛、弩機、箭鏃、銅殳等多個種類的青銅器。
戰(zhàn)國末年,鐵制兵器因其優(yōu)越性正在逐步取代青銅兵器,但秦國硬是憑借著超高的冶煉技術,讓秦軍手中的青銅兵器達到了巔峰,其性能并不遜色于剛剛起步的鐵兵器。
在秦兵馬俑中出土的一些青銅劍,在出土時歷經2000余年而沒有銹跡,劍刃鋒利,一次能劃透18層紙!
更讓人吃驚的是,考古專家們在很多的青銅兵器上發(fā)現(xiàn)了文字,經過辨認,兵器上面的文字人名,應該是制作的工匠或者負責管理兵器鍛造之人。
秦人之所以能一掃六國,確實是有他的道理的。《呂氏春秋》上記載:物勒工名!也就是說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工匠(或者相關管理人)的名字。
秦國的兵器鑄造管理從上到下一共分為四個級別,最高一級是相邦,最低就是工匠。相邦是最高管理人員,工匠是兵器打造者。而出兵器上現(xiàn)頻率最高的則是“相邦呂不韋”,可見當時的呂不韋是負責兵器鑄造之人!
這是一個細節(jié),充分向世人展現(xiàn)出來了秦軍之所以強大,是因為背后有一套強大的制度在支撐!
兵器上的名字,可以用于追責。一旦兵器出現(xiàn)質量問題,可以根據(jù)兵器上面的名字知道負責人,追究其責任。
2000多年前的秦人,就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套制度,確實了不起,可以有效的防止豆腐渣工程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