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灞上秋居》
唐: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為作者來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進身無門,困居于此,有感于秋節變換,身世落寞,作此詩慰藉愁情。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
《春雁》
明: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
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啟程北歸,只因為江南雖好,畢竟是異域他鄉!詠雁的詩通常借秋雁南飛的形象,抒發在北方的游子對南方家鄉的懷念,以及對北方艱苦環境的厭倦。這首詩卻相反,塞北雖苦,但終究是故土。這首詩構思別具一格,主題更上一層樓。
《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唐:韋莊
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這首詞是韋莊在公元九世紀(唐僖宗中和年間)避亂洛陽時的作品。韋莊客居洛陽,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自己則浪跡他鄉一事無成。
《寒食》
孟云卿 〔唐代〕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唐:王勃
久別侵懷抱,他鄉變容色。
月下調鳴琴,相思此何極?
客居他鄉使我臉色變得憔悴不堪。夜不成眠,只有在月色之下彈琴相慰,這樣的相思之情怎樣才能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