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談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一些經(jīng)驗
    結構優(yōu)化設計是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保證結構安全和建筑產(chǎn)品品質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結構布置、科學的計算論證、適度的構造措施,充分發(fā)揮材料性能、合理節(jié)約造價的設計方法。結構優(yōu)化設計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設計市場成為大勢所趨。如何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保證結構安全并控制含鋼量成為擺在結構設計工程師面前的現(xiàn)實課題。本文總結了以往的設計經(jīng)驗,參考了相關文獻,給出了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步驟和一些具體措施,供設計人員參考。
1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步驟
    筆者認為,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合理步驟應該是:①在方案階段,通過與建筑專業(yè)的充分溝通,對建筑的平面布置、立面造型、柱網(wǎng)布置等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使結構的高度、復雜程度、不規(guī)則程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避免抗震審查,為降低含鋼量爭取主動權;②在初步設計階段,通過對結構體系、結構布置、建筑材料、設計參數(shù)、基礎型式等內(nèi)容的多方案技術經(jīng)濟性比較,選出最優(yōu)方案,整體控制含鋼量;③在具體計算過程中,通過精確的荷載計算、細致的模型調整,使結構達到最優(yōu)受力狀態(tài),進一步降低用鋼量;④在施工圖階段通過精細的配筋設計摳出多余鋼筋,徹底降低含鋼量。
    在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性比較時,應綜合考慮材料費、模板費、基坑開挖降水支護費用、措施費、施工難易、工期長短等因素,與甲方協(xié)商后擇優(yōu)選用。
2結構體系與布置優(yōu)化
    結構體系和布置對造價影響很大,應予重視。
    1)應根據(jù)建筑布置、高度和使用功能要求選擇經(jīng)濟合理的結構體系。比如,異形柱框架比普通框架用鋼量大,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前者;短肢剪力墻比普通剪力墻含鋼量高,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后者。
    2)應選擇比較規(guī)則的平面方案和立面方案。盡量避免平面凸凹不規(guī)則或樓板開大洞,控制平面長寬比,合理設縫,使結構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盡量靠近。豎向應避免有過大的外挑或內(nèi)收,同時注意限制薄弱層、躍層、轉換層等不利因素,使側向剛度和水平承載力沿高度盡量均勻平緩變化。
    3)應選擇合理、均勻的柱網(wǎng)尺寸,使板、梁、柱、墻的受力合理,從而降低構件的用鋼量。柱網(wǎng)大則樓蓋用鋼量大,柱網(wǎng)小則柱子用鋼量增大,應根據(jù)建筑實際情況和經(jīng)驗合理布置。例如,住宅中小開間結構中墻柱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過多的墻柱還會導致較大的地震作用,可考慮采用大開間結構體系,既節(jié)約造價,又便于建筑靈活布置。
    4)應選擇經(jīng)濟合理的樓蓋體系。樓蓋質量大,層數(shù)多,占整體造價比重高,對樓蓋的類型、構件的尺寸、數(shù)量、間距等應進行對比分析,選擇最優(yōu)的方案。一般住宅宜采用現(xiàn)澆梁板樓蓋,預應力樓蓋的預應力鋼筋容易被二次裝修破壞,井字梁樓蓋影響室內(nèi)美觀,均不推薦。辦公樓等大空間結構宜采用十字梁、井字梁、預應力梁板方案。雙向板比單向板經(jīng)濟,應多做雙向板。板的厚度,雙向板宜控制在短跨的1/35,單向板宜控制在短跨的1/30,此時板易滿足強度和變形要求,經(jīng)濟性好。
    5)剪力墻結構的優(yōu)化空間很大,應下大力氣優(yōu)化。剪力墻的布置宜規(guī)則、均勻、對稱,以控制結構扭轉變形。在滿足規(guī)范和計算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墻的數(shù)量,限制墻肢長度,控制連梁剛度,剪力墻能落地的就全部落地不做框支轉換層,平面能布置成大開問的盡量布置成大開間,墻體的厚度滿足構造要求和軸壓比的要求即可。連梁剛度太大時可通過梁中開水平縫變成雙梁、增大跨高比等措施降低連梁剛度。盡量少用短肢剪力墻,限制“一”字墻,少做轉換。
    6)降低含鋼量的小技巧:①樓電梯間不宣布置在房屋端部或轉角處。因其空間剛度較小,設在端部對抗扭不利,設在轉角處應力集中。②框架結構層剛度較弱時,加大柱尺寸或梁高都可顯著增大層剛度,而提高混凝土強度效果不明顯。③柱的截面尺寸,多層宜2層~3層調整一次,高層宜結合混凝土強度的調整每5層~8層調整一次。④多層框架結構位移超標時,可布置少量剪力
墻使其滿足要求。此時仍按框架結構確定抗震等級,剪力墻抗震等級可為三級且不設底部加強區(qū),同時框架部分還宜滿足不計入剪力墻時框架的承載力要求。⑤剪力墻的窗下墻盡量用填充墻,可延長周期并節(jié)約造價。⑥剪力墻結構僅少量墻肢不落地、做框支轉換且其負荷面積占樓層面積范圍很小時(≤10%),可按僅個別構件轉換考慮,不必把整個層都作為轉換層。⑦填充墻的上下在不影響美觀和使用的情況下盡可能設梁。分隔墻下可不設梁,配筋上加強即可。⑧外挑陽臺挑出長度大于1.2m時優(yōu)先考慮梁板式受力體系。⑨梁的截面盡量按正常截面取,少做寬扁梁,配筋率也應控制在1.5%以內(nèi)。⑩盡量?免梁寬≥350mm,否則箍筋按構造要求需采用4肢箍,造成箍筋用量增加。(11).樓梯構件,梯板跨度大于3m或活載較大時,優(yōu)先考慮梁式樓梯。(12).爹建筑構件,包括裝飾構件,優(yōu)先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3材料優(yōu)化
    材料自重對結構受力影響較大,應盡量選用輕型材料。如填充墻、隔墻采用輕質材料,可顯著減輕自重,降低含鋼量。
    混凝土價格相對便宜,可適當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以減少鋼筋用量,但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越容易開裂,所以也不能太高。一般建議梁板混凝土等級取C30,墻柱混凝土等級取C25—弭O(斷面與標號間取最優(yōu)值),轉換層水平構件取C40,非承重構件取C20,基礎取C30,--C35,墊層取C15。一般樓層越高受力越小,故混凝土強度等級宜從下到上逐漸減小。為便于施工,同一樓層各構件最好采用同一等級混凝土。
關于鋼筋的優(yōu)化,將在配筋設計部分論述。
4荷載優(yōu)化
    荷載輸入值的計算是否準確,關系到整個工程的含鋼量是否正常。荷載的計算應盡量精確,做到不漏算、不重算、不多算、不錯算。荷載取值應嚴格按照最新版荷載規(guī)范取用,不要擅自放人。對于一些特殊功能的建筑,應會同甲方共同測算荷載的取值。
    填充墻上門窗開洞面積較大時,應扣洞口部分的重量。地面、樓面、屋面、填充墻、隔墻、構架、線條等恒載取值應按建筑做法和大樣詳細計算。
    對于GB 50009-2001第4.1.2條所列可折減的項目,應嚴格按所列系數(shù)折減,尤其是消防車活載。
    通過檢查PKPM總信息中單位面積質量數(shù)值可以判斷出荷載輸入是否正常。一般設計較合理的住宅結構,單位面積的荷載標準值為:框架結構1 lkN/m2~13 kN/m2,框剪結構13 kN/m2~16 kN/m2,剪力墻結構14kN/m2~18kN/m2。
5設計參數(shù)優(yōu)化
    設計參數(shù)直接影響著含鋼量的變化,因此必須弄清楚每個參數(shù)的內(nèi)涵,正確地選用。筆者總結經(jīng)驗、參考文獻后給出以下建議:
    1)普通柱按單偏壓計算,雙偏壓校核,異型柱才按雙偏壓計算。按雙偏壓計算時柱鋼筋用量顯著增加。
    2)偶然偏心和雙向地震不同時考慮。考慮雙向地震影響會使結構用鋼量增加。一般較規(guī)則的結構,扭轉效應較小,可只計算單向地震力(考慮偶然偏心影響),不考慮雙向地震影響。但如果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扭轉嚴重時,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如何判斷結構是否扭轉嚴重,作者贊同文獻[3】的看法,即當樓層最大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與該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平均值的比值A級高度大于1.4、B級高度或復雜高層大于1.3時,可認為結構扭轉比較明顯,需要考慮雙向地震作用。多層結構參考高層取值。
    當結構扭轉位移比超限時,可通過以下措施作調整:①調整平面布置,使質心與剛心盡量接近;②加強結構外邊一圈構件剛度,提高抗扭能力;③加大墻、柱、梁截面,改變層間剛度與樓層剛度比;④改變墻、柱的方向,使x、y向剛度接近,盡量使位移比小于1.3,這樣就不用考慮雙向地震作用了。
    3)計算位移角時可不考慮偶然偏心,有利于滿足規(guī)范限值要求,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ts]4.6.3條。
    4)豎向構件考慮活荷載折減,可降低用鋼量。反映在PlUM計算參數(shù)中就是:柱、墻和傳到基礎的活荷載在SATWE中折減(在PM中一般不折減)。
    5)梁柱重疊部分考慮剛域影響,可降低梁的配筋,不考慮剛域影響時梁負筋應按柱邊彎矩配筋。
    6)梁設計彎矩放大系數(shù)及配筋放大系數(shù)取1.0。樓面本身荷載和梁荷均已經(jīng)乘以大于1的分項系數(shù),梁計算中即使不放大也已經(jīng)存在安全儲備,沒有必要再對彎矩放大系數(shù)及配筋放大系數(shù)進行放大。在后期施工圖設計時再針對薄弱的部分比如懸挑梁等進行適當?shù)姆糯螅岣咂浒踩珒洹?br>    7)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中梁宜取2.0,邊梁宜取1.5。梁剛度放大系數(shù)主要反映現(xiàn)澆樓板作為梁的有效翼緣對樓面梁剛度的貢獻。由于剛度大小直接影響內(nèi)力分配,不考慮該系數(shù)將使梁配筋偏小,考慮不當會使構件配筋不準確,都不利于結構安全。
    8)周期折減系數(shù)直接影響到豎向構件的配筋,如果盲目折減,勢必造成結構剛度過大,吸收的地震力也增大,最后導致墻柱配筋增大。周期折減系數(shù)應根據(jù)填充墻實際分布情況慎重選擇,純剪力墻結構自振周期可以不折減(取1.O)。
    9)PKPM中如次梁單獨輸入,則PKPM默認對次梁不調幅,此時應將其改為“調幅梁”,可節(jié)約部分鋼筋。
    10)剪力墻連梁跨高比大于5時,受力特征己變成受彎為主,應按框架梁輸入并且不能定義為連梁。當梁一端與剪力墻平面外相接時不論跨高比為多?都不應定義為連梁。
    11)減小結構扭轉可降低用鋼量,故應盡力調整計算模型使最大位移與層平均位移之比、最大層問位移與平均層間位移之比小于1.3,并使第一、第二振型為平動,第一扭轉周期與第一平動周期之比小于0.85。
    12)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u/h比規(guī)范限值略小即可,且兩個主軸方向位移角計算結果越接近越好。如框架結構位移角限值為1/550,實際結構X、y向最大層間位移角為1/(560,---,580)時較經(jīng)濟。結構越剛,地震反應越大,含鋼量越高,延性越差。另外,各個樓層之間的彈性位移角最好均勻變化,不要突變。
    13)對框架一抗震墻結構框架部分的底層柱底,可不乘以彎矩放大系數(shù),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616.2.3條條文說明。
    14)對于上海地區(qū)工程,《上海市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程》6.1.19條規(guī)定: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拷Y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剪切)剛度不宜小于上部樓層側向(剪切)剛度的1.5倍。據(jù)此可放寬對地下室的剛度要求,節(jié)約部分鋼筋。
    15)檢查PKPM的總信息、位移、周期、地震力與振型輸出文件,查看各個指標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如軸壓比、剪重比、剛度比、位移比、周期、剛重比、層間受剪承載力比、有效質量比、超筋信息等。如均在合理范圍內(nèi),說明結構設計較合理,否則應繼續(xù)優(yōu)化。
    16)設計較合理的結構,基本上符合以下規(guī)律:
    (1)柱、墻的軸力設計值絕大部分為壓力;
    (2)柱、墻大部分構件為構造配筋;
    (3)底層柱、墻軸壓比大部分比規(guī)范限值小0.15以內(nèi);
    (4)梁基本上無超筋;
    (5)剪力墻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6)梁抗剪不滿足要求的截面和抗扭超限截面沒有或很少;
    (7)大部分構件的配筋率在表1范圍內(nèi)。
6基礎設計優(yōu)化
    基礎造價占結構造價比重最大,基礎的節(jié)省將對整個工程造價的降低起決定性的作用。基礎設計的關鍵是合理選擇基礎形式。
    一般的,低層住宅優(yōu)先考慮淺埋天然基礎,多層住宅優(yōu)先考慮沉降控制復合基礎(含復合樁基,允許設地下室),對于深埋獨立地下室,可考慮采用補償式基礎。
    設置地下室時,對地下室的埋深、抗浮水位、樁型、底板頂板結構形式、側墻設計、基坑圍護等內(nèi)容應進行充分比較和科學驗證,盡可能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節(jié)省造價。
    地下車庫頂板常用結構型式有大跨梁板、十字梁、井字梁、柱帽無梁樓蓋、預應力有/無梁樓蓋、空心樓蓋等幾種;底板常用結構型式有“承臺+底板”、“承臺+地梁+底板”等幾種。應根據(jù)建筑、荷載和場地條件進行多方案技術經(jīng)濟性比較后再選擇最合理的方案。
    采用樁基時,需進行樁型、樁徑、樁長等多方案技術經(jīng)濟性比較。樁基比選時需考慮承臺造價。不同單體,不同地質情況可選用不同樁型,地基土對樁的支承能力盡量接近樁身結構強度。方樁宜優(yōu)先考慮空心方樁,抗拔樁優(yōu)先考慮PHC管樁。
    布樁時優(yōu)先考慮軸線布樁并按群樁形心、荷載中心、基礎形心“三心”盡量靠近原則作優(yōu)化調整。單個承臺及整個單體的布樁系數(shù)(上部總荷載與單樁承載力總和的比值)宜控制在0.75~0.90之間,試樁結果較理想時可取高值。
    少用聯(lián)合承臺,基礎厚度在滿足抗沖切、抗剪切的要求下盡可能降低厚度。墻/柱下直接布樁時,如荷載能直接傳遞,承臺厚度可適當減小。避免或減少_柱一樁。
    與承臺相連的基礎梁計算長度不必取軸線間距離,否則配筋會增大,建議取1.05倍凈跨度。合理選擇地粱的斷面并控制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宜采用倒T型截面,不宜采用矩形截面。增加
基礎高度可以減少底板配筋。獨立基礎優(yōu)先采用錐形基礎。
    筏基底板宜適當出挑,一般出挑O.5m~2.0m左右,有梁時宜將梁一起出挑,當有柔性防水層時不宜出挑。地梁宜適當出挑,一般出挑邊跨跨長的1/4。
    無上部結構的地下建筑,如地下車庫等,可按三級或非抗震設計。但9度抗震設計時,抗震等級不低于二級,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gJ第4.8.5條。
    地下室超長時應設后澆帶或膨脹加強帶,剛度較大時后澆帶或加強帶距離應適當減小。
    JCCAD設計取荷載時不必同時選取PM荷載和SATWE荷載,因為PM荷載可能未考慮折減。
    擋土墻高度不宜超過1.5m,否則成本成倍增加,應協(xié)調建筑景觀專業(yè)修改,如多次放坡。
7構件配筋設計優(yōu)化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主要通過對構件的精細化配筋設計降低含鋼量。包括兩方面工作,一是合理選擇鋼筋級別,二是合理控制鋼筋用量。
    由于新三級鋼筋比二級鋼筋強度提高20%,價格約高6%,受力鋼筋采用三級鋼筋比采用二級鋼筋約可節(jié)約鋼材12%。但是對于抗裂配筋,由于裂縫寬度與鋼筋應力有關,與鋼筋級別關系不大,采用高強度鋼筋并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此時宜采用低強度鋼筋。對于構造配筋,哪個級別更經(jīng)濟與最小配筋(箍)率的計算方式有關。如梁式構件的最小配筋率為0.2%和(4瓢黝%中的較大值,當混凝土強度≥C30時三級鋼較經(jīng)濟,當混凝土強度小于C30時二級鋼筋較經(jīng)濟。
    需要注意的是,二級鋼筋和三級鋼筋外觀上相似,容易混淆。為防止工地用錯鋼筋,建議直徑≥16ram的鋼筋用三級,直徑10mm~14mm的鋼筋用二級,直徑6mm~8mm的用一級和三級。
下面按構件類型給出具體的鋼筋優(yōu)化建議。
7.1一般要求
    1)盡量采用人工配筋,鋼筋歸并系數(shù)要取得小一些。自動生成的配筋不盡合理,不能直接使用。鋼筋歸并時用較大配筋包羅較小配筋,歸并系數(shù)過大會造成比較多的浪費。
    2)結構豎向應按計算結果劃分區(qū)段,使各區(qū)段內(nèi)配筋相差不大,再分段出圖。多層宜層層出圖,高層宜每3層~4層為一段出圖。
    3)受力鋼筋盡量選用三級,當受力很小或為抗
    裂時宜選用一級(d≤8mm)和二級Q≥10ram),構造下限控制時根據(jù)最小配筋(箍)率計算方式選擇最經(jīng)濟級別。吊鉤只能采用一級。
    4)凡抗裂鋼筋均應采用細密鋼筋,鋼筋級別不宜超過二級,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50mm。
    5)分布筋、拉結筋、架立筋等起輔助作用的鋼筋采用一級@≤8mm)或二級(d≥10mm)。
    6)《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2008年局部修訂版第3.9.3條要求,普通縱向受力鋼筋優(yōu)先采用HRB400級熱軋鋼筋,箍筋優(yōu)先選用HRB335級和HRB400級熱軋鋼筋,不推薦使用強度低、黏結握裹性能差的HPB235級鋼筋,如使用一級鋼建議只用于次要構件。
7.2板配筋要求
    1)樓板鋼筋一般采用三級。除非特殊需要,一般采用分離式配筋,板跨較小且上筋相同時允許拉通。板厚≥150mm時,可能抗裂或構造控制,宜用二級鋼筋,樓板上筋中拉通筋滿足計算和構造要求即可,其余用短筋在支座處附加。分布筋宜采用一級。
    2)一般樓層端跨及跨度大于3 900mm的樓板,上筋需拉通時可采用支座1/4板跨按計算配筋、跨中用小直徑鋼筋(如6mm)與支座鋼筋受拉搭接的方法連接,以節(jié)省鋼筋。
7.3梁柱配筋要求
    1)梁、柱鋼筋直徑≥16rain時宜采用三級,直徑<16mm時宜采用二級。剪力墻暗柱主筋按相同原則處理。梁的最小配筋率與鋼筋強度反相關,柱采用三級鋼的最小配筋率比二級鋼小0.1%,故主筋宜用三級鋼筋。
    2)梁的上部縱筋一般不放大,下部縱筋略放大,一般放大5%~10%且不宜超過15%。
    3)梁縱筋盡量采用較細鋼筋(如以3E18代替2E22),可減少裂縫和鋼筋錨固長度。
    4)次梁和四級框架梁的架立筋(含角筋)不用貫通,中間可用西10mm~咖12iilln鋼筋搭接,搭接長度150mm,搭接部位一般在£鄺處,見((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55(2006版)。當梁跨度≤4m或支座負筋直徑≤16mm時,分段搭接未必節(jié)省,可不分段。
    5)非框支梁的普通框架梁,其下部鋼筋不需要全部伸入支座,可在節(jié)點附近部分截斷,見((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2006版)第60頁。
    6)梁板結構,計算梁的構造腰筋時,應扣除樓板厚度,腰筋宜用二級。
    7)梁柱最小配箍率與鋼筋強度成反比,鋼筋強度越高越經(jīng)濟,故箍筋宜采用三級(d=6mm,8mm,16ram,--.),和二級(d=10mm~14mm)。一級鋼筋因強度低、與混凝土粘結握裹性能差、最小配箍率高等原因不推薦使用。箍筋間距應細分,不能??@100mm、150mm、200mm幾種間距。新三級鋼筋的延性、可焊性已經(jīng)大幅提高,與混凝土的黏結握裹能力也比圓鋼強,可大規(guī)模用作箍筋。
    8)上集中荷載處附加橫向鋼筋,優(yōu)先考慮箍筋,箍筋不足時,再用吊筋,吊筋不宜小于2咖12mm。
    9)抗扭鋼筋時,應將構造腰筋計入到抗扭縱筋中。
  10)根據(jù)計算結果也可分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配箍。
  11)鋼筋可按非抗震設計要求錨固搭接,即以L。代替LaE。
  12)梁、圈梁、構造柱主筋應采用二級,箍筋應采用一級。
  13)根據(jù)跨度及荷載大小分段配筋,不能不分跨度大小采用同一截配筋。
  14)主筋均可采用兩種直徑鋼筋搭配配筋,使配筋面積盡量接近計算或構造要求。
7.4剪力墻配筋要求
1)剪力墻墻身水平筋宜用一級、三級(d≤8mm)和二級(d≥10mm),垂直筋宜用三級(d≤8mm)和二級(d≥10mm)。
2)約束構造邊緣構件中按抗震等級、剪力墻部位確定縱筋配筋率和配箍率時,主筋及箍筋間距不一定取50倍數(shù),也可取其它數(shù)值,如不一定??@100mm、@150mm,也可?@120mm、@140 mill、@160mill等數(shù)值。
3)構造邊緣構件暗柱一般不考慮體積配箍率,但應滿足《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7.2.17條第4小條的規(guī)定,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Av=0.1。
4)當剪力墻水平分布鋼筋在約束邊緣構件內(nèi)確有可靠錨固時,也可與其它封閉箍筋、拉筋一起作為約束箍筋計算。
5)十字型剪力墻,交叉部位可按構造要求配筋。
6)框架柱、剪力墻暗柱的分布筋可采用12 rain~14mill。
7.5基礎配筋要求
1)柱下獨立基礎、墻下條形基礎多為強度控制,宜用三級;地梁、基礎梁、承臺多為抗裂控制,宜用二級。
2)地下室底板、項板構造或抗裂控制時宜采用二級,強度控制時宜采用三級。頂板上筋及底板下筋的貫通筋滿足計算和構造要求即可,其余用短筋在支座處附加。
3)地下室外墻配筋一般抗裂控制,水平、豎向均宜采用細密二級鋼筋,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50ram。一般通過在外側底部約1/3高度范圍內(nèi)附加短筋方式解決底部配筋較大問題。
4)地下室外墻迎水面內(nèi)設直徑,/,4ram~咖6mm@150mm的鋼筋網(wǎng)片時,保護層計算厚度可比50mm適當減小,但不得小于30mm。
5)地下室構件迎水面裂縫寬度控制在0.2mm之內(nèi),室內(nèi)可按0.25mm控制。
6)基礎地梁、筏板可按非抗震設計要求錨固搭接,即以£。代替£蚯。
7)當獨立基礎邊長或條形基礎的寬度≥2.5m時,底板受力鋼筋長度可取0.9倍邊長或寬度,并交錯布置,見《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8.2.2—5條。
8)條形基礎及筏板基礎中的基礎梁,箍筋按強一htcahni。d,ea孳Sut'a結D¨睜II度要求配置即可,不需按抗震要求或延性要求構造加密;縱筋可按非抗震要求錨固、搭接【4】。
9)灌注樁配筋可根據(jù)計算需要取通長、1/2樁長、1/3樁長。
8結束語
    可以看出,通過結構設計人員的細致工作是可以降低結構工程的鋼筋用鋼量的。這就要求結構設計師在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yǎng)溝通說服的能力,注意結構設計的細節(jié),并及時總結經(jīng)驗,為“降
低結構含鋼量,,f故準備。同時必須指出,文中雖然提出了一些降低含鋼量的措施,但并不提倡含鋼量越少越好。只有深刻理解規(guī)范條文和結構受力原理、合理的進行結構布置、正確的選用荷載、慎重的選擇計算參數(shù)、選擇適度的構造措施,才能做出既安全又經(jīng)濟的結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結構專業(yè)統(tǒng)一技術措施(2009版)
結構模型輸入及參數(shù)設置
結構設計100問 - 結構綜合資料(二)
結構設計電算常見錯誤做法
本版關于PKPM2010新規(guī)范版詳細介紹及相關資料發(fā)布的規(guī)定 - PKPM - 結構軟件 ...
2016年江蘇省結構專業(yè)審圖技術問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德格县| 自贡市| 锡林郭勒盟| 平阳县| 临高县| 太康县| 嘉黎县| 齐河县| 鸡泽县| 岳阳县| 区。| 彝良县| 叶城县| 顺昌县| 浑源县| 夹江县| 临海市| 神农架林区| 镇江市| 榆树市| 达日县| 罗平县| 镇巴县| 吴旗县| 米脂县| 古丈县| 嘉义县| 台南市| 通许县| 菏泽市| 文昌市| 洱源县| 嘉禾县| 象山县| 普陀区| 罗田县| 万年县| 丰顺县| 沙坪坝区|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