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個節氣的到來, 預示著仲春時節的到來,所謂“蟄”,是指入冬時,藏伏于地下冬眠的蛇蟲鼠蟻,第一個春雷打響,萬物開始萌芽生長,同時亦“驚”醒了“蟄”伏的昆蟲,故此,這個節氣稱為“驚蟄”。
驚蟄時節,百草回芽,百病易發,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變得活躍起來,這時最適合補充人體的陽氣。陽氣充足后,才可將人體邪氣一并帶出體外。
驚蟄節氣養生重點以“健脾、利濕、化痰”為主,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養生和調攝。
驚蟄如何養生
1、養陽護肝少吃酸
驚蟄養生應順乎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因為春季肝氣本就旺盛,而酸味入肝,若多吃了酸味的水果,助長肝氣,這無疑是“火上澆油”;另外,肝氣過旺就會直接損害脾胃,而甘味入脾,能幫助脾胃抵御肝火的傷害。可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2、驚蟄時節記得吃梨
在我國北方的一些地區,有驚蟄這一天吃梨的習慣,寓意遠離害蟲。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啞,加之一些細菌、病毒開始活動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現咳嗽、咯痰等癥狀。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
3、健脾祛濕好時節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去,一濕難去。油性黏濁,如油入面。”驚蟄到,天氣回暖,大雨似蛟龍,空氣濕氣濃度大,故而身體更難逃濕氣的侵害致病,又難以祛除。
濕氣過重會阻遏氣機、傷人陽氣和侵襲脾臟,容易誘導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包括過敏、濕疹、關節疼痛等。因此,人們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濕氣的侵襲。可常喝薏米紅豆粥健脾利濕。
4、穿衣應以捂為主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
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
5、避免春困防怒火
春季很多人都逃脫不了“春困”,雖說春困不是病,但是能預防也是極好的,畢竟春困一來,整個人就全身無力,犯困嗜睡,和病了沒啥兩樣。
春天的作息時間是應該早起晚睡,每晚保證有7.5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適當的進行一些健身鍛煉,可以有效改善生理機能,使身體呼吸代謝增強。 飲食上要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這兩種營養素對解除春困消除緊張有很好的療效。此外要重視精神調養,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靜、愉悅的心態。
6、最好的踏青時節
古人視春天為踏青的開始。氣溫上升,陽氣宣發,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處于相對的高峰期,容易出現平衡失調,誘發心血管疾病以及產生眩暈、失眠。驚蟄時節,運動不宜太過激烈。人們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游、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驚蟄節氣一定要調理好身體,運動配合節氣養生,讓身體活躍起來。
對于驚蟄節氣你有哪些養生小知識,歡迎在文末留言與大家進行分享,小編會甄選留言上墻,既有機會獲得我們為您準備的福利:
①點ZAN第1名粉絲可獲得:
有機龍眼肉1瓶+大棗1瓶
②點ZAN前2-3名粉絲可獲得:
大棗1瓶
溫馨提示:
如因疫情導致快遞無法收取,我們會根據庫存情況延期發貨!
活動截止日期:2021年3月9日上午10:30
圖片僅供參看請以實物為準
編輯:郝夢笛
設計: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