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某,女,56歲,湘潭人,社區干部。
【辨治經過】
2006年11月13日初診。
患者五年前發現左乳房結節,大小為17×9mm,性質不明,腫塊發硬,不按不痛,每年均行B超檢查,未見增大或縮小,常年怕冷,背脹,胸悶,經常感到一陣寒一陣熱,吃溫藥則上火,吃涼藥則腹瀉,平常小便多,口干,口苦,大便先硬后溏,有腎囊腫病史,未予治療,舌胖淡,有浮黃苔,脈緩。
此為肝郁氣滯,痰濕凝結,而成乳癖。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柴胡10g,黃芩10g,桂枝10g,干姜10g,牡蠣30g,花粉10g,炙甘草10g。7劑。
11月20日二診,服上方7付后,多年的怕冷現象完全解除,感到全身暖和,胸悶、背脹均消失,仍然有口苦,口渴,小便多,舌質淡紅,脈緩。
仍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軟堅散結之品。處方:柴胡10g,桂枝10g,干姜10g,黃芩10g,牡蠣30g,花粉10g,炙甘草10g,蜂房10g,鹿角霜10g,白芥子10g,夏枯草15g,浙貝10g。14劑。
12月5日三診,自訴感覺乳房腫塊變軟,其他均可,脈舌同前,擬用調肝湯加減:當歸30g,白芍15g,川芎15g,山萸肉30g,巴戟天15g,肉蓯蓉30g,鹿角霜15g,雞血藤30g,露蜂房15g,穿山甲15g,威靈仙30g,楮實子30g,白芥子10g,急性子15g,菟絲子15g,仙靈脾10g,大海馬1對。
以兩劑為一料,研末,蜜丸,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g,飯后開水送服。
服完一料藥后,經B超檢查,左乳房腫塊消失。
【體會與分享】
本方很快獲得治愈,在于一診切入得當,而一診處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得益于熟悉和理解《傷寒論》條文及其方證,147條云:“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p>
這是少陽郁熱兼以痰飲內停,屬于寒熱錯雜之證,本案所述證候雖與條文不完全相同,但其病機一致,況且乳腺腫塊所生位置正在肝經循行之處,無論從整體辨證還是局部辨證考慮,均相吻合,故患者服完7劑藥后,困擾多年的怕冷、胸悶、陣寒陣熱等癥狀豁然而解。
二診時著眼于局部的腫塊,仍用原方加化痰散結之品,所選之藥,均注意到藥性的寒熱平衡,故服后腫塊變軟。
三診從調攝沖任入手,溫散結合溫補,從本論治,所選方為調肝湯加減,以丸藥緩圖,服藥不到三個月,多年疾患得以治愈。
另外講一下三診方中的海馬、楮實子、威靈仙,這幾味藥可能大家用的并不太多。
海馬這味藥我非常喜歡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指出海馬能夠“暖水臟,壯陽道,消瘕塊,治疔瘡腫毒”,所以這味藥不僅能溫補腎臟,還能消除瘕塊,凡是體內出現的增生物,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以及其他部位的囊腫,用海馬治療確實有效。
海馬能夠治療疔瘡,其所治的多半是屬于陰性的疔瘡癤腫,如糖尿病晚期出現的疔瘡癰疽,不是一般的消炎藥能夠治療的,而用海馬療效較好。岳美中先生主張用鹿茸來治療糖尿病晚期出現的疔瘡癤腫,與使用海馬有異曲同工之處。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一個方子叫做化鐵丸,這個方子很奇特,就兩味藥,一個是楮實子,一個是威靈仙,楮實子有補肝腎明目的作用,威靈仙去有祛風散濕化痰的作用。
方名化鐵,當然是有些夸張了,但也能說明本方有很好的散結功能。相對來說,威靈仙大家較為熟悉,這味藥就有消散的作用,例如骨頭梗在喉嚨里,可以用威靈仙煎水頻服,慢慢的將骨軟化。所以這個方子在治療乳腺的腫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來源:國醫微課堂醫案分享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