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在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上,一位來自山區五蓮的韓德勝校長代表日照市作的《讓老師成為“科學種田”的能手》的典型發言,受到與會者的普遍關注和肯定。他帶領下的五蓮縣實驗小學,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積極探索實踐,先后獲得數十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他本人也獲得山東省2005年度創新人物(校長系列)提名獎,并被評為全國科研創新校長、全國優秀科研骨干校長。一所山區小學,為什么會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辦學業績?他們是靠什么走出大山、躍居全省名校行列的呢?這一切,不能不吸引著我們去走近他們,探尋其中的究竟……
五蓮縣實驗小學位于魯東南山區,創建于1982年,現有教學班66個,在校生4670人,教職工220人。走進這所山區小學,映入人們眼簾的是整潔、精致的校園,聽到的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感受到的是醇厚、典雅的文化氛圍。
2006年,五蓮縣實驗小學的辦學文化理念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文化版權注冊,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具有獨立文化理念版權的學校。2007年,《基礎教育改革論壇》對他們的文化理念和辦學模式作了全面報道。
為了實現對素質教育實施的有效指導,他們提出了提升領導干部基質的“四個要素、三個目標、五個保證”,要求領導干部努力實現“三會”、“五有”:會上課、會指導、會寫材料;有理念、有理論指導、有奉獻精神、有大局意識、有科學決策和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制定了領導干部“問題責任認領制度”,有效地提升了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業務素質。
為了提升教師素養,學校首先從觀念上加強科學引領,使教師們意識到:不努力提升今天的資本,就沒有資格追求明天的幸福,更沒有能力去為孩子們創造高質量的明天。采用學校搭臺、名師引路、師徒結對、思想轉換、全員參與的培訓思路,特邀北京大學等單位的專家來校舉辦現代教育理論講座,派出大批教師到北京、青島等地參加各種培訓和研討活動。
學校高度重視并大力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學校“少年科學院”,開發了“五小”活動課程,從不同方面來挖掘和培養學生的特長。設置了專門的創新教育活動室,投資60余萬元購置了活動專用器具,并通過“學生專利平臺”、“創意PK臺”等途徑展示學生創新成果,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發展的動力在文化,成功的謎底在創新。在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五蓮縣實驗小學以自己創造性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為山區中小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優異答卷。我們相信并祝愿他們沿著這條成功之路繼續走得更遠、更寬,為孩子們的幸福人生奠基,開創素質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