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內向的人,從小到大應該受到過不少源于內向的困擾。身邊總會出現一個比你開朗活潑,比你討人歡喜的小孩,可能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你的兄弟姐妹。
總之,你一直處在與他的對比中,還總是處于下風的那個。
你不能理解為什么他們可以自然而然地喊著叔叔阿姨好,上課總能舉手回答問題或者問老師問題,身邊圍繞著很多朋友,喜歡跟父母一起參加聚會聚餐,生活的熱熱鬧鬧……他們不累嗎?不會感覺難受嗎?
內向患者的掙扎
對你來說,一個人宅在房里看電影比出去和一群半熟不熟的人聚餐更窩心;寧愿一個人在家吃泡面也不想參加大人的聚會,僵著一張笑臉叫叔叔阿姨;和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不話說時感覺世界糟透了,全程尷尬癌發作......
你也明白開朗活潑的人會更討喜,于是你渴望改變,嘗試著模仿那些天生外向自來熟的人,但總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因為扮演了一個和自己截然相反的角色,每天精疲力盡,內心矛盾,覺得挫敗又委屈。
于是你放棄了,但只是暫時地放棄了這個嘗試,因為過不了多久,你又會開始羨慕身邊那些走到哪兒都有人招呼的朋友,于是你想再試一試......
這個循環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最后有的人變成了看似外向的人,但每參加一次聚會就會感到心累,有的人認命地發現自己就是內向的人,決定放棄嘗試,但始終對自己內向的性格感到不滿意。
這就是內向患者自我掙扎的過程。
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區別
能量來源不同
內向的人通過獨處獲得能量,對他們來說社交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每次的社交活動之后,會感到身心俱疲,需要一個人獨處來恢復精力。
在人群中,內向的人會時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局外人,所有人都玩嗨了,他們還難以融入。
外向的人則通過社交來獲得能量,他們喜歡社交,通過和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來獲得能量,相反,他們討厭獨處,希望身邊有人陪伴,因此總會找各種朋友一起出去逛街、聊天、聚會,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到充實。
關注焦點不同
外向的人喜歡走出去探索世界,因此他們喜歡社交,喜歡和人打交道,對別人和外面的世界存有旺盛的好奇心和興趣。
內向的人則習慣探知內心世界,更多的焦點放在對自我內心的發現上,與其說內向的人不愿和人打交道,不如說他們很少對他人產生興趣,因為缺乏興趣,所以懶得理你。
內向患者的獨有優勢
內向的人更擅長深度交流,發展更深的關系
雖然外向的人有很多朋友,但大多都是泛泛之交,他們心中的朋友有很多種,認識的,普通朋友,好朋友,和死黨。
但內向的人心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好朋友,一種是接近陌生的點頭之交,沒有中間的關系。
內向者和人交往后,如果發現對方和自己不適合,會放棄這段關系,因為內向者沒有普通朋友,也不在意泛泛之交。他們不喜歡只停留在表面的寒暄,他們喜歡和人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
內向者似乎擁有一種天賦,當你與他們交談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他們善于傾聽,所以能讓你放下防備,一旦他們深度交流,你很容易增加對他們的好感,并發展更密切的關系。
更有時間學習新技能提升自己
內向者享受一個人的感覺,喜歡安靜,他們傾向選擇看書、看電影、畫畫、彈琴、寫作等活動來充實自己,相比于熱衷社交的外向者,內向者有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于自我提升。
內向者更忠實內心的想法
外向者的關注焦點在外界,因此他們比較介意別人的看法,以外界的反應來審視并調整自己的言行,會為了獲得別人的肯定而做出相應的舉動,在這個過程中內心真實的想法容易被掩埋和改變。
內向者的關注焦點在自我,可能不太在乎他人的看法,他們關心內心的風吹草動,愿意付出努力去達成內心的想法和愿望。
內向患者 要學會接納自己
今天想到寫內向患者,是因為我也是內向的,經歷過討厭自己的性格并渴望改變的漫長階段,直到意識到作為一名內向者擁有外向者不具備的天賦和優勢時,才深刻了解自己的性格,不強迫改變它,而是順應它,并享受內向所帶來的機會和成就。
你是一名內向患者嗎?恭喜你,你是一名內向患者。
內向本身就是一種幸運,何必要刻意的去改變?
▼ TED演講:蘇珊·凱恩:內向性格的力量
作者簡介:Juno,兵荒馬亂的90后,寫作成為一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再徘徊迷茫的底氣。公眾號孤島(ID:gu_dao2015)。微博@Juno_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