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整理了《躍遷》第一章的內容。今天,我們把視野聚焦在戰略層面,從高處俯瞰個人成長之路,到底該如何應對?!
「1」
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處處有機會,處處就有競爭。越是開放的市場,越是需要專注于核心競爭力。越是開放,越是聚焦。當資源豐富時,選擇的能力比執行更重要。這需要你有一種深思熟慮后做選擇的戰略能力——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
研究戰略的人,過去是將軍們,今天則是一流的投資人。他們有三個特點:1,投資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決策和選擇;2,投資人做更多的戰略決策;3,投資人更需要戰略眼光。所以,我們要向投資高手學習人生定位和發展個人的戰略能力。
古典老師用了三個例子,向我們展示什么是戰略能力。
傳奇棒球手Ted將擊打區劃分為77個區,只擊打自己概率較大的區里的投球。所有在非核心區的球,一概不碰。
巴菲特從Ted身上學到了一個東西,“只關注于高價值區”。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只投資高價值、可迭代、有護城河的公司,不求短期獲利,只看長期獲利,盡量減少操作。
亞馬遜的大蛇只等待大獵物上鉤。大蛇的戰略:先找到甜蜜區,靜等獵物;戰略性專注,只注意大型獵物;等待機會,用最不費力的方式絞殺獵物。
高手就是在高價值領域,持續做正確動作的人。
「2」
到底什么地方才是我們的高價值區,為什么高價值區不容易發現?古典總結了三個原因:1,高價值區往往是反直覺的,說了你也不信的區域;2,高價值區需要高競爭力;3,高價值區隨著時代在改變。
古典作為新東方的優秀教師之一,自己在尋找高價值區的同時,認為優秀老師必備的5個技能:1,在所教授的領域里擁有系統的、科學的、可驗證的知識;2,掌握根據學生不同需求而合理安排課程設計的能力;3,如何通過語言、動作,以及課件、多媒體在內的形式去表達知識;4,獨具特色的人格魅力;5,積極的心態,以及重視內在修煉的系統。
除此之外,古典認為自己成長成為知識網紅,經歷了三次躍遷。
第一次躍遷:用二八法則高效成長。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最聰明的老師懂得先投入20%的時間,把專業知識提高到80%。
第二次躍遷:利用系統放大名氣。高分(打分系統)將得到更多的排班;排班多了,就有更多好學生;好學生多了,便能有更好的教師名聲。
第三次躍遷:與最優秀的大腦互聯。新東方一代名師的大爆發,是巧妙地利用了知識杠桿、利用平臺紅利,以及與最優秀的人聯機涌現的結果,是自然和社會規律的放大器。
人類社會的大量數據證明,例如財富分配,我們的社會系統存在著冪律分布(長尾分布)的特征:高度不平均和“分形”。以財富分配為例,“不平均”意味著少數人掌握了大部分的財富;“分形”意味著你把這個曲線截取一段出來,仍然符合冪律分布。
我們如何進入冪律分布的頭部呢?我們需要利用杠桿。利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收益的點,就是杠桿點。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桿點需要大量的觀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種誘惑,堅定地專注在20%。在一個流動、開放的社會里,階層分化是穩定且可預期的。
每當一個不穩定的社會和事物出現,都會經過交換和分工,從正態分布逐漸轉向長尾分布。最終導致頭部效應越來越嚴重。為什么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財富差距的產生源于財富是迅猛流通的。寒門再也難出貴子了嗎?因為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流通,形成了頭部效應。為什么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還能問出很多。
那么,命運的不公平,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古典老師認為,我們應該停止抱怨。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你只能接受它。階層分化是開放社會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做到:持續學習=擴大視野,提高效能=擴大移動能力;持續關注、觀察、驗證高價值區;向正確的方向移動,爬上長尾分布的頂部,站在頭部。
總結,高手躍遷的兩個規律杠桿:對內,通過二八法則的三次方,持續放大自我效能;對外,通過移動到系統的頭部,獲得系統巨大推動力。
專注于高價值的頭部地位。
「3」
我們為何要站在頭部?因為頭部收益更高,頭部加速度更快。我們如何提高能力?我們需要好的方法論,并且刻意聯系,同時擁有大量的實戰機會。只要我們有高注意力,就可能擁有高收益,才能實現高投入,將其轉化為高增長。
一個充分競爭、互聯的時代,是幾個頭部與眾多長尾的時代。收益不僅和能力相關,更與站位相關。優秀是一種系統的展現。每一個小的細分領域的最優秀的人才,其優秀程度都差不多。
優秀是冪律規則的簡單體現——天時、地利、人和,取勢、明道、優術,不管是兵法還是商道,都把時機和站位放在個人努力的前面。與其哀嘆社會的不公,不如盡快挑選頭部賽道,搶占頭部,享受紅利,這就是高手戰略。如何找到自己的頭部?頭部,就是你所在的賽道的高價值并且有優勢的領域。
要專注于做那些高價值、高優勢的事。但是,我們一定要分辨出誤區,不可在誤區中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誤區之一:到底是不是優勢,需要你入場才知道。核心優勢不是在地圖上定下來的,而是在戰場上一次次逼出來的。過去的優勢不等于現在的優勢。固守過去的優勢,恰恰最沒優勢。在學校養成的一些思考方式、為人處世的方法等綜合素質,才是真正的優勢。我們應該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先確定高價值,再思考優勢。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有價值才做。不要因為便宜而買一件衣服,要因為值得才買。不要因為彼此習慣了就結婚,要因為相愛才結婚。我們并不是怕苦,而是怕苦得沒價值;也不是我們怕累,而是怕累得沒意義。
誤區之二:不能著急入場,而不想優勢。以焦慮開始的事,往往以焦慮結束。我們必須思考差異化優勢。永遠不要在熱門領域隨大流。處處都有的機會,很多不屬于自己。如果優勢不足以當第一,那就搞差異化競爭;如果無法上主戰場,那就先占領二線戰場;如果綜合能力勝不了,那么就找一個細分領域,然后從一個小頭部,去更大的頭部。成功是成功之母,成為雞頭是變成鳳頭的捷徑。
羅輯思維:思考差異化優勢。羅振宇死磕內容,用內容和細節吸引流量。影響力和流量是一條腿,另一條就是漫長的商業變現探索之路。
誤區之三:關注不屬于你的機會,眼高手低。我們應該從身邊的頭部做起。不要想太遠,就從身邊做起。戰略必須先幫助你在當下破局,否則就毫無意義。總結頭部效應的三原則:1,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2,思考差異化優勢;3,從身邊的頭部做起。通過觀察和判斷,搶占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后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4」
你愿意去大銀行,還是當一個小助理?如果你所處的公司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定要學會往外看,你的競爭對手在公司以外,全行業的人都是你的對手。你要找到機會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高手。
一定要離開北上廣嗎?大部分人落入的認知誤區之一:先想優勢,再找價值。避免誤區的方式:先鎖定價值,再創造優勢。千萬不要被自己的優勢迷惑。通過差異化策略,找到切入點。總結差異化戰略有三點:1,聚焦細分戰略:尋找還沒有人入場的更加細分市場;2,轉移周邊戰略:尋找核心市場的周邊;3,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一線成功的案例,完全可以在二三線再來一遍。
如果沒有優勢,就先轉移到二線戰場積累優勢,然后重返一線戰場頭部。頭部效應就是從一個頭部到更大的頭部,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頭部效應是成長的定位武器,而過程中的每一個判斷都是反人性的,痛苦做決策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歷練。
高手只做高價值且有優勢的事。
「5」
專注,專注,專注。對于弱者來說,專注就是最好的策略;對于強者來說,專注就是最好的防守策略。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就是他的兵力。一個人的情商和智商,就是他的火力。對于聰明人,我們要防范最大的詛咒——貪婪而不專注。
上天給你無限的機會,卻只給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所以越是優秀,越要專注!太多的聰明人死于不專注,而專注恰恰是高手的第一條護城河。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
李昌鎬只求51%的效率。他認為圍棋中的“妙手”有一個重大缺陷——不能迭代,無法刻意練習。
靈感沒法刻意練習,沒法打磨手藝。靈感沒有護城河。藝術家總覺得自己缺乏靈感,其實是缺少能深入打磨的手藝。新手看勝負,高手看概率。高手都知道,所有的大勝都是細小優勢的持續迭代形成的。
(這一段是我添加的例子,我覺得真的很666666)諸葛亮北伐,寄托于細小優勢的不斷迭代,可惜生命短暫,迭代的時間不夠。然而,他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姜維,后者又沒能充分打磨技藝,企圖依靠一兩次大勝的妙手來擴大決定性的優勢。然而,姜維在段谷被鄧艾擊破,一次大敗,滿盤皆輸。
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守拙,不取巧,不搞四兩撥千斤。因為他不懂兵法,于是用最笨的辦法,只求提高勝率。
阿蒙森:日行20英里。他在搶占南極點的行動中,保持每日行動距離,天氣好的時候不冒進,天氣糟的時候不輕易縮短行動距離,始終保持著持續推進的原則。阿蒙森認為這種方法有三個好處:1,在逆境中,保持前進的信心;2,遭遇打擊時,減少災難發生的可能;3,在失控的時候,保持自制力。
妙手是成為高手的最大障礙,迭代的手藝才是正途。微小優勢的持續迭代,用時髦的話說,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專注讓你無敵,迭代讓你精進。
好的成功是聰明人花的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