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群聊殺手還主要是養生文和雞湯文,但后來隨著商家開發各種玩法以及抄襲各種玩法,主流的殺手變成了搶票、拼團、網課推薦、邀請注冊等。小游戲雖然起步晚,但是傳播力驚人,破壞力嚇人,以后來居上之勢成功全面霸屏,成為人人喊打的新物種新殺手,這實在太勵志了,產品的成功,莫過于此,產品的放肆,也莫過于此。
群聊體驗毀滅者
一個小游戲分享頁面,在手機端能占據半屏的面積,群里只要同時有三個人在玩并轉發一兩次,基本就看不到其他人的聊天內容了。
一句話:其他分享或許是利人利己,但在群里分享小游戲絕對是損人利己。
酷愛在群里分享小游戲的人,我們可以不負責任地給 Ta 畫一個簡單的用戶畫像:自我中心,自控力差,工作不飽和 ...
玩過最近刷屏幾款小游戲的讀者應該知道,分享到群的作用是復活單局游戲,文案非常簡單粗暴,如「分享到群復活」。
但還是有一部分游戲依然用著直白版本的文案,如「歡樂六邊形」,不僅寫明了必須分享到不同的微信群,還會識別分享的是不是新群。
由于微信對公眾號誘導分享的嚴厲打擊,最近已經很少看到這么簡單粗暴的文案了,前段時間刷屏的網課也在很短時間內馬上被封禁。
小游戲則不一樣,這個新生兒看起來享受了一些優待。優待背后是給用戶的巨大困擾,在巨大的困擾背后,又是巨大的成功。
在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初,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看衰期,后來又維持向上走勢,但談不上爆發,直到小游戲的出現 ...
在沒有小游戲的 11 月,小程序的月活是 1 億出頭,在 12 月底小游戲上線后,僅僅三天,小程序的 12 月月活用戶馬上突進到了接近 2 億,而在小游戲徹底釋放能量的 1 月,小程序的月活達到了驚人的 4.7 億,也就是說,每兩個微信用戶里面,就有一個小程序用戶,如無意外,這其中的巨量增長,要歸功于小游戲。
但誰也沒想到,小游戲這種形式能夠成功每天霸屏,刷遍群聊框。這其中,是社交給游戲的巨大賦能,也有小游戲本身設定的原因。
為什么小游戲讓人沉迷
頂部搜索「小游戲」進入頁面,可以看到最近好友在玩的熱榜。最近一周排名第一的是最強彈一彈,有 375 個我的好友在玩。而我的微信聯系人總數為 1169,不考慮愛范君等客服號,玩這款小游戲的朋友比例超過了 32%。
簡單、輕快、易上手,這是排名前幾的幾個游戲給人的第一印象,可在微信內直接分享的得天獨厚資源也給了它更多曝光。但小游戲那么多,為什么就它們刷屏?愛范兒認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因素:
1. 機械性操作,無需消耗過多腦力,容易讓人產生行為上癮;同時又有一定門檻,需要動腦且困難性不高,增加了趣味性。
2. 每盤游戲消耗時間不長,可消磨碎片時間,不會給人時間上的門檻壓力。
3. 好友排名榜。去年敲木魚小程序流行的時候,愛范兒粉絲群曾霸居過全國榜前三,那時候我調侃了一句「可能隨便做個小游戲加好友排行就能火」。實際上排名的確能激發用戶好勝心,促進其參與欲望,好友排名就更甚了。
4. 分數的快速上升、超越好友、大量消滅方塊、數字跳動的特效帶給玩家極大的滿足感,甚至看著幾十個小球彈完全部掉落,都能給人一種舒緩強迫癥的快感。
激勵與趣味性,向來是游戲吸引玩家的頭兩大因素,而小游戲把這兩點發揮到了極致。
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等車無聊時間玩下小游戲,給自己一些激勵和滿足感無可厚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有必要提防一下,防止自己沉迷于太過簡單的快樂。
想復活或是被刷屏怎么辦
最后愛范兒再來提供一個小 tip,想復活又不希望出現打擾的情況,只需要建幾個只有自己的單人群就行了,可以使用面對面建群或先拉群再踢人。
面對面建群:「通訊錄」頁面點右上角加號——「發起群聊」——「面對面建群」——隨意輸入四位數字——不邀請朋友,直接進入該群。
拉群再踢:隨意選擇兩位好友拉個小群——不要說話,把其他兩個人踢出群聊—— done。在這整個過程中對方并不會收到任何提示。
題圖來自:Pixabay
原網頁已經由 ZAKER 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