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阿里同為電商巨頭
商業模式大不同
同為電商巨頭,京東和阿里難免會被外界比較。7 月 16 日,京東集團 CEO 劉強東在美國又被問到和阿里巴巴有關的問題。對方提問劉強東認為京東與阿里相比的優勢。而劉老板在回答時一不小心沒忍住,又一次暗暗小懟了一把阿里。
視頻作者:老板聯播
找到亮點了嗎?劉強東認為京東的直營系統、物流體系、只賣真貨都是比較阿里領先的優勢,前兩個還好說,' 只賣真貨 ' 這條可真是戳中了阿里的心酸往事。
眾所周知,淘寶曾經因為假貨泛濫而飽受質疑。甚至在 15 年,淘寶曾經因平臺出現大量山寨,被國際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Gucci、巴黎世家母公司)指控鼓勵旗下平臺上銷售假貨的行為并從中獲利,告上國際法庭。
劉老板這個槽 , 吐的可以說很有水平了。
阿里京東商業模式大不同
大平臺 VS 大商家
劉強東有一個著名的 ' 十節甘蔗 ' 理論,他認為:一個產品從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到定價五個環節應該由品牌商來做。然后接下來的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到售后這五個環節應該由零售商來做。
根據媒體報道,在京東上銷售的 60% 產品都是都由京東經手的。京東就好比是一個互聯網零售企業,批發產品在網上賣,賺取的是產品差價。用戶在京東下單,付款到京東,售后也找京東。所以京東必須要有龐大的采購團隊、銷售團隊、客服團隊,物流團隊。
以物流為例,京東是國內電商中唯一組建了自己的專屬物流的電商品牌。京東員工達 7 萬多名,絕大多數是在倉儲和配送崗位上工作。根據京東的規劃,快遞員未來還能當做推銷員使用,成為 O2O 的線下流量入口。
專門負責京東客服和物流配送的
公司企業信息
而阿里是平臺電商,即作為平臺僅提供展示機會和流量來源,阿里需要盡可能的招攬各種賣家,然后給賣家一個站點,由賣家自己更新和維護,并向他們收取保證金、服務費、提成等等費用。而賣家自然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經營,最終就形成了一個品類繁榮的大電子集市。
圖片來自網絡
因為走平臺模式,所以阿里在發展思路上走開放 style。比如物流網的建設,阿里就沒有投入太多人力物力組建自營物流,而是聯合銀泰以及各大快遞企業等合作創辦菜鳥網絡。
通過菜鳥網絡,可以實現共享倉庫等資源,物流公司、淘寶賣家、各個企業都可以來使用這個倉儲服務。這樣的操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形成一個物流交易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區域、需要什么商品。
商業關系圖譜
天眼妹雖然不是什么專家,但也能看出兩家的商業模式有著極大的不同。
阿里是平臺式的橫向發展,通過不斷與更多品類的品牌合作,擴展業務。阿里這類平臺是賺流量錢的,更多是注重流量的維持和供求信息的增長。
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阿里這樣的平臺模式給眾多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創業機會,但難免會對某些環節掌控不足,比如運輸和產品質量。
京東的自營模式,是縱向的發展,有利于壯大自身的產業鏈。因為對用戶體驗直接負責,所以京東對比淘寶,會更加注重用戶的感受和用戶忠誠度的維護,這也是劉強東敢于放話 ' 我們不賣假貨 ' 的底氣。
劉強東多次喊話阿里
京東 5 年趕超淘寶?
劉強東和京東這幾年和阿里一直時有小火花產生,比如年初的社保事件。2 月份,劉強東在微博上自豪宣布 ' 我們堅持全員全額繳納五險一金!如果通過勞務外包或者少繳,一年至少可以多賺 50 億人民幣!'
他還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 每個聘用人員,每個保安,每個保潔,每個快遞員都必須跟京東直接簽勞動合同,不允許有一個員工去給我做外包。' 贏得網民一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