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不知大家是什么心情?好奇,討厭,亦或是疑惑?
最近讀了小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一書,讀完之后心潮澎湃,想說的很多,又不知道如何開頭,所以還是從書封面上的一句話也就是文章標題開始思考吧,這也是全書的核心。
首先,介紹一下小馬宋。
(此處可快速瀏覽帶過)
1998年,西安交大鍋爐專業畢業,分配到中石化集團天津石化煉油廠燒鍋爐。
2001年,到北航上學,沒好好上課,期間全職做過IPMP培訓、經濟觀察報策劃、財經時報編輯。
2005年,加入國際廣告公司FCB任文案。
2008年,加入奧美互動任助理創意總監。
2010年,加入藍色光標公關集團參與組建藍標互動廣告公司并任策略總監,戛納國際廣告節獲獎人。
2011年,創辦在線技能交易網站第九課堂,兼任暴風影音品牌顧問。
目前,羅輯思維金牌外腦。
總之,擅長營銷、創意、廣告。
用小馬宋自己的話來說,“這本書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賺錢的書”,這本書他寫的是“那種不必仰望而可以追趕的人”,主要想寫給有抱負但迷茫的年輕人,希望他們過好生活,順帶掙到錢,是順帶賺到錢。
全書主要寫了13個人的故事,依次為:
(此處依舊可以快速瀏覽帶過)
1.楊超,奇妙少女和她的“學渣聯盟”;
2. 李倩,“套路”的勝利;(青山資本董事總經理,3000元約見一次);
3.馬文亞,陽光私募基金,高中期間在上海炒樓大概賺了100萬(他大學期間的戰績我不想寫了,寫出來怕大家懷疑人生);
4.馬佳佳,1990年出生;2008年云南省高考語文狀元;2012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2014年受邀到萬科演講剖析互聯網如何影響房地產,女性社區App“High”創始人;
5.李叫獸,李靖,公眾號“李叫獸”作者。2015年,創辦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任百度公司副總裁;2018年朋友圈宣布了自己將從百度離職的消息;
6. 脫不花,真名李天田,現任中國軟實力研究中心創始合伙人、董事長以及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EO(這是一個17歲沒讀大學就去北京開始闖蕩的姑娘);
7.馬占凱,搜狗輸入法之父,美團產品顧問;
8.葉梓頤,90后,星空攝影師;
9.劉丹妮,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最高榮譽畢業”,辭掉黑石集團工作開始創業;
10.馮鑫,暴風影音CEO;曾是雷軍和周鴻祎的干將;
11.彪悍一只貓,2016年主動失業,從零做起,持續學習和寫作,做出了70萬粉絲的公眾號(目前肯定不止70萬);
12.痞子,胡傳建,老廣告人,亞洲吃面公司創始人;
13.李楠,魅族營銷副總裁。
這13個人,小馬宋是分別寫了他們的故事,他們當中有的資歷比較老了,有的也是90后,大學剛畢業沒幾年。
有的人可能會說,他們都是天才,和我有什么關系,我又做不到,其實去讀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之所以別人比你有結果,不是他們起步就很牛,而是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持續積淀的結果。
當我剛剛拿到這本書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會是我集中時間連貫讀完的書,最終用了兩天時間讀完了13個人的故事。讀完之后,任他們每個人在我的腦中反復浮現,碰撞,產生了很多心得。
這些心得就是回答文章標題的答案——生在普通家庭如何獲得人生成功?
我都有哪些心得呢?
1
學習的兩種方式;
一種是看書;一種是通過實踐和學習他人。
其實通過社交來學習是效率很高的學習方式,所以有一個說法是“學習的本質就是社交”。
通過自己讀書表面來看是靜態的,但讀書就是自己在和作者在交流啊。
這13個人中都有讀書和結識牛人的經歷,最傾向極端的是李叫獸,他最大的特點是,“無論做什么事,一定要找到一個方法去做,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個招”。而且他所有的東西,都是通過讀書看會的。
理論沒有實踐不行,實踐沒有理論也不行,但當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時候就威力無窮。
李叫獸在做事情的時候非常注重策略,通過采取不同的方法,產生優勢,從而在競爭中獲勝。
但常常你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這時候就是考驗你判斷的時候了,是相信理論還是盲從大眾,常常是自己結合理論來分析要靠譜,這個過程中你要戰勝孤獨。
2
要結識高層次的人,要有貴人;
承接上述學習的第二種方式,我們一定要努力結識高層次的人,這樣才能具備高層次的思維,才能和牛人溝通。
脫不花在剛到北京的時候,很幸運的獲得了奧美的湛祥國和惠普的高建華的指點。之后也陸續遇到了很多領域優秀的人。這些人培養了脫不花優秀的職業素養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同樣的,在其他人的故事中也有和牛人的接觸,尤其當他們工作遇到問題,個人成長遇到瓶頸的時候,他們都會主動咨詢身邊優秀的朋友。
我們很多人或許是懶,或許不好意思麻煩身邊的人,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問題的,要多和別人接觸,交流,才能獲得啟迪和成長。
最后就是,遇見貴人之前自己要成為貴人。要讓身邊的人能從自己身上得到一些東西,別人得到的多了,你就是“有德之人”了,德者,得也。
3
一切都要靠積累;
讀他們的故事,我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擅長的一個領域。
譬如,李叫獸擅長文案和策略;葉梓頤擅長天文攝影。
作為一個年輕人,在起步的時候,要在一個領域塑造自己的稀缺性,“培養長期的差異化的競爭力是任何戰略的基礎”。
馬文亞之所以能在高中階段就可以掙到100萬,是因為他在12歲就用他媽媽的賬戶開始買賣股票,低買高賣的思想早已深入他的腦海。
(說實話,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太缺乏財商教育了,要么起步太晚,要么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卻乏這個教育,而且從小學到大學,沒有一門課程,一位老師教學生怎么用錢)
回到之前的話題,沒有積累就沒有突破和爆發。現狀是由過往奠定和塑造的,改變不了過往和現在,就從現在開始積累吧。
4
打造多維競爭力;
在某一個領域達到前20%,甚至前5%之后,就可以向其他領域積累了。
譬如李倩,她既懂營銷又懂投資,她就獲得了幾何倍數的優勢。我反思我自己常常是想法很多,樣樣都好奇,樣樣都懂一點卻樣樣不夠精通。
這樣再來看跨界學習,首先這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不斷提高自己幸福感的事情,其次這是一個不斷打造多維競爭力的過程。
用新聞媒體人王爍的說法就是:“過去的學者,是知識的農耕民族,自己有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時代,逼得我們必須成為知識的游牧民族,哪里有水草豐美,就向哪里遷徙。隨著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在知識的原野上,用旺盛的好奇心,四處奔跑”
做一個知識的游牧民族吧,逐水草豐美處而居。
5
選擇,運氣,風口,思考;
“選擇要比努力重要”是一句每個人都聽過,但很少有人認真去思考去實踐的話。
選擇真的是無比重要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做的最重要和最多的事情是選擇,剩下的才是努力。
那些在大學階段就實現經濟獨立的人,甚至掙了一大筆錢的人,絕對不是老老實實聽老師話的人,書中幾個在大學階段掙到錢的人,基本不是GPA最高的那批人。
他們之所以人生軌道不同,就是因為選擇不同啊。
所以我每次想起熊太行老師那句“大多數人的想法就是個屁”,總是不由得發自內心的認同。
每當你做選擇的時候,總有人“放屁”來惡心你,說的還像很關心你一樣,無奈。
成功需要運氣的,讀這13個人的故事,我也發現了運氣的影子,除了絕對的偶然因素,部分運氣也是自己可以爭取的。
做事更主動一些,思考再深入一些,對世界再樂觀一些,平常多笑笑,運氣就會慢慢變好。
雷軍說“臺風來的時候,豬都會飛”有些人真是趕上好時候了,像互聯網,自媒體以及微信公眾號的紅利。
一方面機會,運氣,大勢很重要,但另一方面臺風吹不起那么多的豬,而且當風停了的時候,摔死的還是豬。
所以我們要明白,機會,大勢是服務于自身的實力的,自己什么都沒有,什么機會也把握不住的。但當自己有實力的時候,也不一定能把握住機會。
這就是自身思考不夠,不會做選擇。
所以,對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要隨著人生階段進行不同的判斷和調整。
但持續學習,持續積累,持續思考,善于選擇絕對是沒錯的。
這五點是我的心得,也是我讀小馬宋的書發現的這13個人的共同點,同樣也是回答“生在普通家庭如何獲得人生成功”這個問題的答案。
道理永遠都在哪里,做不做是個人的事。
“樹立自己明確的追求,做事有章法和思路。”
“人的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
最后,祝大家都可以很有錢,哈哈。
推薦閱讀:
戀愛系列
成長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