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體用系統立說的基礎為伏羲卦和文王卦。早期古人沒有系統的體用說,直到宋朝體用系統才理清義明。伴隨著邵庸的揭秘先天后天本質而漸成體系。體用數理在仔細分析先天八卦特點時,自然產生。
天體日月星辰。天上數一數,從大的方面分也只能分成日,月,星,和什么都沒有的,空空漆黑的環境。古人聰明,這什么都沒有的,除了日月星之外的,不顯示的東西,也給起個名叫“辰”。所以天體就由日月星辰組成。天的體數自然就是四。
從太古時代,祖先就萌芽了則天法地的意識。直到老子時代,有老子正式成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成為我華夏民族底意識。既然什么都法天。古人認為:地不但法天,還要配天,順天。既然如此,天體分成四類,仿照天體,古人把地也分四類:水火土石。從大的,自然來看,也只能分這四類,找不出合理的第五類。水類,火類,土類,石類。動植為地所生之萬物,屬土類;氣屬于水類,光線等屬于火類;比較堅硬的,不知什么東西,類似石頭的特性,古人稱作石。這樣,地體分成四類水火土石,也恰巧與天吻合。符合地順天,與天配合的角色。所以地體數必須是四。否則,地法天之理就不成了。
這里提示一下:少見多怪的學者,常拿出五行之金木水火土來質疑地四體之說,簡直風馬牛不相及。五行和八卦是一個層次上的。五行和八卦講的是理,不是具體之物。說白了,五行的每一行,八卦的每一卦都可以代表任何萬物之一。而天四體,地四體所指是具體的,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是物理的。日月星辰,就在天空中,具體的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就是具體指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由具體的水、火、土、石構成的。水就具體指大地上河流之水,大海之水,地下之水,所有液體的東西等;火就是具體指各類燃燒之火,能帶來光明的動西都含有火;土就是大地上的具體的土,萬物柔軟的肉體都是土;而石就是地上,山上的石頭,一切堅硬,能夠撐起結構的,動植物剛硬必須包含石的成分,金屬等都是具體的含有石的成分。有石的成分,任何東西都不會散架和坍塌。
言歸正傳。天的體數為四,地的體數為四。天為乾,地為坤;所以天體對應天四卦乾兌離震;地體對應地四卦坤艮坎巽。這是體用說第一個鉚合的地方。這也是三極對齊之道的體現。
體用說中,古人根據對天地萬物的觀察,例如天四體日月星可見,辰不見;圓之圍三徑一等等現象。得出了體數為四,用數為三的普遍體用數理。推導過程,筆者以前文章都講過,恕不贅述。我們今天直接拿來使用。
我們看到伏羲使用陰爻和陽爻,上下疊六層,來表示八經卦。實際八經卦只有六卦。古人認為,艮卦和震卦是同一個卦,兌卦與巽卦為同一個卦。不同之處,是人們從觀看角度來講的。做一個艮卦模型,一目了然。上下顛倒一下,分明就是震卦。兌卦也是這個樣子。
乾坤坎離是不易之卦,因為做出這四卦的模型,如何上下顛倒,乾坤坎離都不變,依然是乾坤坎離。艮兌是可易之卦,做成模型,上下顛倒就變成震巽。
八卦不易者四,易者二與天地體數八,而用數六數理吻合。“體者八變,用者六變”這是體用數理法則。如果把艮震看做同一卦,兌巽看做同一卦,那么八經卦實際只有六卦。古人認為:“以六卦變而成八也。”
如果按照以上道理。六十四卦只有三十六卦。不易者八,而易者二十八。具體看三十六卦中,不易者為: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其余易者二十八卦,上下翻轉立即改卦名。古人認為這是:“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變”。
還是按照以上道理。爻止于六,卦盡于八,策窮于三十六,而重卦極于六十四也。這里“策窮于三十六”是指推策成卦時,去掉所不用之策,剩下所以之策有四種情況:三十六策,三十二策,二十八策,二十四策。推策所遺最多三十六策,為乾之策。另外:二十四為坤策;三十二為艮坎之策;二十八為兌離之策;震巽按體用說,按易理無策。
有了上面筆者分析,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邵庸下面的一段活。
皇極曰:
體者八變,用者六變。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變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以三十六變而成六十四也。故爻止于六,卦盡于八,策窮于三十六,而重卦極于六十四也。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爻成于六,策窮于三十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
這里還有說明幾點:
“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指八經卦體數八,六十四重卦體數為六十四。這是指體用說中,體數的變化。
“爻成于六,策窮于三十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這是指體用說中,用數的變化。六十四卦強調爻的重要性。爻為人,為萬物。陰陽爻的升降,代表人地位的變化。同時爻也存時。爻也表現時的推移。時機就是看時位之機。舉個例子:在一卦之中,初爻,就是開始之時,上爻就是最高之位。
總之,古人體用說的出現,完全是自然而然產生。這就叫順理成章,應運而生。自然鉚合于六十四卦體系。
北荒來客
20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