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教師概況
學校教師現狀:學校現有教師69人,教師隊伍日趨成熟。教師配備逐步趨向合理化,骨干教師梯隊逐步形成,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區級學科帶頭人、區教學能手、校級學科帶頭人和校級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組織的骨干教師梯隊,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他們勤奮敬業、積極向上、合作競爭、樂于奉獻,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許多教師學習意識逐漸加強、研究能力逐漸提高、研究成果逐漸顯現、專業素養逐漸提升。教師之間也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在工作中初步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但是,學校骨干教師發揮的輻射作用還不大,教師之間團隊合作的意識還不夠強,許多教師苦于沒有專家的引領,沒有同伴的互助,僅靠自己的不斷摸索前進,步伐比較小。在教育改革快速發展的今天,學校也在為教師搭建各種平臺,幫助教師快速成長。
二、未來三年工作總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市第九次黨代會和區委五屆四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深刻理解和貫徹校工作精神,以開展“教學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聚焦課堂,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研、科研和教學管理,在課堂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會學習的能力,關注學校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提高學生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創新思維等能力。促使教學質量有較大提高,努力接近區中游水平。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扎扎實實開展各類教學活動,以德育名譽校長楊懷遠的“扁擔精神”為引領,努力形成黃河街小學英語組的和諧發展團隊精神——腳踏實地、樂于奉獻、永不言棄、追求卓越。促進學校各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三年發展總目標
1、加強過程管理、環節管理,抓教學常規的落實,關注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個別輔導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2、以市級規劃課題“小班化教學中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及策略研究”為引領,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研、科研和教學管理,進一步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學習、專業服務和專業研究,以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與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初步推廣學校優秀的校本教研方法,總結經驗,基本形成具有長小特色的校本研修制度文化,使優秀的校本教研方法在校內廣泛使用。
4、以“教師專業化發展平臺”為依托,以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為目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5、有計劃地組織“長江杯”教學大獎賽,教師基本功比賽、課例撰寫比賽、科研論文評比等競賽,讓一批批優秀的教師從這個平臺上涌現出來,再通過他們的引領,全面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鼓勵教師走出校外,參與學區、區、市乃至更高級別的教育教學比賽。
6、進一步認識和實施有效教學,從理論轉化為更深一層的實踐、探索,總結部分優秀的策略與方法,推廣到各校本教研組。
7、鼓勵教師向科研要質量,有區級以上課題,并獲得區級以上的成果。
8、在學生中開展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9、開發拓展型課程,指導教師積極開展拓展課程的實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各科學習能力。
10、形成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氛圍,能撰寫有質量的階段小結、課題總結等。
三、分年度工作目標
第一年
1、制定新三年工作計劃。
2、校級骨干教師人人有課題。積極參與課題研究、論文評比活動。
3、骨干教師教學質量在校名列前茅,達到學區中等水平。語文、英語學科教學質量至少兩個年級的質量達到學區或區的平均分,其它年級差距在2分以內;數學教學質量整體水平接近學區中等水平,差距在3分以內。
4、進一步加強常規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關注教師的隨堂課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及個別輔導的有效性。
5、加強小班化教學和雙語活動的實踐,顯我校特色,促英語學習的氛圍形成。
6、探討和制定各學科相應的拓展型課程的學習內容。
第二年
1、校級骨干教師人人有課題,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
2、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求發展,在合作中成長,使教師們學會合作,學會分享,更好的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
3、關注隨堂課的質量,幫助青年教師尋找困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骨干教師教學質量在校名列前茅,爭超學區中等水平。語文、英語學科教學質量至少三個年級的質量達到學區或區的平均分,其他年級差距在1分以內;數學教學質量整體水平接近學區中等水平,差距在1分以內。
5、切實開展教師結對活動,促進教師間的和諧發展,業務能力的互補和提高。
6、加強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管理與培養,推薦他們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比賽活動。
7、抓好英語、綜合組拓展型課程的日常管理,交流活動。
第三年
1、教師人人有課題,積極參與課題研究、論文評比活動。
2、骨干教師教學質量在校名列前茅,達到學區中上水平。語文、英語學科教學質量至少四個年級的質量達到學區或區的平均分,差距在1分以內;數學教學質量整體水平達到學區中等水平,爭取中上水平。
3、搭建教師成長的平臺,與其他學校英語教師互動,學經驗,促行動。
4、加強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的管理與培養,鼓勵教師參加各級教學比賽。
5、各學科教學質量整體水平達到學區中等水平,爭取中上水平。
四、具體措施
1、實施“有效教學”,以“減負”促“增效”。
①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積極倡導民主教學、情趣教學,輕松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
②優化作業和練習,本著“精練、巧練”的原則,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做到數量有限度、難易要適度。同時,根據學生基礎和能力的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分層作業和練習,以達到分層優化、全面提高,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③以課題《小班化教學中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及策略研究》為先導,優化課堂結構,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④按學習設計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集體備課、聽課、評課、上課、作業、輔導等,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以學習設計備課為抓手,通過組內交流反思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
⑤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每年零千市愉快教育研究所舉辦的“樂學杯”教學大獎賽及其他各級各類教學比賽,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
⑥舉行區級骨干教師和校級學科帶頭人的“教學展示”活動及第六屆“長江杯”教學大獎賽活動。
⑦繼續開展《小班化教學中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及策略研究》,落實有效教學,整理策略與方法。
2、加強教研組建設,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
①固定教研組活動時間,定時、定點、定主題內容開展教研活動,并且為教師合理安排時間,讓教師有更多時間思考。
②加強業務學習,分年級段教師開展研究教材的活動,說教材,說自己的教學活動。規范“四課”活動,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③進一步開展有效的集體備課。一要充分運用網絡,實現無紙化備課;二要以學科年級組為單位,鉆研教材,把握核心,做好“優秀教案”的整理匯編工作;三要針對教材重點、難點,教研組要精心設計,優化作業和練習,建立學科校本題庫;四要加強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搜集和處理信息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達到融會貫通。③鼓勵教師上課改實驗課、研究課。
④繼續開展學科教研雙軌活動(一周大組活動,一周小組活動),緊緊圍繞有效教學的有關內容開展學習理論和實踐研究。
⑤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開展“多人一課”的活動,提高聽課、評課活動的質量和實效。教師要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活動,通過聽課、評課、說課、座談、研討、反思等方式,將有效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的全過程,提高教學能力。
3、通過學校課題的引領與帶動,突出骨干教師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開展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等活動。
①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要細致,骨干教師要多聽結對教師的隨堂課,加強教法的指導,教學有效性的指導。
②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經常開展年級組的探討活動。為教師們結對,同時也發揮骨干教師和有經驗教師的作用,盡量安排同一年級組的教師以結對的形式,互幫互助,努力提高教師們的教學能力,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創設條件。
③骨干教師要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并深入開展研究,有研究材料的積累和總結。
④發揮區級骨干教師的作用,各個年級組討論并有計劃的開發具有本校特點的拓展型課程。如:低年級英語口語,高年級語文閱讀等。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⑤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開展“多人一課”的活動,提高聽課、評課活動的質量和實效。教師要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活動,通過聽課、評課、說課、座談、研討、反思等方式,將有效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的全過程,提高教學能力。
3、通過學校課題的引領與帶動,突出骨干教師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開展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等活動。
①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要細致,骨干教師要多聽結對教師的隨堂課,加強教法的指導,教學有效性的指導。
②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經常開展年級組的探討活動。為教師們結對,同時也發揮骨干教師和有經驗教師的作用,盡量安排同一年級組的教師以結對的形式,互幫互助,努力提高教師們的教學能力,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創設條件。
③骨干教師要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并深入開展研究,有研究材料的積累和總結。
④發揮區級骨干教師的作用,各個年級組討論并有計劃的開發具有本校特點的拓展型課程。如:低年級英語口語,高年級語文閱讀等。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