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剛上大一那會兒,表叔的兒子小強才剛讀四年級,那個時候的表嬸對小強的學習甚是關心。她是怎么做的呢?
每天一下班,吩咐表叔做飯,然后便寸步不離地守在小強身邊監督學習。小強一做錯,表嬸馬上就指出來錯在哪里,以及怎么改。
這樣的表嬸看起來是親戚眼中的“好心”媽媽,但在我看來卻一心在辦“壞事兒”。
那個時候的一段時間,小強在學習上變懶了,變得懶得思考,因為他已經有點習慣背后有個媽在“指導”,結果成績越變越差,后來經過補習班的老師指點后,表嬸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從那之后,表叔表嬸基本不再對小強的學習過度關心,小強的成績也慢慢變好了。
其實,跟小強有點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有一個現象不得不提,那就是很多父母守在孩子旁邊監督學習,結果自己卻在那里玩手機、打電話、玩電腦,然而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容易分心。
小敏正在iPad上玩化妝游戲,這個時候媽媽突擊到臥室說是要檢查作業,她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iPad,到書桌前畢恭畢敬地拿出做完的作業遞給媽媽。
“第1道題你就做錯了,還有這道題也做錯了.....你咋回事,昨天只錯了1個,今天你就給我錯了5個”,小敏媽媽怨聲載道地質問小敏。
“這些題我不會做”,小敏低聲回答媽媽。
“你怎么這么笨呢?你看你舅舅家的洛洛就不會錯這么多,今天你的正確率很低,各人不好生學習,以后考不起上重點學校別怪我沒提醒你,各人看到辦”,小敏媽媽說。
小敏媽媽這種檢查作業的問題出在哪里?沒錯,只關心對錯!而且錯得越多,小敏媽媽就越認為小敏學習不認真。
事實上,小敏學習很努力,只是那天習題冊上的題剛好是她掌握得不太好那幾個知識點,被媽媽這么一數落,反倒減弱了小敏的努力勁兒。
家長檢查作業的7大秘訣
1、做對10道題,不如講對1道題
極客數學幫提醒你,要想孩子學習好,不如讓他多講題,他講題的思路清晰,邏輯越正確,步驟越清楚,說明孩子掌握得越好。這樣不僅利于學習,還能提高表達能力,且適用于所有年級。
家長如果聽不懂,就要看孩子的講解思路是否順暢。而且講題的對象不一定非要是家長,可以是鏡子面前獨自演練,也可以是和朋友一起相互講題。
2、培養孩子自我檢查的能力
我們檢查作業,是為了發現和糾正孩子的錯誤,“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我們不能忘了讓自己孩子自己發現和解決錯誤,并養成習慣。所以在孩子自己檢查以后,覺得沒有錯誤了,你再檢查。
3、年級段不同,檢查重點不同
幫孩子檢查作業,應當是一個階段性行為,原因很簡單:你不可能永遠幫孩子檢查。
你應該注意,低年級孩子主要檢查作業習慣,再看正確率,比如可以檢查書寫質量和書寫規范,然后培養孩子養成自檢的習慣;而到高年級段時,可重點檢查孩子做題思路,比如看看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等,因為這能體現孩子的學習質量。
等到初高中時,更多就需要孩子自己自覺檢查,你只需要偶而看孩子是否在堅持這個習慣即可,畢竟你也看不明白,聽不懂了。
4、不要過度監督孩子做作業
很多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甚至就坐在孩子身邊,極客數學幫需要提醒家長的是,這除了會讓他難以集中,還會形成依賴感。
所以,你應該先了解孩子的作業量,并根據孩子的情況來估算做作業需要完成的時間,然后在這個時間內盡量給孩子獨立的學習空間,等待快要到結束時間時可以詢問了解進度、是否遇到問題等。
5、了解孩子做題的想法和思維
檢查孩子作業的核心不是做對了多少,正確的結果反而更會隱藏學習問題,很多孩子題目做對,實際上想法是錯誤的。所以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做題的時候,大腦的想法和思維的方式。
6、檢查作業的其他原則
重“示范”,忌“替代”;重“驗證”,忌“批評”;逐步放手,循序漸進;忌只看對錯,不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做作業不在多,而在于精;學習時間不是越久越好。
7、家長看不懂作業怎么辦?
當家長看不懂孩子的作業時,也盡量要有檢查作業的環節,哪怕是問幾句也行,這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懷!同時你要建議孩子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利用各種有效的途徑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放在那里不管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