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悅讀國學。
老子在《道德經》第79章里面說: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究竟是對還是錯?怎么正確理解這句話?
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悅讀國學譯文
如果積怨很深,無論怎么調和化解,都會有殘余的怨氣
但是如果以德報怨會怎么樣呢,用客觀準則來衡量自己的所作所為,檢討自己的過失而不是一味的苛求別人,這樣的結果才是最圓滿的。
所以有道之人,保留證據,卻不會以此要挾,有德之人,行事遵循契約;無德之人,只知一味索取。
天道沒有遠近親疏,常常幫助那些遵循客觀法則的人
解讀
老話說的好: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即便你有理,也不要得理不饒人,寬容和大度,可以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更多的時候,我們做人做事,有契約精神才行,要懂得兼顧各方的利益,人生總是有得有失,有取有舍,能知進退,才可以收放自如,
如果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占有,那么必然成為眾矢之的,什么事也做不成。
有道之人,與德同在,根本沒有怨,沒有怨恨,何須和解?
德,不是品德,而是一種身心平靜祥和的狀態。報怨以德,就是說,對待積怨,應該平和平靜,這樣,磁場就可以由負變正,局面就可以向著有利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