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在我們之前文章中就聊到過,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的道,就是一種自然規律。說的是我們如果順其自然的話,就是順應自然規律,一切到都會為我們所用,為我們產生好的作用,如果違背道德規律,就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在《道德經》中的第四章,虛中生有,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發展是導致運動的內在動力,堅守弱是道的運動法則的具體運用法則。
很多人對于這句話只是一個淺顯的理解,就是這一句話含義十分深刻,老子重新闡述了道和德的關系。道無形,無言,無為,我們沒有真正的去觸摸到它,我們認識的都只是道德德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事物運動發展的規律是一種循環往復的。當我們善于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周圍的事物都處在一個永遠運動而不停息的一個狀態之下。比如說在你毫無觀察的情況之下,河水一直在流淌,太陽一直在轉動,時間一直在悄悄的流逝,這是自然規律的一個運動狀態。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些運動當中,但是我們無法主宰這些運動的過程,這個就被稱為順應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規律。任憑事物萬事萬物自然的生長和變化,我們不要強加的去干涉,給萬事萬物足夠的發展生長空間,孕育萬事萬物,而不占為己有,而不成為他們的主宰。這個時候萬物就可以為我們所用,順應民心民意,自然會得到民心的擁護和愛戴,自然會擁有道的力量而永不枯竭。
我們這個必須要知道的,就是老子所說的無名天地之始的狀態就是的道的一種德行,我們人類就是萬物中的一員,并不是存在于萬物之間。比如說我們對于動物,植物比如說我們對于動物,植物,整個生態環境都應該和諧相處。不應該主宰動物之上,也不應該主宰萬物。
在第18章大忠大義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大道廢,有仁義。就是說大道廢了才相信仁義。
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情感動物,擁有自己的思想意志,但是就是因為有智慧,所以說越發的狂妄自大,唯我獨尊,不遵循自然的大道,肆意的砍伐樹木的,都是一些違反道德的行為。
就好像我們在生活中一樣,生活中的很多人,正是因為有智慧,所以才有了欲望。由于欲望的驅動,就會使用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有的為了職位高升,對自己的領導溜須拍馬。這些都已經體現出來自己太過于花言巧語的外表,這種就是一種虛偽的表現,是不符合大道的一個道理。
在老子《道德經》中就認為,古代那些善于運用道的規律的見解,微妙而且精神宣導,達到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地步。這樣的人行事穩妥謹慎,這是一種智慧,凡事也沒有過度,一切低調隨和。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于這句話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