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 高一班主任聘任儀式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肩負著溝通師生、學校與家庭以及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落實學校育人目標,推進全面素質(zhì)教育的職責。班主任在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起到導師的作用,更是完美的良師益友。
趙紅慶副校長宣布
2018學年余姚中學舜宇獎學
2018學年姚中書院“英才獎”
2018學年余姚市魏紹相獎學金
2018學年優(yōu)秀班集體名單
教師代表高三(6)班班主任肖紅老師發(fā)言
肖老師送給學生三組關鍵詞——“個性民主與規(guī)則”“小我與大我”“幸福與詩意”,希望同學們“對世界保有溫暖,對社會心存悲憫,對未來積極樂觀,追求卓越,以自己的最好狀態(tài)投身到這個大時代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老生代表高三(4)班孫涵同學發(fā)言
新生代表高一(4)班蔣銳同學發(fā)言
王勝戰(zhàn)校長新學期致辭
人的差異在哪里
同學們: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思考一切。”蘇格拉底也有一句名言:“未經(jīng)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君子有九思”。曾子要求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先哲告訴我們:人生需要思考,經(jīng)過思考的人生才富有意義。今天,我們一起來思考人生的一個重要話題:人的差異在哪里? ----人的差異在業(yè)余時間 大家知道,愛因斯坦是一個天才。但是,天才是怎么來的?有一次,助手英費爾德問愛因斯坦:“明天是星期天,我來不來你這里一道工作?”愛因斯坦反問:“為什么不來呢?”助手說:“我想,星期天你可能要休息一下。”愛因斯坦哈哈大笑說:“星期天上帝也不休息的。”可見,天才也需要加班加點。愛因斯坦告誡后人:“人的差異在業(yè)余時間”。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一是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勤奮,哪怕天才也是由勤奮熬出來的。二是勤奮不分時空,常人眼中的“閑暇時間”其實是最好的用功時間。三是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你把時間用在哪里,時間就會在哪里結(jié)出果實。 由愛因斯坦的工作,我想到同學們的學習。眾所周知,姚中學子個個很聰明,都是讀書的好料。但是,為什么有的同學成績上不去、考不上理想大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勤奮不夠,課內(nèi)學得不實、課外抓得不緊。這些同學誤解了“業(yè)余時間”,將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時間當成純粹的“休息時間”、甚或“放縱時間”。聰明、成熟和智慧的同學一定會清楚:真正的學習不僅發(fā)生在課堂內(nèi),更發(fā)生在課堂外----業(yè)余時間是自己真正自主學習、提高成績的寶貴時間,也是自己實現(xiàn)彎道超車、成就夢想的重要時刻。因此,經(jīng)營好業(yè)余時間,是人生成長的一門大學問。套用一句流行語: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xiàn)在拼命的自己! ----人的差異在思維方式 何謂“思維方式”?就是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對一個人的言行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大家應該聽說過日本“經(jīng)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先生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初中升學考試、大學升學考試、就職考試,每次理想都落空。于是,他不斷思考:“像自己這樣平凡的人,如果想要度過一個美好的人生,究竟需要什么條件呢?”“為什么有的人人生和工作都很順利,有的人卻不順利,這中間有沒有什么法則可尋呢?”后來,他終于找到了成功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結(jié)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他用親身實踐告訴我們:以善惡不以得失為判斷,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滿懷“熱情”,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這里,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書名叫《終身成長》,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所著。經(jīng)過對成功的數(shù)十年研究,德韋克教授同樣發(fā)現(xiàn)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發(fā)現(xiàn)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德韋克教授發(fā)現(xiàn),人的思維模式可分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關注失敗結(jié)果本身,而非失敗結(jié)果背后的原因。當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他首先歸因于自己能力不行,從而選擇放棄,導致惡性循環(huán),結(jié)果越來越糟糕。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yǎng)的:他關注失敗結(jié)果背后的原因,而非失敗結(jié)果本身。當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他不懈怠,相信能力可以培養(yǎng),相信成功來源于失敗后能力的提升。《終身成長》一書揭示了什么人生秘密?這個秘密就是: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努力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能力;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奇跡就會發(fā)生。 正向的思維方式如此重要,同學們?nèi)绾巫龅侥兀恳谎远沃河龅嚼щy、挫折或者挑戰(zhàn)時,不要被負面情緒所左右,不要責怪自己,不要抱怨他人,不要埋怨環(huán)境;要相信自己,要堅持不懈,要正面迎接挑戰(zhàn),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的差異在人格品質(zhì) 從表象看,人與人之間有性別、基因、年齡、身份、地域等差異,這是顯性的、非本質(zhì)的差異。隱性的、本質(zhì)的差異是什么?就是一個人精神品質(zhì)的差異,尤其是人格品質(zhì)的差異。什么是人格品質(zhì)?就是一個人道德、尊嚴、價值和品格的表現(xiàn),就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根本性的心理品質(zhì)。 今年暑假8月24日,我們學校繼續(xù)開展新高三“感受浙大”勵志活動。參觀期間,我再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畫面----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械系1960屆畢業(yè)生林俊德先生生前留下的寶貴視頻。在生命最后的時刻,林院士帶著呼吸機,說道:“坐著休息吧,如果躺下就起不來了。”看到這個畫面,我再一次熱淚盈眶。為什么?我被林院士的人格品質(zhì)所震憾:一個人的生命竟然可以這樣高質(zhì)量地燃燒! 2015年,姚中建校八十周年。八十周年之際,校史館布展,要推出杰出校友代表。經(jīng)過師生、校友代表商議,最后確認五位校友作為杰出代表,他們是:41屆校友、香港喉豐有限公司董事長、省“愛鄉(xiāng)模范”魏紹相先生;46屆校友、中科院院士陳宜張先生;50屆校友、聯(lián)合國“杰出女發(fā)明家”徐錦航女士;53屆校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拓者、人大副校長鄭杭生先生;66屆校友、中國經(jīng)營大師、舜宇集團創(chuàng)始人王文鑒先生……姚中杰出校友很多,入選的杰出校友代表分別在社會各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些被推崇的杰出校友代表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人格品質(zhì)高尚! 同學們,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什么?人格品質(zhì)的差異。清華大學邱勇校長告誡學子:人格的高度決定學術的高度。此時,我想說的是:人格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一個人的富有,并不在于知識的多少,財富的多少,權力的大小,而在于一個人心靈的善良、豐富和高貴。修煉自己的人格品質(zhì),這是人生最大的戰(zhàn)略。 同學們,《道德經(jīng)》中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為什么大?人之大,并不在物象之大,而在精神之大,心之大。“人人心中有仲尼”,“萬化根源總在心”,心是一個人最大的寶藏。此時,我更想告訴大家的答案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一個字:心!高中階段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 ,這里的學習不僅包括學習知識,更包括學習做人,修煉自己的一顆心。最后 ,我謹以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