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國歷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學習到紅軍長征的故事,其中“四渡赤水”的故事經常出現在中小學的教材之上。無論是古今中外,“四渡赤水”一直被認為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正是因為這次戰役奠定了毛主席在我黨之中的地位,可以說也正是因為“四渡赤水”的神來之筆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
而關于“四渡赤水”,古今中外的各國軍事家對于這一戰的評價也是甚高,美國也經常在沙盤上復原四渡赤水的作戰計劃,卻發現無論怎么樣都辦不到。
也因此就將毛主席四渡赤水的戰役列入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之中,那么當年毛主席這場四渡赤水的指揮藝術究竟有多高呢?如果我們用現在一句流行語來說的話,就是你的預判我早就已經預判到了,而用軍事角度來說就是料敵先機,你的一舉一動都早已經被我猜到,所以這才是這次戰役偉大的地方,我們也不得不感慨毛主席在戰術上的偉大,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四渡赤水”的背后的指揮藝術: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到達了當時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貴州遵義,也就是在這里召開了一次擴大會議,糾錯了以往的“左傾軍事冒險主義”,確立了毛主席在紅軍之中的領導地位。
然而此時中央紅軍的形勢也不容樂觀,老蔣調集了川、滇、黔等各省軍閥前來圍堵紅軍,背后還有薛岳的8萬中央軍退其后路,此時中央紅軍僅剩3萬人,而面對的卻是幾十萬的大軍。
從他們的戰略目的來看,就是想將中央紅軍圍困在長江以南、烏江以北的狹小地區然后“聚而殲之”。
而中央紅軍則認為此時雖然形勢危急,但并非真的到了生死存亡關頭,至少此時我軍還有幾點優勢:
因此中央紅軍經過討論之后就決定從敵人缺口薄弱的赤水河方向突圍,從大軍的包圍圈之中跳出來北上和四川西北部的紅四方面軍會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而就是在這種形式之下四渡赤水正式展開了。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在軍委指揮下分三路從松坎、桐梓、遵義地區出發,,向赤水、土城方向行軍,1月24日,紅軍攻克土城,此時前來圍堵的川軍也正朝土城開來,28日紅三、紅五軍團和川軍形成了對峙的局面,雙方呈膠著態勢,一時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為了盡快打破敵人的包圍圈,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停止向赤水進攻,紅2師返回土城支援與川軍對峙的紅三、紅五軍團,而后來的陳賡大將在這次戰役之中率領的干部團向敵人發起了反沖鋒,總算是打退了川軍的進攻。
但是經過這次交戰,中央紅軍也是損失不小,而川軍算是客場作戰,他們后續的增援部隊也正源源不斷地持續趕過來,想將紅軍置于死地。
而此時為避敵鋒芒,除了留下少部分敵人阻擊川軍之外,大部分紅軍則西渡赤水河,尋機北渡長江。
此時老蔣得知紅軍的動向之后,立馬調整先前的部署,在川、黔、滇三省調集了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此時紅軍的情況萬分危急,如果一步走不好就如同當年兵敗安慶的石達開。
一渡赤水過后,中央紅軍朝著扎西等地行軍,可是此時老蔣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而身后的敵軍也趁勢圍了上來,在扎西周圍形成了新的包圍圈。
此時川軍封鎖北面的長江,滇軍封鎖了金沙江,背后薛岳的部隊正層層逼近,此時一個新的包圍圈又形成了,而中央紅軍又面臨了新的困境。
此時何去何從?面對這萬分危急的局勢,中央紅軍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掉頭東向,回師黔北,之所以做出如此調動是基于當時的形勢:
當敵人的主力還在扎西等地苦苦守著中央紅軍的時候,毛主席領導的中央紅軍早已經回師黔北,中央紅軍神兵天降般的出現在了黔北的土地上讓貴州的王家烈嚇了一跳,一交戰王家烈所部立即崩潰。
當老蔣得知紅軍的行動之后,又立馬部署軍隊向遵義開進, 企圖圍殲紅軍于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
此時紅軍一方面派遣部隊阻擊川軍,另一方面朝著險要婁山關進攻,婁山關“一夫莫當萬夫莫開”,以當時紅軍的武器以及火力根本無法克服這一天險,可是對于紅軍來說不打開這個缺口,那么敵人的包圍圈就會形成,那么紅軍就會插翅難飛。
25日,紅軍進攻婁山關以南的黔軍,28日攻克婁山關。
不過形勢還是不容樂觀,之前被擊潰的王家烈所部遇到了前來阻擊紅軍的吳奇偉所部,兩人一合計和軍一路又朝著遵義開過來。
此時為了應對兩人的攻勢,紅軍搶先一步攻占了戰略要地老鴉山,因為老鴉山一旦失守,那么敵人就會從高而下俯瞰整個紅軍,那么我軍的生存空間又被大大縮小。
然而紅軍由于經過連續作戰,身體也已經達到了極限,在這之后老鴉山陣地被吳奇偉所部奪走。
關鍵時刻陳賡率領的干部團重新奪回了老鴉山陣地,而紅軍兩路又從兩側迂回包抄吳奇偉和王家烈所部,面對紅軍的神兵天降,吳奇偉和王家烈一觸即潰,至此紅軍二渡赤水取得了勝利。
婁山關戰役之后,氣得老蔣就罵“娘希匹”,為了迅速消滅工農紅軍,老蔣親自飛抵重慶“督戰”,并制定了“南守北攻”和“碉堡推進”,妄圖在此將紅軍壓縮在烏江北岸、長江以南的狹小區域內。
從老蔣的戰略動機就可以看出,此時他想完全復盤第五次反圍剿的過程,不過比起第五次反圍剿此時紅軍的形勢更加險峻,一個是在當地沒有群眾基礎;另外一個則是部隊只剩下3萬人,你拿什么跟他們耗。
郭勛祺朝著鴨溪遵義方向攻擊前進,北面黔軍不斷騷擾我軍,湘軍扼守湘軍防止我軍和紅二、六軍團匯合,吳奇偉所部則作為機動部隊行動。
面對如此局勢,毛主席高瞻遠矚讓紅軍攻打周渾元所部,此時很多人不理解為何這么做?而他之后的一番戰略部署實在是讓人嘆服:
果然,局勢如同毛主席想的一樣,當紅軍對周渾元所部發動進攻之時,王家烈畏縮不前,吳奇偉救援不力,周渾元也被紅軍打的不敢冒頭,而紅軍則再一次跳出了敵人重兵封鎖的包圍圈第三次渡過赤水河。
當渡過赤水之后,此時為了讓紅軍徹底逃脫出包圍圈,同時也大規模地調動敵人的主力,中革軍委經過商議之后做出一個決定。
此時命令一個團大張旗鼓地朝著川南古藺前進,迫使敵人主力向西,同時派出一部電臺大張旗鼓地發出無線電信號以迷惑敵人主力。
果然,老蔣此時也誤以為中央紅軍要率部和紅四方面軍匯合,命令圍剿中央紅軍的部隊全部朝北壓縮防線,川軍扼守長江防線,滇軍朝赤水河方向行進,王家烈守遵義防止我軍又回師遵義,周渾元等人在赤水河南岸守備,薛岳等人則向北搜索前進。
此時老蔣的部隊都被我軍的行動麻痹大意了,當老蔣所有的部隊都被我軍調集到這狹小的包圍圈之中時,毛主席的神來一筆挽救了紅軍的命運。
趁著敵人被我軍發出的假情報大規模北上搜索紅軍時,中央紅軍則趁機從太平渡、九溪口、二郎灘等渡口急速南下朝著貴陽急行軍。
而此時敵人的大部隊都已經被調到了烏江北岸,在烏江南岸的防守空虛,聽聞紅軍朝著貴陽殺過來了,嚇得老蔣連忙調集滇軍三個旅前來救駕,可是老蔣做夢也想不到的是,我軍攻擊貴陽也是虛招。
在敵人主力朝著貴陽方向行進的時候,中央紅軍又放出了假消息麻痹大意敵人,中央紅軍假裝在清水河畔搭建浮橋要和紅二、六軍團會和。
而老蔣看到貴陽沒有危險之后,又迅速調集部隊往東追擊我中央紅軍,此時看著敵人的大軍已經被我們迷得暈頭轉向,中央紅軍又一次做了一個大膽穿插,從貴陽行軍直插云南。
云南當時正規部隊只有6個旅,此時為了救老蔣已經派出去了三個旅,此時云南的守備力量空虛根本無力抵擋中央紅軍,而紅軍則趁機渡過了金沙江,將老蔣的30萬大軍甩在身后。
至此一戰,中央紅軍跳出了敵人重重包圍的包圍圈,從第五次反圍剿之后紅軍失敗的陰霾至此散去,而毛主席的這次“四渡赤水”也成為了各國軍事教材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