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我在課上帶著孩子們做了考后總結,最后問了孩子們兩個問題:“你們想要考好嗎?”
“想!”回答很一致。
“為什么想要考好呢?
這次的答案卻千差萬別:“媽媽說考得好就帶我去迪士尼玩”、“因為考得好,爸爸會給我買各種好吃的”、“這還有為什么???為了不被爸媽罵唄”。
好像所有孩子考好的動力就是父母的獎勵或懲罰,卻沒有一個人是為了自己想要考好的。我不禁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擔心...
考試過后,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進行獎勵或者批評。在教育中應用獎懲制沒錯,但如果以分數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就不對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沒有好處!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沒有弄清楚這個問題...
01
到底為什么要期中考?
之前有家長說: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說得還挺形象。學校之所以組織期中考,當然不是為了讓學生痛苦,更不是為了給家庭制造矛盾。學校組織統一期中考試的意義,不外乎以下兩種。
1、鞏固知識點:考前的復習效率最高
平時,很多孩子都是作業做完就萬事大吉,學過的知識都是零散的。但考前,孩子會系統地去復習知識點,考試的壓力也會讓孩子提高效率。考試不是為了評出個分數好差,而是幫孩子高效消化知識。
2、制定學習計劃:考卷是最好的參考
在分數的刺激下,很多孩子都會雞血一把,根據錯題制定各種學習計劃查缺補漏。不管這種熱情能持續多久,但孩子總歸是邁出了這第一步。所以說,期中考試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可是,為什么很多孩子,甚至家長都不喜歡考試呢?過于看重分數、將分數作為評判孩子進步與否的唯一標準,才是一切痛苦的來源。世界就是這么奇怪,你越看重分數,孩子反而考不好。
02
丟掉“唯分數論”
做一個聰明的家長
很多家長拿到卷子第一件事肯定是看分數,但聰明的家長,看完分數后還會根據試卷幫孩子做好考后分析和查缺補漏!
聰明的家長不是不在乎成績,但他們不會忠誠于“唯分數論”。因為他們關心的不止是分數,更關心孩子到底學會了沒有!
孩子的一生中,我們要教會孩子是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一次高分。只有具備了學習能力,那么孩子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得到高分。所以就考試而言,比起分數,讓孩子學會考后反思更加重要!
03
面對一份考卷
家長要做到會看也會分析
在分析試卷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這3個關鍵點。
分數不是我們評判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而是檢驗孩子知識遺漏點的關鍵。期中考后,我們要看兩個分數。
其一,看每一科的得分。不僅看分數,更要看每科成績在班級中的排名,根據排名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現象,哪些科目需要重點復習;
其二,看一張試卷中每道題的得分。根據失分的題目,讓孩子用本子列出需要重新理解鞏固的知識點,一點點地解決。
任何失分,都是有原因的。沒有掌握到位還是馬虎粗心,這都是原因。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失分原因,才能做好有效的提分計劃。
家長和孩子可以根據這5類錯題,進行專項鞏固。
1、知識欠缺型:
有的孩子做題時抓不住得分點,做題總是模棱兩可,經常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這都是因為知識掌握不到位!
建議:
步驟1:根據錯題進行分析: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②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③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
步驟2::根據欠缺的知識點先復習課本,弄懂概念后再做課本習題鞏固,然后做專項輔導資料練習熟練度,最后做綜合題型鍛煉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
2、審題不清型:
翻一翻試卷,你肯定能找到幾道孩子答非所問的題,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在審題的時候理解錯誤。
建議:
短期方法:讓孩子在讀題時用筆劃關鍵字,有利于抓住重點;
長遠之計:審題不清說到底是閱讀理解能力太差,也就是語文沒學好,平時要陪孩子多閱讀。
3、技巧不足型: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上課都聽得懂,做題就不會;老師講過的都會,沒講過的就不會做了。
建議:
分析每道題的答題方法,進行分類!就拿數學題來說,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都不一樣,有代入法、特殊值法、推算法等。家長可以讓孩子把相同的題型整理出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多練。
4、答題不規范型:
具體的表現就是題目都會做,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結果白白丟分!
建議:
背誦專業規范的答題話術。文科生多記答題模板;理科生多記實驗操作流程。
5、馬虎出錯型:
主要分成三種,計算錯誤、謄寫錯誤、習慣錯誤。
建議:
計算的時候可以把草稿紙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寫上題目序號,再做計算。這樣有利于做完題目之后進行檢查,尤其是考試的時候。
在學習的過程中,這2個問題一定有不少的孩子和家長問過!
對不起,你只是以為自己學會了!
很多孩子考完會認真地整理錯題本,重點標紅,知識點劃橫線,每次做完都非常滿足,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于是錯題本就被丟到了一邊,只到考前才想起來翻一翻,但翻一次真的夠嗎?而且那么多筆記,你看得完嗎?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人是有遺忘曲線的。只有平常多復習,錯題本才有價值。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對不起,你沒有正確地復習!
我們再來看一個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因為遺忘是有曲線的,所以合理安排復習時間至關重要!結合實驗結果和中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建議孩子在1天后、2天后、一周后、一個月后進行四次復習,基本上就能熟練掌握知識點了。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此建議僅供參考。
由此可見,比起死記硬背,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更可靠;比起高分,教會孩子學習能力更重要!當然,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清楚孩子欠缺的是什么,擅長的又是什么,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孩子揚長補短。
但,我們想要給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好分數而已!
四大名補教育,更加注重學習方法的應用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擁有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孩子才能解決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孩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