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冷兵器為主角的古代,不存在武器的降維打擊,往往需要近距離搏殺,想要正面擊敗數倍的敵軍,是很難做到的,但古代歷史上卻依然有著不少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在戰場上兵力處于明顯劣勢的一方,巧用天時、地利與人和,出奇制勝書寫戰爭史上的傳奇。今天就來盤點中國歷史上七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牧野之戰
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
兵力對比:周武王聯軍4.5萬,商朝軍隊17萬
主要指揮官:周武王姬發,姜子牙,紂王帝辛
戰役結果:商朝軍隊全軍覆沒,帝辛兵敗自殺
戰役影響:六百年歷史的商王朝就此終結。武王伐紂全面勝利。周王朝從此正式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巨鹿之戰
公元前 208年至 公元前 207年中項羽所率領楚軍及后期參戰的諸侯聯軍在巨鹿(現邢臺市平鄉縣地區 )與秦將章邯、王離所率 秦軍主力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
參戰方兵力: 秦軍四十萬 楚軍五萬,諸侯聯軍約15萬
主要指揮官:秦:章邯、王離;楚:項羽
戰役結果:諸侯聯軍勝利,王離軍被殲滅,章邯軍二十萬人投降。
戰役影響: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
戰役典故:破釜沉舟,作壁上觀
彭城之戰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率領諸侯聯軍攻打項羽所在的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兵力對比:楚軍3萬 ,漢軍(包括諸侯聯軍)56萬
主要指揮官:項羽,劉邦
戰役結果:開戰半日,項羽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 斬殺漢軍十余萬人,劉邦主力被殲滅。
戰役影響:各路諸侯紛紛背漢投楚。項羽 重新占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昆陽之戰
公元23年王莽新朝軍隊與綠林軍在昆陽(今河南省葉縣)一線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參戰方兵力:新軍42萬(參戰10萬左右),綠林軍17000
主要指揮官:王邑、王尋;劉秀、王鳳、王常
戰役結果:新軍十萬人僅有數千人逃脫
戰役影響:此戰聚殲了王莽賴大量主力軍隊,起義軍逐漸取得優勢。劉秀經此一戰而天下聞名,為日后締造東漢王朝奠定了基礎。
官渡之戰
公元199年至公元200年曹操率軍與袁紹軍隊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的戰略決戰。
兵力對比:袁紹軍約11萬人 曹操軍約2萬人
主要指揮官:袁紹;曹操
戰役結果: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曹操通過出奇制勝,以2萬兵力擊敗袁紹10萬大軍。
戰役影響: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兵力對比:
孫劉聯軍5萬 曹操軍號稱80萬(實際曹軍20余萬)
主要指揮官:曹操、周瑜、劉備
戰役結果: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殲滅曹軍大半(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戰役影響:曹操想要一統天下的計劃落空。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戰役典故:火燒赤壁,周瑜打黃蓋
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發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的一場戰爭。
兵力對比:東晉北府兵8萬人 ,前秦兵力80萬左右(沒有完成集結,實際到達戰場的只有25 萬)
主要指揮官:前秦:苻堅、苻融、張蠔、梁成 東晉:謝玄、謝石、謝琰、桓沖、桓伊
戰役結果:東晉以傷亡五千人的代價將前秦主力部隊幾乎全部殲滅。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
戰役影響:前秦因此戰衰敗。東晉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