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美國睡眠研究學會向人們揭示了十大常見夢境及背后的意義。 做夢是人體一種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 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基礎。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當睡眠被剝奪時,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皮膚的電反應能力均有增高的趨勢,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等。顯而易見,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由于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占優勢,而覺醒后則以左側大腦半球占優勢,在機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 無夢睡眠不僅質量不好,而且還是大腦受損害或有病的一種征兆, 夢是大腦調節中心平衡機體各種功能的結果,夢是大腦健康發育和維持正常思維的需要。倘若大腦調節中心受損,就形成不了夢,或僅出現一些殘缺不全的夢境片斷,如果長期無夢睡眠,倒值得人們警惕了。當然,若長期惡夢連連,也常是身體虛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預兆。 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夢醒之后情節大多都會被遺忘掉。研究者發現,多數人的夢境都會涉及到某些相似的主題,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揭示這種當人們醒來時這種轉眼即逝的神秘夢境狀態,試著尋找出這種虛幻與現實之間的某種潛在聯系。近日,美國睡眠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reams)就為我們列舉了十種人們在睡夢中最常見的主題情景,并就這些夢境從現實生活的科學角度進行了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