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夫妻個人財產的婚后收益歸屬

前言

由于不同觀點對《婚姻法》的解讀與認知不同,理論上對于法定財產制的價值取向存在各種爭論。有的觀點認為近代以來中國的婚姻家庭立法一直在與傳統觀念和制度決裂的方向上前行,婚姻立法實現了由家族主義向個人主義的徹底轉型,因而法律應當保持對于一些充滿民族特質的傳統的堅守[1]。而有的觀點則認為我國的婚姻財產法長期以來使夫妻財產高度“合一”,應當適當松動以適應逐漸上升的個人主義的要求[2]。而由于對法定財產制的不同解讀與期待,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也導致了諸多討論,《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五條有關婚前個人財產與婚后共同財產的界分的規定引發了有關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之婚后收益的歸屬的爭議。本文將從學說上提出的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之婚后收益的歸屬原則出發,結合理論與實務上對孳息、投資收益、自然增值三種婚前個人財產之婚后收益的歸屬的認定,總結理論與實務上的認定標準及存在的問題。

一、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之婚后收益的歸屬原則

按照目前《婚姻法》及相關規定,夫妻一方婚前財產的婚后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資收益、自然增值三個部分,而關于此類財產的歸屬問題,法定財產制與物權法規則存在沖突。原物產生的收益歸原物人所有是民法的傳統理論,也是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意在鼓勵財產所有人利用財產創造財富,但是這個規則不宜或者不能絕對地適用于婚姻家庭內部。財產法與婚姻法的適用主體不同,財產法上的人是抽象的、平等的人,而婚姻家庭中的各個成員具有彼此不同的身份地位,事實上否認了“均質強者”的假設。財產法的立法目的是保障市場秩序,而婚姻法的立法目的是保障婚姻秩序,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與和諧[3]。因此,婚姻家庭內部的財產歸屬原則應有其特殊性,就一方婚前所得的婚后收益的歸屬原則,理論上存在多種觀點。

(一)協力理論

此處協力意指財產的收益凝聚了另一方配偶的貢獻,貢獻既可能是所付出的勞動、投資、技能、創造和管理活動,也可能是對配偶在生活上的照料[4]。根據協力理論,夫妻協力是婚姻共同體得以維系的基礎,由此確定夫妻一方婚前財產于婚后收益歸屬的基本標準是該利益的產生是否體現了夫妻協力,該理論可以解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將投資收益作為共同財產的規定[5]。然而也有觀點認為協力說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夫或妻在婚后獲得的任何財產均與夫妻共同生活具有抽象的聯系,所以協力理論界限模糊的特征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夫妻團體財產的擴張,而這與個人主義的價值理念逐漸進入婚姻家庭法的趨勢相悖[6]。 

(二)合伙理論

該理論認為夫妻財產關系的本質,是夫妻以相應的勞動和資本出資形成的合伙關系。這種理論實際是將家庭關系比照市場化的財產關系予以處理,但這種理論一方面無視了家庭成員休戚與共的倫理價值,另一方面對勞動出資的認定范圍有限,由于難以判斷家務勞動出資的價值,合伙理論對投入家庭事務較多的一方較為不利[7]。除此之外,合伙的原則和邏輯并不總是適用婚姻法,將婚姻比作合伙也可能與一般人的認知相悖[8]。 

(三)命運共同體理論

該理論是指把婚姻看成一命運共同體,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休戚相關、禍福與共,反映在財產制上,夫妻雙方婚后除了應分享彼此的勞動以外,至少還應分享分擔彼此經濟上的幸運或不幸,亦即除了“勞動所得共同”,至少還應“運氣所得共同”。還有的觀點雖未提及婚姻命運共同體,但實際上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婚后財產推定共有制。該觀點基于我國傳統文化與習慣認同,認為多數家庭并不希望進行一場類似逐利商人一般的婚姻財產與婚后財產的錙銖必較或契約劃定的安排,更不希望出現司法過程中對于婚前財產“孳息、自然增值”歸屬的耗費司法成本的法理博弈,普通百姓更期待的是一個界限清晰的、假定可以攜手白頭的、婚后財產推定共有制[9]。而且,伴隨著中國制度紅利而發生的財富類型的裂變,嘗試精準判斷夫妻一方婚后財產的“孳息與自然增值”的法律性質,將是一個沒有邊界、不斷衍生新的財產形態的無解話題,將引發訴訟的爆炸,司法進行個案的逐一性認定,即便能夠完成,也是一項及其耗費司法成本的缺乏效率價值之成的大工程[10]。 

而夫妻命運共同體理論的批判者認為,那些懷疑家庭法領域的個人主義、懷念傳統家庭的親密溫情關系的觀點不僅容易讓人忽視傳統家庭對家庭成員個人隱私和個人選擇的嚴格限制,而且容易使人忽略傳統家庭對家庭成員(尤其是女性)在財產權和自由上的極大制約。我國的夫妻財產法以共同財產制為基礎,長期以來,它注重夫妻倫理關系的維護,使夫妻財產關系高度“合一”,為了平衡夫妻團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應當適當松動對夫妻團體財產的范圍限制,以適應逐漸上升的個人主義需求[11]。此外,還有反對的觀點認為,以破壞夫妻感情溫度、家庭和諧等理由對最高院精確區分個人財產與共同財產的制度設計進行批評的觀點混淆了婚姻正常存續時的財產關系與離婚時的財產關系。因為當法定財產制發揮作用時,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僅夫妻做不成,連情義也沒有的場合,若夫妻間還有“情義”,就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自行解決財產分配問題,無需法定財產制。故以家庭和諧、中國傳統之類的理由否定法定夫妻財產制的精細化道路,實際上是以婚姻正常存續時的制度訴求否定離婚爭議時的制度訴求[12]。 

二、理論與實務對三種婚后收益歸屬的認定

通過對上述理論的總結和對實務中相關案例的觀察,可以發現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五條的基礎上認定婚前個人財產的婚后收益歸屬時,是否存在夫妻間的協力在某些情況下成為收益歸屬的判斷標準,但由于上文中提到的協力理論本身的模糊性,市場機制下婚前個人財產的婚后收益與夫妻協力的聯系的弱化,理論與實務上在某些婚后收益歸屬的認定方面容易出現分歧,孳息、增值與投資收益在概念上存在交叉重疊的問題也導致了認定標準的混亂。

(一)孳息

就孳息而言,理論上有觀點認為天然孳息的取得若需要人們付出勞動,則一方婚前財產取得的婚后天然孳息,應當作為共同財產;在作為典型的法定孳息的租金和存款利息中,若租金的取得體現了配偶的貢獻,就應當作為共同財產,存款利息的取得并不需要付出勞動,因而通常應當作為個人財產[13]。理論上還存在認為租金具有經營屬性因而屬于投資收益的觀點[14]。 

實踐中,法院認定天然孳息的歸屬時未必會考慮其獲得是否存在非所有者一方的協力,而可能直接根據婚前個人財產的天然孳息的性質將其認定為個人財產[15]。在認定法定孳息的歸屬時最大的爭議其實是法定孳息的范圍,尤其是婚前個人所有的房產的婚后租金的性質認定在實務與理論上均存在分歧。

在認定租金歸不動產所有權人的案件中法院一般將租金認定為法定孳息,有的法院表述得比較簡略,只以租金屬于法定孳息為由認定其歸房屋所有權人[16];有的法院則在指明租金屬于法定孳息的同時,認為非房屋所有者的夫妻一方并未參與房屋出租的管理經營或者對房屋進行修繕,故租金應歸房屋所有者一方[17]。 

而一些法院將租金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其中有的法院將租金解釋為《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的收益,不認定為法定孳息[18];有的法院的解釋則為,房屋租金與存款利息等孳息相比,是由市場的供求規律決定的,并且與房屋本身的管理狀況緊密相連,其獲得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或勞務,產生的租金收益應作為經營性收益看待。關于共同經營,應該考慮到夫妻在家庭里的分工不同,一般情況下女性更多地要承擔生育、照顧家庭的職責,而這對維系家庭正常生活乃至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至關重要,必須對家務勞動價值予以必要關注,因而即便妻子未更多地參與出租房屋的管理,其家務勞動亦是經營行為的重要組成,故根據《婚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該租金應作為共同財產予以分割[19];有的法院并未指明租金的性質,但認為夫妻雙方對房屋進行了部分裝修,對房屋進行了共同維護管理,對房屋租金收益的增值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租金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20];還有的法院將租金認定為投資收益[21]。 

因此實務上對法定孳息的范圍認定標準比較模糊,存在明確將租金認定為法定孳息、投資收益以及生產、經營的收益的觀點,也存在將租金認定為法定孳息的同時又考慮非房屋所有者的夫妻一方對于房屋出租是否存在協力的觀點。然而基于上述列舉可以發現盡管實務中的認定與處理不同,“夫妻一方并未參與房屋出租的管理經營或者對房屋進行修繕”、“家務勞動亦是經營行為的重要組成”、“對房屋進行了共同維護管理”等法院的表述其實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婚后收益的產生是否體現了夫妻協力是認定其是否屬于共同財產的標準,即便這個標準并不統一,如有的法院認為需要非所有者的夫妻一方實際參與房屋出租的管理經營,而有的法院則認為家務勞動即是協力的一種,體現了協力理論的模糊性致使其在現實適用中容易出現的標準不一的問題。

(二)投資收益

就投資收益而言,有觀點認為直接投資收益的取得是投資人參與經營甚至配偶也參與經營的結果,體現對方貢獻,應當作為共同財產,間接投資收益如債券投資收益與銀行存款相似,應當作為個人財產,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的收益一般是市場行情變化的結果,通常作為個人財產,但若投資人以炒作股票為業,具有了經營的特點,其收益應當作為共同財產[22]。還有學者持相似觀點,認為個人對股票和基金賬戶的操作所得的理財收益,除非以此為業,否則屬于個人財產;若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企業并參與經營,則該方的工資和獎金等勞動所得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股票收益等資本所得屬于個人財產[23]。那么根據理論上的這些觀點,《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第一項認為投資收益屬于“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的規定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根據上述觀點個人投資后通過資本所得的收益應系個人財產,這個矛盾出現的原因在于投資收益的概念不清晰,廣義上它其實可以包括自然增值與孳息,實務上有時將股息紅利等認定為孳息或自然增值的處理也反映了這一點。

一些法院于將股份收益認定為孳息或自然增值并歸屬于股份持有一方所有,如有的法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所頒布的《證券公司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質押物在質押期間所產生的孳息(包括送股、分紅、派息等)隨質押物一起質押”的規定認為股份紅利屬于孳息[24];有的法院雖未言明理由,但同樣認為股份分紅屬于孳息[25];有的法院雖未指明股息紅利等的性質,但也認為持有股票的夫妻一方基于原始股票而來的股息、紅股入帳、紅利入帳等均應作為其個人財產[26]。一些法院將紅利認定為投資收益并歸夫妻共有[27],或基于夫妻一方的經營行為認為其股權收益應為共同財產[28]。此外,持有股份除了能夠獲得股息、紅利外,股票自身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增值,該增值部分的歸屬問題在下文自然增值部分詳述。

總的來說,實務上關于投資收益范圍的認定,尤其是股份投資收益(股息、紅利)的認定存在認為其屬于孳息和投資收益兩種觀點,這實際上是實務上未清晰地區分孳息與投資收益,或者說廣義上投資收益包含了孳息導致二者之間界限較為模糊所致,故法院可能直接以股息或紅利的獲得與一方的經營行為有關而認定其屬夫妻共同財產,其潛在的意思應當是經營行為所獲收益也離不開夫妻另一方的協力,該部分收益可能屬于生產、經營的收益或者投資收益。 

(三)自然增值

就自然增值而言,有觀點認為增值通常是通貨膨脹或者市場行情變動的結果,應當作為個人財產,但若配偶作出了直接貢獻,如償還貸款或參與房屋改造等,相應的增值應當作為共同財產[29]。從實務上的處理來看,就不動產的增值來說,若不動產是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則該不動產的婚后自然增值一般情況下是通貨膨脹或者市場行情變化所致,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法院的處理大致相同[30], 此處不再列舉。須注意的是此種情形的前提是該不動產為夫妻一方在婚前已經全款購買并登記在自己名下,其他的情形如在婚前僅支付首付并在婚后共同償還貸款由于還涉及《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條規定,理論上存在諸多爭議,本文中暫不詳述。實務中存在一定爭議的還包括婚前個人所持股票的婚后增值部分的歸屬,法院的處理主要包括將股權增值部分認定為自然增值、投資收益以及其他認定性質不明的情形。

一些法院將婚前持有股權的婚后增值部分認定為自然增值,屬于個人財產。其中有的法院認為由于股權及產生的收益并非基于持有者一方婚后股權投資經營行為,該方婚后在持有股份的公司任職的回報也通過工資報酬的形式予以體現,故股權產生的收益應認定為自然增值[31];有的法院認為夫妻一方持有股份的公司成立后,未對土地進行開發,也未進行其他生產經營活動,故股權價值在婚后的變化,主要是由市場行情變動引起,并不是股份持有者對公司進行經營管理或者利用該股權進行再投資產生的收益,故股權的增值部分屬于自然增值[32];有的法院未言明理由,認為婚前個人所有的股份的婚后增值部分屬于自然增值[33]。

一些法院未明確指出股權婚后增值部分的性質,如有的法院認為股份持有者一方原為公司的原始股東,通過行使股東權利間接對公司進行經營和管理,投入了一定精力,因公司經營帶來的股權增值屬經營性收益不是自然增值[34];有的法院持相似的觀點,認為雖持有股份的一方認為其所獲得的增值部分來源于資本公積金轉增,但該方作為該公司股東,實際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該公司在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上市并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之行為與該方投入的勞動、管理等經營行為密不可分,該財產的增值原因并非通貨膨脹或市場行情變化,故該部分增值不是自然增值,應屬夫妻共同財產[35];有的法院未言明理由,認為婚前投資取得的股權在婚姻存續期間產生的收益屬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36]。 

從上文中的案例可以看出在某些情形下法院有回避認定股權增值部分性質的傾向,在能夠確認股權增值是由于市場行情、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的情況下,法院會明確指出其為自然增值,而在持有股份的夫妻一方存在經營管理等行為無法清晰認定時,法院可能會否認其為自然增值,并將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同時也并未指明其性質。當然也存在一些法院直接表明股權的增值部分可能由于具體情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質,可能是自然增值,也可能是投資收益。如有的法院在判決書中認為投資經營收益和自然增值的主要區別在于增加的利益與原物是否分離獨立以及夫妻一方對于增加的利益是否有所貢獻,婚前持有合伙財產份額的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未增加或者減少財產份額的持有,且該方為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按照《合伙企業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不執行合伙事務,不對外代表有限合伙企業。故其作為有限合伙人不參與合伙企業的經營,對于合伙企業財產的增值并未起到積極作用,其持有的股份的增值部分屬于自然增值[37];有的法院則認為區分一方婚前股票賬戶婚后產生的收益是自然增值還是投資收益的關鍵在于該部分收益是否是市場變化導致的以及持有者一方在婚后是否對股票進行了經營性質的管理。如果夫妻一方用婚前個人財產出資購買股票,婚后也沒有進行操作的,僅因市場變化而產生增值,此時該增值與夫妻雙方無關,應認定為自然增值。需注意的是,此處的“沒有操作”不包括將婚前購買的股票拋出的行為。單純的股票變現行為,不屬于投資或者是經營性的資產管理,僅僅是改變了財產的表現形式,不影響財產性質。如果夫妻一方用婚前財產出資購買股票,婚后無論是以何種形式進行了經營性質的管理(如多次買賣),該收益有夫妻雙方的投入,就應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38]。這兩個觀點雖然相似,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對于區分自然增值與投資收益的認定標準,夫妻一方對股權增值是否有貢獻的認定標準更客觀一些,即要求夫妻一方的付出須與增值的結果存在相當因果關系;而夫妻一方是否進行經營性質的管理行為的認定標準則更注重主觀,即強調須進行了經營或管理行為。兩種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只需要判斷是否進行了經營或管理行為,那么應當如何界定經營或管理行為,如果需要判斷因果關系,那么經營或管理行為對于股份增值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在市場條件之下,股權的增值也深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苦心經營可能一事無成,無心插柳也可能收獲頗豐。因此目前看來,婚前個人所有的股權婚后增值部分的性質需要在個案中由法院審慎認定。因此理論上才會出現上文提及的認為與其無盡地耗費司法資源進行法理上的博弈,不如基于中國傳統與家庭和諧觀念,采取婚后所得推定共有制的觀點[39]。 

三、結論

通過對理論與實務上認定與處理婚前財產的婚后收益的范圍、性質與歸屬進行分析與總結,不難發現孳息、增值和投資收益在概念上存在交叉重疊,一方面,若將物或權利的利益之增加視為廣義的增值,則孳息和投資收益都屬于增值,另一方面,投資收益可能包含孳息和增值[40]。概念上的交叉重疊在實務上體現為對于各種婚后收益的性質認定標準不明晰,其中尤其因為投資收益可能包含孳息與自然增值,于是投資收益與孳息的區分,投資收益與自然增值的區分,在實務上存在不同的認定標準,且這個區分直接關系到該部分收益究屬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比如租金視配偶是否存在協力可能歸屬于法定孳息或者生產經營收益、投資收益,但協力的認定標準并不確定;股息紅利等視其獲得是否來源于市場行情變化、是否來源于夫妻一方的經營可能歸屬于孳息或者投資收益,股份增值部分視其獲得是否來源于通貨膨脹或者市場行情變化、是否包含夫妻一方的貢獻或者夫妻一方存在經營管理行為,可能屬于自然增值或投資收益。后兩種情形中法院可能也未必會指明該部分收益屬于投資收益,而是直接根據如存在夫妻一方的經營行為而認定其不屬于孳息或自然增值,歸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面對實務中的這些問題,理論上主要存在兩條解決路徑,一是婚姻命運共同體理論以及婚后所得推定共同得觀點,婚姻命運共同體理論認為“婚后勞動所得共同”與“婚后運氣所得共同”同眾多現行法規定契合,并符合立法者關注家庭與夫妻共同組成的生活共同體的本意,而且依《婚姻法》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作為無償所得的典型,夫妻一方婚后繼承、贈與所得原則上都是共同財產,按照類推適用,其他無償取得且不涉及第三人意愿的婚后收益,包括《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之下(被原則上作為個人財產的)房屋增值,就都應當是共同財產[41]。婚后所得推定共同的觀點則從節約司法資源與尊重中國傳統的角度,認為婚后所得在沒有特殊約定的情形下應推定共同。另一個理論方向則認為夫妻財產制的精細化道路,是離婚爭議的制度訴求[42], 婚姻法應當回應正在上升的個人主義[43]。 

注釋

[1]參見金眉:《婚姻家庭立法的同一性原理——以婚姻家庭理念、形態與財產法律結構為中心》,《法學研究》2017年第4期,第48-49頁。

[2]參見冉克平:《夫妻團體財產與個人財產的法理構造》,《法制與社會發展》2019年第5期,第30頁。

[3]參見裴樺:《夫妻財產制與財產法規則的沖突與協調》,《法學研究》2017年第4期,第8-9頁。

[4]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26頁。

[5]參見前引[3],裴樺文,第10頁。

[6]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26頁。

[7]參見申晨:《夫妻財產法價值本位位移及實現方式——以約定財產制的完善為重點》,《法學家》2018年第2期,第9頁。

[8]參見賀劍:《夫妻個人財產的婚后增值歸屬——兼論我國婚后所得共同制的精神》,《法學家》2015年第4期,第110頁。

[9]參見趙玉:《司法視域下夫妻財產制的價值轉向》,《中國法學》2016年第1期,第226頁。

[10]參見前引[9],趙玉文,第217-218頁。

[11]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30頁。

[12]參見龍?。骸斗蚱薰餐敭a的潛在共有》,《法學研究》2017年第4期,第21頁。

[13]參見前引[3],裴樺文,第12頁。

[14]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33頁。

[15]參見“張某與馮某離婚糾紛案”,(2015)普民初字第1017號。

[16]參見“胡某與臧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9)粵01民終20309號;“丁某玲與張某霞離婚糾紛案”,(2016)黑0521民初793號。

[17]參見“成某與周某離婚糾紛案”,(2014)撫中民一終字第00158號;“劉某與黃某離婚糾紛案”,(2015)鄂茅箭民一初字第01315號。

[18]參見“李某與劉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20)京02民終2787號。

[19]參見“張某甲與張某乙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5)棗民一終字第517號。

[20]參見“曾某某與袁某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7)贛05民終29號。

[21]參見“王某與韓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4)二中民終字第06669號。

[22]參見前引[3],裴樺文,第12頁。

[23]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33頁。

[24]參見“陳某與盛某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20)川01民終7781號。

[25]參見“黃某甲與盧某離婚糾紛案”,(2016)粵05民終519號;“羅某玲與張某浩離婚糾紛案”,(2013)漯民二終字第114號。

[26]參見“孫某與龍某甲離婚糾紛案”,(2014)寧民終字第1033號。

[27]參見“陳某某與成某某離婚糾紛案”,(2014)東民一終字第139號。

[28]參見“呂某與錢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8)京0108民初37398號。

[29]參見前引[3],裴樺文,第12頁。

[30]參見“王某1與張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9)豫12民終1526號;“王某與韓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4)二中民終字第06669號;“馮某某與劉某某離婚糾紛案”,(2015)涪民初字第5184號;“金某與張某離婚糾紛案”,(2016)吉民申2147號。

[31]參見“秦某與王某程離婚糾紛案”,(2019)蘇民申4956號。

[32]參見“譚某與雷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20)最高法民申1003號。

[33]參見“鄭某與彭某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8)鄂0606民初784號;“郝某與王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6)湘0104民初8781號。

[34]參見“馬某付某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20)鄂08民終285號;“董某與朱某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8)京01民終8635號。

[35]參見“彭某與董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5)海民初字第27327號。

[36]參見“姚某與張某1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6)浙04民終2001號。

[37]參見“孫某某與徐某某離婚后財產糾紛案”,(2018)滬0107民初19894號。

[38]參見“王某某與葉某離婚糾紛案”,(2014)青民一(民)初字第1799號。

[39]參見前引[9],趙玉文,第226頁。

[40]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33頁。

[41]參見前引[8],賀劍文,第106-107頁。

[42]參見前引[12],龍俊文,第21頁。

[43]參見前引[2],冉克平文,第30頁。

撰稿丨黃陳鳳

排版丨黃陳鳳

* 溫馨提示:文章版權歸作者及本公眾號所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夫妻財產約定的對內效力,法院如何認定?
夫妻婚內約定財產歸屬的協議有無法律效力?
婚前買房婚后辦房產證 90%人不知的房產分配學問
婚前股票婚后增值部分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好文速薦//論夫妻個人財產婚后收益的歸屬
學者視點|賀劍:“理論”在司法實踐中的影響 ——以關于夫妻個人財產婚后孳息歸屬的司法實踐為中心(上)|來源:《法制與社會發展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徐州市| 会宁县| 义马市| 龙海市| 靖西县| 莒南县| 苗栗市| 滦平县| 平果县| 长海县| 屯昌县| 温州市| 亚东县| 噶尔县| 民和| 德州市| 凤阳县| 定远县| 赤水市| 新河县| 嘉祥县| 天峻县| 宝清县| 和平县| 静乐县| 芦溪县| 瓮安县| 深泽县| 梅河口市| 独山县| 澄江县| 轮台县| 平遥县| 肥西县| 登封市| 莆田市| 泰和县| 吉首市| 百色市|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