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相聲的總說三分逗七分捧,雖然未必到那種程度,但捧哏的地位起碼要和逗哏的平起平坐。這從收入上就看得出來,逗哏的臺詞再多,捧哏的哪怕只說一句“去你的吧!”演出收入也要平分。
郭德綱在喜劇總動員把于謙評價(jià)為中國相聲界最好的捧哏演員。其實(shí)本人是同意這種說法的,但相信持不同意見的也大有人在。老郭平日里也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今又當(dāng)眾把于謙的藝術(shù)水平凌駕于同行之上,節(jié)目播出后,表面上風(fēng)平浪靜,不過可想而知,相聲圈背地里又是罵聲一片。
(上圖左側(cè)伸出的那只手就是郭德綱)
一個“最好”又把相聲界除德云社外所有的同行又得罪一遍。于謙是最好?在德云社內(nèi)這么說沒問題,畢竟在社內(nèi)于謙是第二把金交椅,一人之下,幾百人之上,無論是資歷,地位還是捧哏功力,首屈一指無可爭議。可是推開德云社的大門,到廣大的相聲圈子去比較,于謙還算是最好的嗎?在世的捧哏前輩們同意嗎,同輩們認(rèn)同嗎,晚輩們信服嗎?
先不論于謙到底是不是最好,咱們先看下捧哏這個行業(yè)有什么特點(diǎn),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怎樣才算是好的捧哏?
他們相聲界把捧哏叫量活。為什么叫量活?就是說捧哏的像是一把尺子,要控制段子的長度和節(jié)奏,逗哏的扔得出去,捧哏的要拽得回來,逗哏的甩的是包袱,捧哏掌控的是包袱皮兒。大多數(shù)時候捧哏的扮演的其實(shí)是一位特殊的觀眾,站在逗哏的旁邊,代表觀眾把觀眾的心里話和情緒傳達(dá)給逗哏演員。比如說郭德綱說:“上大學(xué)的那些年吧……”,于謙不等說完攔下來:“您,還上過大學(xué)?……”這就是代表觀眾在問。這種捧哏的扒拉逗哏的情節(jié),要求捧哏不溫不火,可以苛刻但不能顯得尖酸刻薄,這個尺度很難把握。
為什么要把握這個尺度?因?yàn)槟闶谴碛^眾,觀眾生活中可能也干過這樣的事兒,揭別人的短兒或是被別人揭短,但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并不會那么尖酸刻薄地揭別人,也不想被別人那么尖酸刻薄地揭自己,你在臺上使勁太大了,違背了觀眾長久以來的為人處事的習(xí)慣,會讓人厭惡。有一個典型代表是另一對知名相聲演員苗阜王聲,捧哏的王聲就是屬于用力過猛的代表,使勁地扒拉逗哏的苗阜,這種拼命揭人短嘲諷對方的刻薄形像,不但可能會招人煩,還會搶了逗哏的風(fēng)頭,分散觀眾注意力。苗阜的逗哏是非常棒的,但他們二人的組合和郭德綱和于謙的組合還差距很大,于王二位捧哏的功力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
好的捧哏大多是不溫不火的,甘當(dāng)配角的,這也導(dǎo)致他們普遍缺乏舞臺個性,因此他們的存在感很低,往往干了幾十年了,還是沒什么名氣。咱們一提相聲名家,能說出一串名字,馬三立,侯寶林,馬志明,馬季,姜昆,師勝杰,李金斗……,全是說的逗哏的,給他們捧哏的王鳳山,郭啟儒,謝天順,趙炎,唐杰忠,趙保樂,陳涌泉……都形像不甚鮮明。好的捧哏就是一個綠葉,一個陪襯紅花而毫無怨言的綠葉,沒有那些好捧哏的,哪有那些逗哏相聲名家?
相聲界只有一個特例,和其他相聲組合一捧一逗不同,兩個人互為捧逗,沒有明顯捧逗之分,就是牛群馮鞏。馮鞏雖然站上捧哏位置上,但包袱和牛群幾乎一樣多,兩個人半斤八兩。在相聲舞臺上建立起人物個性,這也是后來馮鞏能夠在喜劇舞臺上成為長青樹的原因之一。、
于謙到底算不算是相聲界捧哏第一人?和老先生們沒辦法對比,市場不一樣了,觀眾欣賞眼光也不一樣了。但是和當(dāng)今活躍在相聲舞臺們的同行相比,論火候,論節(jié)奏,論藝術(shù)個性,于謙捧哏第一人的江湖地位當(dāng)之無愧。作者微信 yinyuhuajing 長按可復(f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