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回老家的時候,老遠聽到堂弟妹櫻子在和她老公大偉吵架。櫻子一邊掃地一邊罵,大偉則在堂屋門口抽著煙,一言不發。
我們回老家必須從大偉堂屋門口經過,櫻子看到我們的時候,招呼我和老公過去坐坐,她想讓我們評評理,嚴格說來也是想傾訴一下吧。
清官都難斷家務事,更何況我們只不過是族兄嫂,插手別人的家務事,真的不合適。可既然櫻子都攔截我們了,總得聆聽了,否則她也會覺得寒心的。
大偉的父母呢年歲已高了,這兩年吧時不時犯個頭疼腦熱的,雖不是病倒在床需要兒女全天伺候吧,卻還是需要兒女打打招呼的。尤其是前段都住院了幾次,沒有兒女幫忙,老倆口相互照顧確實有些忙不過來了,只能指著大偉小倆口了。大偉有個哥哥大龍,兩兄弟年齡懸殊有點大,中間夭折了兩個姐姐。大龍年齡也大了,身體狀況不太好,因為大龍身體不好掙不來錢,就和老婆時常住在縣城女兒買的房子里,女兒一家去外地打工了。一來呢大龍兩口子可以幫女兒守家,二來呢大龍老婆方便去別人餐館洗碗也可以掙兩個人的生活費,要是在農村呆著,大龍的身體不好,靠著大龍老婆一個人干農活,真的生活都難有保障。只是這照顧父母的活兒就全落在大偉和櫻子身上了。說良心話,也難為了櫻子。
櫻子跟我們一邊訴說一邊抹淚,她說如今村里的年輕人都去打工了,她們卻不能出去。她說她也有兒子要上學需要大把的錢花,她也想和大偉出去打工;她說父母也不是她們一家人的,憑什么都是她一家照顧;她說上次父親住院大龍錢也不出力也不出……
我也是媳婦我能懂得櫻子心里有多不爽,可是有什么辦法呢?大龍身體本來不好,掙不來錢就算了,還要花錢買藥,他自己都靠他老婆在餐館里洗碗賺錢養活,哪里有錢孝順父母呢?但櫻子說的確實也沒有錯啊,贍養父母并不是只是她一家的責任,而且父母越老,事兒越多。
我知道櫻子并不是有多么想出去打工,她是心里不平衡。她嫁給大偉的時候,公婆年齡已經大了,并沒有得到婆家什么好處,唯一一棟小木屋也被他們用樓房取代了。大偉勤快,種果園,倒騰水果,雖然辛苦,但比別人在外打工還掙得多。櫻子則在村部開了間雜貨鋪,還擺了幾張麻將桌收收臺費,比在田間地頭干活的農村女人掙的要多得多。再說櫻子兒子在縣城念初中,每周都要回來,她哪可能去打工呢?
櫻子心里窩火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堂伯父老倆口總是掛念著大龍,哪怕是家里的老母雞下了幾個蛋,也會攢起來捎給大龍。然后就只能是嘴巴上的念叨大龍咋樣咋樣了,他們以為大偉一家過得挺好的,又在家門口,就不必那么惦念了。那一代的老人,沒有文化,只會傻傻地愛兒女,哪個孩子過得差一些,心里便是萬般的牽掛。他們哪里知道考慮經常照顧他們的櫻子的感受呢?我曾偷偷地告訴老倆口做人乖巧些,幾個雞蛋也值不了幾個錢,嘴巴的掛念也起不了任何作用。無奈老倆口耳朵聾聾的,記性也差,難以溝通就算了,那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根本改變不了。可從櫻子的角度出發:父母的好處都給老大了,可出錢出力的就是她家的事了。櫻子的家境雖然要好些,但每一個子兒也都是自己辛苦所得,公婆要是能多給一些問候,或許她心里會舒服些。
我們只能安慰櫻子:骨肉親情,讓步才能持久!
大龍那個情況,能自保就很不錯了,萬一再有個什么閃失,大偉不可能不管,善良的櫻子也不可能忍心不管,大龍平安,一家人都平安已然很好。至于老人,隨便他們吧,八十歲的人了,你也不可能讓他脫胎換骨重新改變觀念了,只要他們開心無病無災就好了。不是說人在做天在看嗎?老天還是很眷顧櫻子一家的,這些年做事都順順利利的,也算是對櫻子一家孝順的福報!
外人給櫻子的付出給予了肯定,她心里順暢了很多,也默認了我們的說法。櫻子也無奈的感概:骨肉親情,讓步才能持久,不然又怎么樣呢?櫻子熱情的要留我們吃飯。吃飯就免了吧,只是堂伯父母越來越老,需要櫻子擔當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愿老天保佑她能順當。好在櫻子是一個明事理的女人了,碰上那種得理不饒人的女人,任我怎么說,又能有什么用?
想想我們農村的父母,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把兒女拉扯大。養兒育女的時候,恨不得自己不吃不喝都拿出來讓孩子過得更好一些,可是他們老了,又沒有退休金,雖然有土地,卻種不動了。父母的養老問題就得指望兒女了,一般父母為了減輕兒女大后養老的負擔,都會想著多生幾個孩子,但孩子大了之后,能力機遇都不一樣,父母總是會顧念著條件差一些的孩子,反倒會引發兒女之間的一些新的摩擦,養老問題往往就不會那么順暢了。父母的初衷本是想著兒女大后,兄弟姐妹能顧念手足之情,能夠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然現實卻有太多的事與愿違!
不管怎么說,血水總是相融的。兄弟姐妹之間哪來那么多的公平呢?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夠相互體諒,長大了還能和小時候一樣親如一家人。世界那么多人,為什么別人不是你的兄弟姐妹呢?親情,命中注定的緣分,吃點虧就吃點虧吧,再怎么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畢竟,
骨肉親情,讓步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