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又稱為中風、腦血管病意外,是一種急性的腦血管病,其主要是由于腦血管發生病變導致大腦的部分區域造成損傷的一類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腦病。
在我國最常見的腦卒中是缺血性腦病,包括腦梗塞和腦血栓。腦梗塞是由于頸內動脈或椎動脈發生狹窄、閉塞,造成腦部局部區域缺血壞死。腦血栓是指栓子隨著血流進入到腦部血管并將其阻塞,周圍的腦組織缺血缺氧發生病變。缺血性腦病的癥狀往往一開始不會太重,但是會呈現進行性加重。在缺血病腦病中有一種特殊的類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是供應腦部的血管出現短暫性供血不足,出現類似于腦梗的癥狀,但是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在半個小時之內就會恢復如初,不遺留任何的后遺癥。這種情況往往會被很多人忽視,覺得就是自己累了,需要休息,其實這是很關鍵的時期,如果此時采取措施,控制危險因素,就會避免腦梗的發生。
另一類就是出血性腦病,即腦出血。腦出血的發病率沒有缺血性腦病高,但近幾年腦出血的患者數量不斷的增加。該病的危險性是極高的,遺留偏癱、吞咽困難、口齒不清等后遺癥的機率也是很大的。腦出血一般在發病之前沒有先兆,多是在活動后或情緒激動后出現,大部分在發病時會伴隨不同程度的頭痛、噴射性嘔吐。
不管哪一種類型的腦卒中,發病率均在升高,因此還是需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本期答主:薛利圓 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