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單味中藥考查知識范圍較廣
常以病案來考查藥品
很多考生在熟記藥品功效、性能特點、用法用量、配伍時
痛苦不已
其實分析完歷年試題后發現
▼
藥品的功效與主治考查分值為56分,而藥品的用量、用法、性能特點、使用注意和藥理作用的考查較少,所占比值大約為7%。
so
對于2018年的復習應考
無須做到面面俱到
抓住功效和主治這一復習主線即可!
清熱瀉火藥
石膏瀉火清肺胃,除煩止渴高熱退。
煅用收斂又生肌,專配知母情相須。
知母清胃又潤肺,滋陰潤燥虛熱退。
梔子瀉火除煩濕,涼血解毒腫痛止。
夏枯草清肝散結,高壓消癭珠痛解。
蘆根除煩又生津,止嘔排膿利尿淋。
決明益腎又清肝,明目潤腸通大便。
石 膏
【性能特點】本品為治氣分高熱和肺胃實火之要藥。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鍛用:收濕斂瘡,生肌止血。(2018預測)
【主治病證】
1.溫病氣分高熱。
2.肺熱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4.瘡瘍不斂,濕疹,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知 母
【性味歸經】苦、甘,寒。歸肺、胃、腎經。(2008、2011B、2014A、2015A)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主治病證】(2007A)
1.熱病壯熱煩渴。
2.肺熱咳嗽,燥熱咳嗽,陰虛勞嗽。
3.陰虛火旺,潮熱盜汗。
4.內熱消渴,陰虛腸燥便秘。
[經典真題]2014NO06A苦寒清泄,甘寒滋潤的藥是( )。
A.知母
B.石膏
C.紫草
D.淡竹葉
E.地骨皮
[經典真題2] 2015NO02A上能清肺潤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陰降火,治療實熱、虛熱均可選用的是( )。
A.蘆根
B.梔子
C.知母
D.石膏
E.竹葉
天花粉
【功效】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消腫排膿。(2013A)(2018預測)
【主治病證】
1.熱病傷津口渴,內熱消渴。
2.肺熱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帶血。
3.癰腫瘡瘍,跌打腫痛。
梔 子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2011A)(2018預測)
【主治病證】
1.熱病心煩、郁悶、躁擾不寧。
2.濕熱黃疸,熱淋,血淋。
3.血熱吐血、衄血、尿血。
4.熱毒瘡腫,跌打腫痛。
【嚴景岳記憶方法】
諧音記憶法:“梔子”諧音為“侄子”,侄子總(消腫)尿(利尿),娘(涼 血)煩(除煩)死(清熱解毒)了。
決明子
【功效】清肝明目,潤腸通便。(2004B、2010A、2012A、2014B、2016B)
【主治病證】
1.肝熱或肝經風熱之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暗不明。
2.熱結腸燥便秘。
【嚴景岳記憶方法】
名詞解釋記憶法,決明子指決定眼睛明亮的種子,故而有“清肝明目” 之效,種子多脂,故而潤腸。
[經典真題] 2012NO06A既清肝明目,又潤腸通便的藥是( )。
A.決明子
B.火麻仁
C.蔓荊子
D.青葙子
E.冬葵子
清熱燥濕藥
黃芩清肺除濕熱,解毒止血又安胎。
黃連燥濕清心火,胃火痢疾瘡毒瘥。
黃柏入腎燥下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膽草燥濕泄肝膽,帶狀皰疹小兒驚。
苦參燥濕又殺蟲,瘡疹癬麻痢尿淋。
黃 岑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2005B、2013X、2017X)
【主治病證】
1.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疽、瀉痢、淋痛、瘡疹。
2.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火毒癰腫。
3.血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熱胎動不安(安卓教育)。
黃 連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2005B、2013X)
【主治病證】(2008B)
1.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疽。
2.熱病高熱、煩躁、神昏,內熱心煩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瘡。
3.肝火犯胃嘔吐吞酸。
4.血熱妄行吐衄,癰疽腫毒,目赤腫痛,耳道癤腫,濕熱瘡疹。
黃 柏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2005B、2013X)
【主治病證】
1.濕熱下注之帶下、淋濁、腳氣、足膝紅腫。
2.濕熱黃疸,濕熱瀉痢,濕疹,濕瘡。
3.熱毒瘡腫,口舌生瘡,血熱出血。
4.陰虛盜汗遺精,骨蒸潮熱。
[經典真題]2013NO73X黃芩、黃連、黃柏均具有的功效是( )。
A.清熱
B.燥濕
C.瀉火
D.解毒
E.退虛熱
【答案】ABCD
龍 膽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膽火。(2005X、2009A)
【主治病證】
1.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帶下、陰囊濕疹,濕熱黃疸。
2.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耳聾脅痛等。
3.高熱抽搐,小兒急驚,帶狀皰疹。
苦 參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2007A、2014A)
【主治病證】
1.濕瘡,濕疹,疥癬,麻風,陰癢,帶下。
2.濕熱黃疸、瀉痢、便血。
3.濕熱淋痛,小便不利。
[經典真題] 2014NO07A苦參除清熱燥濕、利尿外,又能( )。
A.潤腸通便
B.清肺瀉火
C.化瘀止血
D.殺蟲止癢
E.涼血消斑
【答案】D
清熱涼血藥
生地涼血陰津熱,潤腸吐衄傷營血。
玄參涼血且滋陰,解毒散結潤腸真。
丹皮涼血散淤血,內外癰腫骨蒸熱。
赤芍涼血兼清肝,瘀滯腫痛經閉痊。
涼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
生地黃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2007B、2014A)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營血證。
2.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熱病后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
4.陰虛腸燥便秘。
牡丹皮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退虛熱。(2003B、2008A、2010B、2012B)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血分而發斑疹,血熱吐血、衄血。
2.溫病后期陰虛發熱,久病傷陰無汗骨蒸。
3.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阻,癥瘕,跌打傷腫。
4.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經典真題1]2012NO33B 既涼血活血,又退虛熱的藥是( )。
A.赤芍
B.紫草
C.紅花
D.牡丹皮
E.馬齒莧
【答案】D
赤 芍
【功效】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清肝火。(2003、2012B)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營血之斑疹吐衄,火熱內傷之血熱吐衄,皮下出血。
2.血滯經閉、痛經,產后瘀阻,癥瘕,跌打腫痛。
3.癰腫瘡毒,目赤腫痛,肝郁化火脅痛。
[經典真題] 2012NO34B既涼血活血,又清肝火的藥是( )。
A.赤芍
B.紫草
C.紅花
D.牡丹皮
E.馬齒莧
紫 草
【功效】涼血活血,解毒透疹。(2007B、2012B、2016A)
【主治病證】
1.溫病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麻疹。
2.瘡瘍,濕疹,陰癢,水火燙傷。
[經典真題] 2012NO32B 既涼血活血,又解毒透疹的藥是( )。
A.赤芍
B.紫草
C.紅花
D.牡丹皮
E.馬齒莧
水牛角
【功效】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定驚。(2013B)
【主治病證】高熱神昏,血熱斑疹吐衄,驚風。
清熱解毒藥
清熱解毒雙黃連,
蚤休敗醬青板藍,
二白地丁垂盆菊,
馬勃紅藤馬齒莧。
山豆土苓鴉膽子,
秦皮射干穿心蓮,
魚熊牛蛇青半邊。
銀花解毒散風熱,癰腫毒痢衛營邪。
連翹解毒散腫結,清心透散利尿淋。
公英解毒消乳癰,利濕通淋咽喉痛。
板藍根涼血解毒,利咽消腫大頭瘟。
牛黃解毒熱心包,息風止痙化痰竅。
魚腥解毒尿淋通,膿瘡濕痢熱肺癰。
射干解毒善祛痰,利咽散結消癰腫。
白頭翁解毒涼血,熱毒血痢阿米巴。
敗醬解毒祛淤痛,腸癰肝肺血瘀胸。
青黛解毒又涼血,消斑清肝定血驚。
蚤休解毒消腫疼,清肝瀉熱定風痙。
二蓮解毒蟲蛇咬,穿心燥濕半水腫。
土苓解毒利關節,濕濁梅毒肢體攣。
山豆解毒肺胃火,濕熱黃疸利牙咽。
馬齒解毒通血淋,涼血止血瘡瘍痢。
鴉膽解毒燥濕蟲,止痢截瘧雞眼疣。
垂盆水燙蛇咬瘡,利尿利濕又退黃。
秦朝樹皮能解毒,燥濕止帶清肝目。
馬勃中毒熱出血,咽喉腫痛咳失音。
金銀花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2004B、2008A)
【主治病證】
1.外感熱病,風熱表證。
2.癰瘡癤腫,腸癰,肺癰,乳癰。
3.熱毒瀉痢。
連 翹
【性能特點】本品素有“瘡家圣藥”之稱,為治熱入心包證所常用。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利尿。(2004B)
【主治病證】
1.外感熱病,風熱表證。
2.癰腫瘡毒,乳癰,肺癰,瘰疬痰核。
3.熱淋澀痛(安卓教育)。
蒲公英
【功效】清熱解毒,肖癰散結,利濕通淋。(2009B、2017A)
【主治病證】
1.乳癰,癰腫瘡毒,各種內癰。
2.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毒蛇咬傷。
3.濕熱黃疽,熱淋澀痛。
[經典真題] 2017NO02A 某醫師治初產婦乳癰腫痛最善用蒲公英,此因蒲公英除清熱解毒而消癰腫外,又能( )。
A.活血
B.涼血
C.通淋
D.化痰
E.通乳
魚腥草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2014B)
【主治病證】(2007X)
1.肺癰咳吐膿血,肺熱咳嗽痰稠。
2.熱毒瘡瘍,濕熱瀉痢。
3.熱淋澀痛。
半枝蓮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腫。(2018預測)
【主治病證】
1.瘡癰腫毒,毒蛇咬傷,癌腫。
2.跌打損傷,吐血衄血。
3.大腹水腫,血淋澀痛。
清虛熱藥
青蒿透散陰份熱,涼血解暑又截瘧。
地骨皮涼血退蒸,清肺生津血妄行。
白薇清熱效全占,疳熱銀柴胡黃連。
青 蒿
【功效】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2007A、2012A、2015B)
【主治病證】
1.陰虛發熱,骨蒸潮熱,虛熱兼表。
2.熱病后期之夜熱早涼,或低熱不退。
3.血熱疹癢、吐血、衄血。
4.瘧疾寒熱。
5.暑熱外感,暑熱煩渴。
[經典真題1] 2015NO44B 青蒿的主治病證是( )。
A.清熱止痢
B.肺熱咳嗽
C.癥疾寒熱
D.肝火目赤
E.內熱消渴
地骨皮
【功效】退虛熱,涼血,清肺降火,生津。(2008B)
【主治病證】
1.陰虛發熱,有汗骨蒸,小兒疳熱。
2.血熱吐血、衄血、尿血。
3.肺熱咳嗽。
4.內熱消渴。
白 薇
【功效】退虛熱,涼血清熱,利尿通淋,解毒療瘡。(2003B、2008B、2011B)
【主治病證】
1.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產后虛熱,陰虛外感。
2.溫病熱入營血證,肺熱咳嗽。
3.熱淋,血淋。
4.癰腫瘡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
胡黃連
【功效】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解熱毒。(2003B、2008B、2015B)
【主治病證】
1.骨蒸潮熱。
2.小兒疳熱。
3.濕熱瀉痢,黃疽。
4.咽痛,瘡腫,痔腫便血。
銀柴胡
【功效】退虛熱,除疳熱。(2006X、2012B)(2018預測)
【主治病證】
1.陰虛發熱,骨蒸勞熱。
2.小兒疳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