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藥—活血止痛藥(一)
1.含義:凡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功效,用于治療瘀血病證的藥物,稱活血化瘀藥,或活血祛瘀藥,簡稱活血藥,或化瘀藥。其中活血作用較強者,又稱破血藥,或逐瘀藥。
2.性能功效:活血化瘀藥,性味多為辛、苦、溫,部分動物類藥味咸,主人心、肝二經。味辛則能散、能行,味苦則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脈通暢,瘀滯消散。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謂“血實者宜決之”之法。活血化瘀藥通過活血化瘀作用而產生多種不同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調經、活血消腫、活血療傷、活血消癰、破血消癲等。
3.適用范圍:活血化瘀藥適用于一切瘀血阻滯之證。
4.分類:按其作用特點和臨床應用的不同,分為活血止痛藥、活血調經藥、活血療傷藥、破血消癥藥四類。
5.使用注意:本類藥物行散力強,易耗血動血,不宜用于婦女月經過多以及其他出血證而無瘀血現象者;對于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
6.活血化瘀藥的配伍
(1)川芎配柴胡、香附 川芎辛溫,功能活血行氣、散風止痛,且上行頭巔,下走血海;柴胡苦辛微寒,功能善疏肝解郁;香附辛平,功能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三藥合用既能疏肝解郁,又能理氣和血,凡肝郁氣滯胸悶脅痛、痛經、經閉及月經不調之證皆可用之。
(2)郁金配石菖蒲 郁金辛苦而寒,功能解郁開竅、清心涼血; 石菖蒲辛苦而溫,功能開竅醒神、化濕豁痰。兩藥合用,既能化濕豁痰,又能清心開竅,治痰火濕熱蒙蔽清竅之神昏、癲狂,癲癇。
(3)蒲黃配五靈脂 蒲黃性平,生用活血化瘀而止血,炒用收澀止血略兼化瘀;五靈脂性溫,生用長于活血止痛,炒用偏于化瘀止血。兩藥合用,無論生用還是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脅心腹諸痛及血瘀出血。
7.活血化瘀藥的相似功能比較
(1)香附與郁金 二者均能疏肝解郁,可用于肝氣郁結之證。然香附藥性偏溫,專入氣分,善疏肝行氣,調經止痛,長于治療肝郁氣滯之月經不調;而郁金藥性偏寒,既入血分,又入氣分,善活血止痛,行氣解郁,長于治療肝郁氣滯血瘀之痛證。
(2)郁金與姜黃 為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用于氣滯血瘀之證。但姜黃藥用其根莖,辛溫行散,祛瘀力強,以治寒凝氣滯血瘀之證為佳,且可祛風通痹而用于風濕痹痛。郁金藥用塊根,苦寒降泄,行氣力強,且涼血,以治血熱瘀滯之證為宜,又能利膽退黃,清心解郁而用于濕熱黃疸、熱病神昏等證。
(3)沒藥與乳香 沒藥的功效主治與乳香相似。常與乳香相須為用,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癰疽腫痛,瘡瘍潰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痛證。區別在于乳香偏于行氣、伸筋,治療痹證多用。沒藥偏于散血化瘀,治療血瘀氣滯較重之胃痛多用。
8.具體藥物
藥物 | 藥用 來源 | 性味 歸經 | 功效 | 應用 | 用法 用量 | 使用注意 |
川芎 | 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 | 辛、溫。 歸肝、膽、心包經。 |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①.血瘀氣滯,胸痹心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為婦科要藥,癥瘕積聚 ; ②.頭痛,風濕痹痛,為治頭痛之要藥; ③.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中開郁結,旁達四肢。 | 煎服3-10g | 本品辛溫升散,陰虛火旺,多汗,舌紅口干,月經過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 |
延胡索 | 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塊莖 | 辛、苦、溫。 歸心、肝、脾經。 | 活血行氣 止痛 | 氣血瘀滯,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 煎服,3-10g。 研粉吞服,每次1.5-3g,醋制可加強止痛之功 | |
郁金 | 姜科植物溫郁金、姜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塊根 | 辛、苦,寒。 歸肝、膽、心、肺經。 | 活血止痛 行氣解郁 清心涼血 利膽退黃 | ①.氣滯血瘀,胸脅刺痛,胸痹心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乳房脹痛; ②.熱病神昏,癲癇發狂; ③.血熱、吐血、衄血,倒經; ④.黃疸尿赤,膽脹脅痛。 | 煎服,3-10g。 | 畏丁香 |
姜黃 | 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 | 辛、苦,溫。 歸肝、脾經。 | 破血行氣 通經止痛 | ①.氣滯血瘀,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痛經經閉,癥瘕,跌撲腫痛; ②.風濕肩臂疼。 | 煎服,3-10g。 外用適量。 | 孕婦慎用 |
乳香 | 橄欖科植物乳香樹及其同屬植物皮部滲出的樹脂 | 辛、苦、溫。 歸心、肝、脾經。 | 活血定痛 消腫生肌 | ①.跌打損傷,瘡瘍癰腫,為外傷科要藥; ②.氣滯血瘀,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 | 煎服,3-5g,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 孕婦及胃弱者慎用 |
沒藥 | 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其他同屬植物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 辛、苦,平。 歸心、肝、脾經。 | 散瘀定痛 消腫生肌 | ①.跌打損傷,瘡瘍癰腫; ②.氣滯血瘀,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 | 煎服,3-5g。 外用適量 | 孕婦及胃弱者慎用 |
五靈脂 | 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的糞便 | 苦、咸、甘,溫。 歸肝經。 | 活血止痛 化瘀止痛 | ①.瘀血阻滯痛證(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骨折腫痛); ②.瘀血阻滯出血證。為治療瘀滯疼痛之要藥。 | 煎服,3-10g, 宜包煎。 | 孕婦慎用。“十九畏”人參畏五靈脂,一般不宜同用 |
降香 | 辛,溫。 歸肝、脾經。 | 化瘀止血 理氣止痛 降氣辟穢 和中止嘔 | ①.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②.肝郁脅痛,胸脅疼痛、跌損瘀痛; ③.穢濁內阻,嘔吐腹痛。 | |||
銀杏葉 | 銀杏葉 | 苦、澀,平。 歸心、肺經。 | 斂肺平喘 活血止痛 | ①.肺虛咳喘; ②.胸痹心痛,中風偏癱,高血壓、高血脂。 | 銀杏葉有小毒,不可大量食用。孕婦和兒童需謹慎使用。 |
真槍實練
1.功能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的藥是(1994-83)
A.大黃 B.梔子 C.郁金 D.虎杖 E.牛膝
2.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功效的藥組是(1995-38)
A.乳香、沒藥 B.紅花、桃仁 C.血竭、兒茶 D.五靈脂、續斷 E.自然銅、骨碎補
3.入湯劑宜包煎的藥物是(2002-36)
A. 自然銅 B.蘇木 C. 血竭 D.虎杖 E.五靈脂
4.能“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的藥物是(2005-41)
A.延胡索 B.郁金 C.姜黃 D.丹參 E.川芎
5.治療氣火上逆所致的婦女倒經,宜選用(2006-40)
A.雞血藤 B.夏天無 C.郁金 D. 紅花 E.澤蘭
6.“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身上下諸痛”的藥物是(2008-39)
A.延胡索 B.郁金 C.姜黃 D.莪術
7.既可治氣滯血瘀之胸脅疼痛,又可治風寒濕痹、肩臂疼痛的藥物是(2013-97)
A.五靈脂 B.郁金 C.姜黃 D.莪術
8.內服宜炒去油,胃弱者應慎用的藥物是(2017-24)
A.五靈脂 B.兒茶 C.血竭 D.乳香
答案與解析:
1.C。大黃功效: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逐瘀通經,不能行氣解郁、涼血清心;梔子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焦梔子:涼血止血。不能活血止痛、行氣解郁;虎杖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不能行氣解郁、清心;牛膝功效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不能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2.A。乳香功效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沒藥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都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功效;紅花、桃仁、自然銅、骨碎補、五靈脂、續斷都沒有生肌功效;血竭、兒茶是極易混淆的選項,血竭、兒茶都能活血止痛、生肌,功效中沒有消腫作用。
3. E。自然銅、蘇木、虎杖入煎劑無需包煎:血竭多入丸、散,研末服:五靈脂入湯劑宜包煎。
4.E。川芎上行頭目,能祛風止痛,為治頭痛要藥,無論風寒、風熱、風濕、血虛、血瘀頭痛均可隨證配伍用之;中開郁結,治肝郁氣滯之脅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下調經水,治多種婦產科的疾病。
5.C。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于常用中藥主治病證的掌握程度。五個備選項皆屬于常用的活血祛瘀藥,但其中只有郁金性寒清熱,味苦降泄,入肝經血分而能涼血降泄止血,常用治氣火上逆所致的吐血、衄血、婦女倒經,可配生地、丹皮、梔子等以清熱涼血,解郁降火,止血,如《醫學心悟》的生地黃湯。
6.A。《本草綱目》:“延胡索,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蓋延胡索活血化氣,第一品藥也。”
7.C。此題旨在考查活血化瘀藥的主治。姜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氣滯血瘀之胸脅疼痛,又可治風濕肩臂疼痛。
8.D。此題旨在考查藥物的用法及使用注意。詳細解析參見考點擊破。五靈脂孕婦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血竭孕婦慎用,月經期不宜服用。
編輯:什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