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經絡學說一直是中醫學指導臨床,分析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方面的主要依據。明代醫學家喻家言在《醫門法律》中指出:“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因此名為經絡開穴療法,實際上正是首先強調了經絡穴位在開穴療法中的重要地位。
經絡的概念,《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經”原意是縱,是直行至線的意思,它循行于人體深部,無所不通;“絡”是網絡的意思,它縱橫交錯,網絡全身無處不到。
經絡并不是一種簡單的體表路線,它能溝通內外,貫通上下,將人體韃糠值淖櫓鞴倭黨晌?個有機的整體,并習以運行氣血,營養周身,使人身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所以經絡是一個‘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的系統。
什么是閉穴和開穴
要知道什么是閉穴?那就應先知道開穴是怎么一回事,開穴的概念。
《針灸大成》講:“順陰陽者,所以順氣血也,及時謂之開,失時謂之闔?!备鶕浢}氣血流注的規律,凡應時的經穴是經氣旺,為開穴,不應時的經穴經氣虛為闔穴,或稱閉穴,當穴位開時此穴的氣血相當旺盛,可對全身起到極大的興奮作用,此時通過此穴對疾病實行治療就能達到速效性的全身調正作用所以通過氣血在人身同一位置上,(在開穴時和閉穴時)盛衰變化,就能達到在治療上的不同效果。
四總穴歌講:“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頸項尋列缺,口面合谷收,”然而在閉穴療法的實踐中發現,有時按此法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有時甚至沒有效果,究其原因,每個穴位都依據人體氣血的流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反應,所以凡以穴位治療,療效不佳者,都是忽略人體脈流注的生理特點——時間的體現,故在黃帝內經里的《靈樞衛氣行》講,“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這就說明:“開穴”對治病效果上的非常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上,中國和全世界的針灸,推拿,點穴,按摩等等凡是用經絡穴位治病的全是閉穴療法,閉穴者效果甚微,有時甚至沒有效果;開穴者可使人體氣血相當旺盛,對全身起到極大的興奮作用,對疾病實行治療,就能達到速效性的全身調正作用,特別對一些全身疾病,或一時難以確定病變部位或病機錯綜復雜的頑固性疾病,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這要運用這套整體開穴法,就可以有執簡馭繁之功,許多的奇難雜癥往往都能迎刃而解。所以開穴法可以起到當今社會上其它醫療方法(包括閉穴療法)無法其及的療效,同時開穴法能強有力的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消除疲勞,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壽,年輕美貌,真可謂“彈指開健康門,揮手撥亮生命燈?!?/span>
什么是“開穴療法”?
對疾病的治療,西醫是去研究病灶,看疾病的起因是不是受了細菌,病毒等感染,用藥也是針對病灶,假使說查不出原因,也就是說無法用藥,也無法治療,而我開穴療法是辨證論治,證就是指病人的整個功能狀態,辨證后確定治療方案:開穴法并不是直接去作用于病灶而是從整體治療出發,把人體功能調正到正常的功能狀態,或者把人體潛在的功能調動出來,病態的問題就隨之解決了,因為人體天然就有抵抗外邪的功能,問題是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把人體的抵抗功能調動出按理。
目前的針灸及其它醫療方法,暫時還沒有把人體潛在的抵抗功能調動出來的方法和手段,而開穴療法能夠把人體潛在的抵抗功能強有力的調動出了,真象開穴的概念里面所說的:“當穴位開穴時,此穴的氣血相當盛,可對全身起到極大的興奮作用,此時通過此穴對疾病實行治療,就能達到速效性的全身調正作用?!?/span>
開穴療法有好幾種:有子午流注,靈龜八法,和四肢關節部開穴法等。
四肢關節整體開穴法,正是運用了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開穴法的總和,四肢關節整體開穴法的作用,除起到開穴激發機體的作用外,本身的點穴方法,已經收到大部份疾病的功效。僅此開穴法治療,即方見幽微,始知要炒。
下面介紹四肢關節部整體開穴法怎么樣調動全身經氣或全身抵抗功能的方法,程序和作用。
第一、首先是指趾端井穴的開穴,井穴處于陰陽交接之處,又是經脈的始終穴,故有清熱急救,保健及溝通陰陽的作用,輕則有調動經氣,平衡陰陽的作用,重則有清熱救急的作用。
第二、碗踝關節部的原穴《靈樞久針十二原》講“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原穴,可使五臟原氣受到激發,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所屬臟腑疾患或保健作用。
第三、肘膝關節部的合穴的開穴,合穴《難經》講:“合治內腑”。通過激發六腑之氣,達到治療所屬臟腑疾患或保健作用。
四肢關節部開穴手法,其治療范圍極廣,無所不及,不論治療頑疾:或是保健,只要侍之以恒,自有水滴石穿之功。
第四、頭部開穴法,頭為精明之府,上居五官,凡十二經脈直接和間接關系,其中手足三陽經脈直接循行于頭部,主一身之陽的督脈,也達巔頂,臟腑清陽之氣,上于頭面注入五官諸竅,故頭是諸陽之會,頭部開穴法,有醒神通竅,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作用,對于各種頭痛,頭目眩暈、頭腦不清、神經衰弱,等均有即時緩解之功。
第五、腦腹部開穴法,腦腹部位于身體前部,內居十二臟腑,其各自位置不同,但其氣旨于胸腹,所以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必反應于胸腹的一定部位,中醫認為人體元氣發生的中心是在下腹,俗稱“丹田”元氣是生命之本,是生長發育和各臟腑活動的動力,胸腹部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胸腹部開穴法作用:“有疏肝下氣,健脾和胃、調經通腑,對于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疾患都有顯著的療效?!?/span>
第六、腰背部開穴法:腰背部位于軀干后部,上連于肩項下連于腰,督脈貫脊于背中,足太陽經分左右四行行脊旁兩則,五臟六腑之俞穴有規律分布于脊之兩側,故腰背部好象是人體的一面鏡子,臟腑是病變均可在背諸疾而且可以治療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全身性各種慢性疾患,本法有通經活絡調和臟腑,消除疲勞,增強人體抵抗力的保健作用。
臨床上不論何種疾患,整體開穴療法運用,首先要用四肢關節部手法,在四肢關節部手法的基礎上,再配以辨證論治,靈活運用,自可療效顯著,使氣穴旺盛,也就是把全身抵抗功能,全部調動出來,好比集中了一支強大的(對敵人來講是)絕對優勢的兵力,去與身體的某一部分的病作戰——集全身的抵抗功能,與身體局部的疾患作戰,就是好比集中全國的兵力,去與國內的某一個地方的敵人作戰,那全國的兵力不是絕對優勢嗎!這樣仗的那有不勝之理,目前的針灸,沒有調動全身的抵抗功能,其它醫療方法,多是找病灶,同樣沒有調動全身的抵抗功能,所以開穴療法的療效,是目前針灸及其它醫療方法難以企及的。
為什么目前針灸等治療方法效果不佳。
目前社會上的所以針灸、推拿、點穴等治療方法都是用閉穴治療方法,閉穴者效果甚微,有時甚至沒有效果,究其原因,每個穴位都要依據人體氣血的流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反應,閉穴者所以效果不佳,是忽略了人體經脈流注的生理特點——時間的體現,在黃帝內經《靈樞、衛氣行》早就這樣的指導我們后人“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這說明我們人體經脈氣血流注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什么時間氣血流注到什么經脈,人體有十二經脈,時間有十二時辰,(是子午流注開穴的納子法)每個時辰都有一條經脈氣血相當旺盛,到下一個時辰旺盛的氣血就流注到下一條經脈上去了,比如每天的十一點到十三點是手少陰心經開穴的時間,這一段時間里用心經上的有關穴位去治療心臟病,那真是效果百倍,對心臟病真是有速效性的調整作用,十三點到十五點旺盛的氣血就流注到小腸經,而且天天如此,這就說明人體經脈氣血流注是有規律性的。
我們按照這個規律去治病,就是《靈樞、衛氣行》所指導的,“謹候其時,百病可治,不按照這個規律就會:彩繽紛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目前世上的針灸等經絡,穴位治療者,沒有按照人體經脈氣血流注的規律去治病,所以療效不佳,簡言之,閉穴者:“效果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