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近40年,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將自己應用中醫藥治療鼻病的體會簡介如下,敬請同道指正。
1、疏風利鼻法
主治:急性鼻炎初期。癥見鼻塞不通,伴有打噴嚏、流清涕或粘涕,嗅覺減退,頭痛,發熱,畏寒,舌苔白,脈浮。檢查鼻腔:鼻粘膜急性充血,鼻甲充血腫大,鼻道有稀或粘分泌物。
治法:疏散風寒,通利鼻竅。
基本方:炙麻黃6g,白芷10g,蘇葉10g,防風10g,桑葉10g,川芎10g,桔梗10g,生姜6g,蔥白6g。
隨癥加減:咳嗽加牛蒡子10g、杏仁10g;痰多加半夏10g、化橘紅10g。
2、清熱利鼻法
主治:急性鼻炎初期失治。癥見鼻塞,涕黃,頭痛,發熱,舌苔黃,脈數。檢查:鼻粘膜充血,鼻甲充血腫大,鼻道有黃涕。
治法:疏風清熱,通利鼻竅。
基本方:荊芥穗10g,薄荷(后下)10g,蒼耳子10g,辛夷花6g,蔓荊子10g,路路通10g,銀花10g,野菊花10g。
隨癥加減:若病毒引起者,加板藍根12g、貫眾10g;頭痛甚加羌活6g;咳嗽痰黃加杏仁10g、浙貝母12g、竹瀝10g;鼻涕膿且多加重樓15g。
3、排膿清鼻法
主治:急性鼻竇炎。癥見鼻塞,流黃膿涕,頭脹痛,舌苔黃,脈數。檢查:鼻甲充血腫大,鼻中道積膿涕。結合x光片證實鼻竇炎癥。
治法:解毒排膿,清利鼻竇。
基本方:桔梗12g,魚腥草30g,天花粉12g,黃芩10g,銀花10g,蒼耳子10g,菊花10g,路路通10g。
隨癥加減:頭痛甚者加白芷10g、蔓荊子10g、辛夷花6g;涕中夾血絲系血分熱甚可加紫草10g、大小薊(各)10g;膿涕多加薏苡仁12g、敗醬草15g;急性鼻竇炎變為慢性鼻竇炎者加生黃芪30g、角針(后下)10g。
4、滋陰潤鼻法
主治:干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癥見鼻塞,鼻干,舌苔光滑,脈細數。檢查:鼻粘膜干燥甚至萎縮,鼻腔空曠;鼻內堆積鼻痂,有臭味。
治法:滋陰生津,清熱潤鼻。
基本方:天花粉12g,玉竹15g,麥冬15g,生地黃15g,石斛30g,玄參30g,炙甘草6g。
隨癥加減:腎陰虛者加女貞子15g、制首烏15g;肝陰虛加枸杞子15g、杭白菊15g、白芍10g;涕中夾血絲者加仙鶴草20g、墨旱蓮20g。另用麻油滴鼻或用眼膏涂鼻;每日以生理鹽水沖洗鼻腔1~2次。
5、御風健鼻法
主治:過敏性鼻炎。癥見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舌苔白,脈浮細。檢查:鼻粘膜及鼻甲水腫、蒼白,鼻道有大量清涕。
治法:固衛御風,脫敏健鼻。
基本方:炙黃芪10g,防風10g,玉竹10g,百合10g,蟬衣6g,白蒺藜10g,絲瓜絡10g,鵝不食草10g,豬茯苓(各)10g,甘草12g。
隨癥加減:脾虛加白術15g、山藥15g;頭痛加白芷6g;腎陽虛加肉蓯蓉12g;清涕多加車前子10g;鼻粘膜暗紅者加當歸10g。
6、清熱止血法
主治:熱證鼻出血。癥見鼻腔出血,血色鮮紅,舌苔黃,脈數。檢查鼻腔鼻粘膜可找到出血灶。
治法:清熱降火,涼血止血。
基本方:白茅根15g,丹皮炭10g,梔子10g,黃芩炭10g,茜草炭10g,赤芍10g,側柏葉10g,大小薊(各)10g。
隨癥加減:舌赤心煩,心火重者加黃連3g;苔黃口渴,胃熱重者加生石膏(先煎)30g;便秘里實加生大黃(后下)12g;面赤易怒肝火重者加龍膽草10g、鰱生地(打汁)10g。
7、育陰止血法
主治:虛證鼻出血。癥見鼻腔滲血不止,或從后鼻腔出血,舌苔淡白或舌質絳紅,苔黃燥,脈弦數。一般見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引起鼻出血或高血壓病引起的鼻出血。
治法:養陰清熱,止血生血。
基本方:生地黃12g,北沙參12g,赤白芍(各)lOg,當歸lOs,仙鶴草3Og,墨旱蓮15g,雞血藤15g,炙甘草6g。
隨癥加減:肺虛加天麥冬(各)10g;胃陰虛者加石斛20g、天花粉10g;脾虛加黨參12g、白術10g、山藥10g;肝陰虛加杭白菊10g、杞子10g;肝陽上亢加石決明(先煎)20g、梔子10g、廣郁金10g;腎陰虛加玄參10g、黃柏6g;腎陽虛加懷牛膝10g、菟絲子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