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鞠丸組成中不含有的藥物是
答案解析
《外臺秘要》里的功用:清熱開竅,息風止痙。主治:溫熱病,熱陷心包及熱盛動風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數有力或弦數;以及小兒熱盛驚厥。
第十二單元 開竅劑
細目一 概述
1.開竅制的適用范圍
開竅劑適用于竅閉神昏證。竅閉神昏證,也簡稱閉證,多由邪氣壅盛,蒙蔽心竅所致。其中因溫熱邪毒內陷心包,痰熱蒙閉心竅所致者,稱之為熱閉;因寒濕痰濁之邪或穢濁之氣蒙蔽心竅所致者,稱之為寒閉,均是開竅劑的適用范圍。
2.開竅劑的應用注意事項
(1)應用開竅劑時,應首先辨別閉證和脫證。凡邪盛氣實而見神志昏迷、口噤不開、兩手握固、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的閉證,可以使用開竅劑治療。對正氣衰竭之汗出肢冷、呼吸氣微、手撒遺尿,口開目合、神識不清、脈象虛弱無力或脈微欲絕的脫證,不得使用開竅劑。
(2)辨別閉證之屬熱屬寒,熱閉者治以涼開,寒閉者治以溫開。
(3) 對于陽明腑實證而見神昏譫語者,只宜寒下,不宜用開竅劑。至于陽明腑實而兼有邪陷心包之證,則應該根據病情緩急,或先予開竅,或先投寒下,或開竅與寒下并用。
(4)開竅劑大多為芳香藥物,善于辛散走竄,只宜暫用,不宜久服,久服則易傷元氣,故臨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待患者神志清服后,應根據不同表現進行辨證施治。
(5)開竅劑中的麝香等藥有礙胎元,孕婦慎用。
(6)本類方劑多制成丸、散劑或注射劑。丸劑,散劑使用時,宜溫開水化服或鼻飼,不宜加熱煎煮,以免藥性揮發,影響療效。
細目二 涼開
安宮牛黃丸 (牛黃丸)--《溫病條辨》
功用: 清熱解毒, 開竅醒神。
主治:邪熱內陷心包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蹇肢厥,舌紅或絳,脈數有力。亦治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閉者。
安宮牛黃丸 (牛黃丸)--《外臺秘要》
功用:清熱開竅,息風止痙。
主治:溫熱病,熱閉心包及熱盛動風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數有力或弦數;以及小兒熱盛驚厥。
至寶丹--《靈苑方》引鄭感方,錄自《蘇沈良方》
功用:化濁開竅,清熱解毒。
主治:痰熱內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燥,痰盛氣粗,舌絳苔黃垢膩,脈滑數。亦治中風,中暑,小兒驚厥屬痰熱內閉者。
細目三 溫開
蘇合香丸(吃力伽丸)--《外臺秘要》
功用: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主治:寒閉證。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亦治心腹卒痛,甚則昏厥,屬寒凝氣滯者。
第十三單元 理氣劑
細目一 概述
1.理氣劑的適用范圍
理氣劑主要適用于氣滯或氣逆病證。凡是肝氣郁滯或脾胃氣滯而見脘腹、胸脅脹痛,噯氣吞酸,嘔惡食少,大便失常等癥;或是胃氣上逆或肺氣上逆而見咳喘,嘔吐,噫氣,呃逆等癥者,均可用理氣治療。
2.理氣劑的應用注章項
(1)要辨清氣病之虛實,勿犯虛虛實實之戒。若氣滯實證,當須行氣,誤用補氣,則使氣滯愈甚;若氣虛之證,當補其虛,誤用行氣,則使其氣更虛。
(2)要辨兼夾病證,若氣機郁滯與氣逆不降相兼為病,則分清主次,行氣與降氣配合使用:若兼氣虛者,則需配伍適量補氣之品。
(3)理氣藥多屬芳香辛燥之品,容易傷津耗氣,易動血或動腦,應適可而止,勿使過劑;對于年老體弱、陰虛火旺、孕婦或素有崩漏吐衄者,均應慎用。
細目二 行氣
越鞠丸--《丹溪心法》
組成:香附 川芎 蒼術 梔子 神曲各等分。
功用:行氣解郁。
主治:六郁證。胸脘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
配伍意義:本方治證乃因喜怒無常,憂思過度,或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所敗。氣。血、痰、火、濕、食六者相因而郁,稱之為六郁。六郁之中以氣郁為主,故治宜行氣解郁為主,使氣行則血行,氣行則病,火、濕、食諸郁自解。方中香附辛香,主入肝經,行氣解郁為君藥,以治氣郁。川等辛溫,主入肝膽經,為血中之氣藥,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氣解郁,梔子苦寒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辛苦性溫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味甘性溫,主入脾胃經。消食導滯健脾,以治食郁,共為臣佐之藥。因痰郁多因氣滯濕聚而成,若氣行濕化,則痰郁亦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全方配伍特點:以五藥治六郁,貴在治病求本;諸法并舉,重在調暢氣機。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是主治氣血痰火濕食“六郁”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胸膈痞悶,脘腹脹痛。飲食不消等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氣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殼、厚樸等以助行氣解郁;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紅花等以助活血祛瘀;濕郁偏重者,重用蒼術,酌加茯苓、澤瀉以助利濕;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麥芽以助消食;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梔,酌加黃芩、黃連以助清熱瀉火;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蔞以助祛痰。
柴胡疏肝散--《證治準繩》
組成:柴胡二錢 陳皮二錢 川芎一錢半 香附一錢半 芍藥一錢半 枳殼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
功用:疏肝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 肝氣郁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
瓜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
組成:栝蔞實一枚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功用:通陽散結,行氣祛痰。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之胸痹輕證。胸部滿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配伍意義:本方病證由胸陽不振,痰氣互結于胸中所致。治當通陽散結,行氣祛痰。方中以瓜蔞為君藥,甘寒入肺,善于滌痰散結,理氣寬胸;以薤白為臣藥,溫通滑利,通陽散結,行氣止痛,二藥相配,散胸中陰寒,化上焦痰濁,宣胸中氣機,共為治胸胸痹要藥。佐以辛通溫散之白酒,以增行氣通陽之力。藥僅三味,配伍精當,共奏通陽散結、行氣祛痰之功,使胸中陽氣宣通,痰濁消散,氣機宣暢,則胸痹諸證可除。本方藥簡力專,行氣祛痰與通陽寬胸相合,為治胸痹的基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