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檀弓下第四

檀弓下第四

【題解】

見《檀弓上》題解

【原文】

君之嫡長瘍①,車三乘②。公之庶長瘍③,車一乘。大夫之嫡長蕩,車一乘。

【注釋】

①長蕩:見《檀弓上》“有虞氏瓦棺”節注

②車三乘:車,指遣車。柩車朝過祖廟后要設遣奠。遣者,送也。性質近乎送別之祭奠。遣奠畢,取遣奠牲體的脛骨部分用車載之以遣送死者,是謂遣車。遣車甚小,到墓地后,將把遣車連同其所載牲體一并埋入撐內。由此可知,遣車乃是一種明器。據孔穎達說,君之嫡子如是中蕩,也是遣車三乘,下蕩則一乘。

③公:與上句之“君”同義,皆指諸侯。

【譯文】

諸侯的嫡子,如果是在十六歲到十九歲之間夭折,在葬禮中可用遣車三輛。諸侯的庶子,如果在十六歲到十九歲之間夭折,只可用遣車一輛,大夫的嫡子如果也是在這個年齡段夭折,所用的遣車也是一輛。

【原文】

公之喪①,諸達官之長杖②。

【注釋】

①公:五等諸侯。

②達官之長:由國君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杖:指斬衰與喪杖。按:府史一類的低級辦事員不屬于“達官之長”,為國君只服齊衰三月。

【譯文】

諸侯去世,凡是由國君直接任命的卿、大夫、士,應服斬衰持喪杖。

【原文】

君于大夫,止②。如是者三,將葬,吊于宮;及出,命引之①,三步則君退。朝亦如之③,哀次亦如之④。

【注釋】

①命引之:命人執綁拉柩車。因為柩車從殯宮出來以后,孝子號慕攀轅,不讓車走,國君不得不奪孝子之情,命人拉車前行。

②三步則止:拉車的人看到孝子悲坳欲絕的樣子,有所不忍,所以走了三步便停了下來。

③朝:朝廟。孝子奉樞朝拜祖廟,像生前遠出必辭別尊長之意。葬前一日朝廟。

④哀次:孝子居喪之處,即倚廬、翌室之類。

【譯文】

國君對于大夫的喪事,在大夫將葬的時候,要先到殯宮吊喪。等到柩車出來,要命隨從執緯拉車,往前拉三步就停下來。像這樣一拉一停三次,國君才離開。在孝子奉樞朝廟時,國君也是這種禮數。在柩車經過孝子居喪的臨時住所時,國君也是這種禮數。

【原文】

五十無車者,不越疆而吊人①。

【注釋】

①鄭玄注此節云:“氣力始衰?!?/font>

【譯文】

五十歲以上而沒有車子的人,不必大老遠地越境去吊喪。

【原文】

季武子寢疾①,嬌固不說齊衰而入見乳曰:“斯道也,將亡矣!士唯公門說齊衰③?!蔽渥釉唬骸安灰嗌坪酰【颖砦ⅱ??!奔捌鋯室?,曾點依其門而歌⑤。

【注釋】

①季武子:魯大夫季孫夙,世為上卿,勢力強大,掌握國柄,國人畏之,事之如君。

②嬌固:魯國士人,時有齊衰之喪。說(iu。脫):通“脫”。下同。③士唯句:若依正禮,士只有進入國君宮門才脫去孝服。換言之,士入大夫之門不應脫孝服。嬌固這樣做,這樣說,表明他不怕季武子,敢于矯正流俗之失。

④武子曰二句:嬌固義正辭嚴,季武子拿他沒辦法,只好心不由衷地表示贊成。

⑤曾點:字哲,曾參之父。歌:表示不廢樂。只有國君之喪,士才廢樂。曾點是效法嬌固,也把季武子只當作大夫對待。

【譯文】

季武子臥病,嬌固不脫掉孝服就去他家探視,并向他說明:“我的這種作法,現在快絕跡了、可按照正禮,士也只有進入公門才脫去孝服。”季武子佯表同意地說:“你這樣作不是很好嗎!君子就是要發揚光大那些被多數人丟掉了的好規矩。”等到季武子去世了,曾點就倚在他家門上唱歌,表示自己也是按照正禮而行。

【原文】

大夫吊①,當事而至”則辭焉。吊于人,是日不樂②。婦人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飲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執引③;若從樞及擴,皆執綁④。喪⑤,公吊之,必有拜者,雖朋友、州里、舍人可也⑥。吊曰:“寡君承事⑦?!敝魅嗽唬骸芭R?!本鰳杏诼?,必使人吊之。大夫之喪,庶子不受吊⑧。

【注釋】

①大夫吊:指大夫吊士。大夫尊,士若無事,當出至堂下拜賓。

②吊于人二句:君子哀、樂不同日。《論語?述而》:“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奔创艘?。

③引:牽引柩車的繩索。

④綁(f0伏):下葬時引樞入穴的繩索。

⑤喪:指客死異國他鄉,沒有親人為主的喪事。

⑥州里:同在他國的老鄉。舍人:死者所住館舍的主人。

⑦寡君承事:這是國君的介(負責傳話的隨從)的話。承事,要點活兒干。指協助喪事。

⑧庶子:嫡長子以外的諸子。

【譯文】

大夫來吊士,如果正當主人忙于大小殯鹼之事的時候,就派人向大夫說明,此刻未能出迎,請他稍待片刻。在向人吊喪的那一天,整天都不奏樂。婦人無外事,所以不必越境去吊喪。吊喪的那天,不可飲酒吃肉。在出葬時去吊喪,一定要幫助拉柩車;如果跟著柩車到墓擴,都要執沸幫助下葬??退喇悋?,如果地主國的國君來吊,雖然身邊沒有親人為喪主,但也一定要有人出來代表喪主拜謝,即令是死者的朋友、同鄉、寄寓的房東也可以。國君的介說:“敝國的國君想要點協助治喪的事干?!蹦俏粏手鞯拇韯t回答:“辱蒙大駕光臨?!眹诼飞嫌龅借衍?,要派人過去慰問。大夫的喪事,庶子不能做喪主而接受慰問。

【原文】

妻之昆弟為父后者死,哭之適室,子為主,袒免哭踴①。夫人門右,使人立于門外,告來者。狎則入哭。父在,哭于妻之室②。非為父后者,哭諸異室。有殯,聞遠兄弟之喪,哭于側室③;無側室,哭于門內之右;同國則往哭之。

【注釋】

①妻之昆弟四句:其父親的繼承人妻之昆弟:今言內弟,又俗稱小舅子。為父后:是。繼承人一般都是嫡長子。猶今人農居之堂屋。子為主:據《喪服》,遭(d萬嫡)室:正寢。夫為妻之兄弟無服,而外甥為舅服紹,所以命己子為喪主而受吊拜賓。免(w如問):見《檀弓上》第一節注。按:袒免哭踴,皆哭有服之親之禮。

②父在二句:父在,則正寢為父所居,所以只有哭于妻之室“不以私喪干尊?!惫枢嵶⒃?/font>

③哭于側室:側室即偏房。因為此時正寢正停著樞,哭于正寢則等于哭殯,故必哭于側室。

【譯文】

妻子的兄弟,而且又是岳父的繼承人死了,就在自己的正寢哭他,讓自己的兒子為喪主,袒露左臂,去冠而戴免,號哭跳躍。自己則進去站在門的右邊,并派人立于門外,向聞哭來吊的人說明死者為誰。只有特別要好的人,才進入庭前哭吊。如果父親健在,就不敢哭于正寢,而要哭于妻的寢室。如果死者不是岳父的繼承人,就在別的房間哭他。家里有喪事,正停樞待葬,如果此時聽到異國遠房兄弟之喪,就要在偏房哭他;沒有偏房的人家,就在門內的右側哭他;如果死于國內,就應趕往他的靈堂去哭。

【原文】

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而往哭之?;蛟唬骸褒R衰不以吊①。”曾子曰:“我吊也與哉②?”

【注釋】

①或曰句:這是責備曾子失禮的話。因曾子與子張是同學關系,無服,不應往吊。

②曾子曰句:按《雜記下》:“三年之喪,雖功衰(小祥以后所受之輕服)不吊。如有服而將往哭之,則服其服而往。”可以勉強作為曾子自我辯解的理論根據。曾子是往哭,而不是往吊??奘强匏勒撸跏堑跎?。

【譯文】

子張死的時候,曾子正好在為母親服喪的熱孝之中,于是就穿著齊衰去哭子張。有人批評說:“你正穿齊衰孝服,不應去吊朋友?!痹愚q解說:“難道我是去吊喪嗎?我是去哭朋友呀?!?/font>

【原文】

有若之喪,悼公吊焉①,子游擯由左氣

【注釋】

①悼公:魯國國君,名寧。魯哀公之子。

②擯:擯相,贊禮的人。由左:由左邊上下。喪事唯賓主居右,擯者居左,這是正禮。但因喪禮廢亡,人們都以為擯者應當由右方上下,就像平時傳達國君命令那樣,其實不然?!白佑螖P由左”,是記者贊美子游能糾正俗禮之失。

【譯文】

有若死時,悼公親自去吊喪,子游作為喪禮中的司儀,由左方上下。

【原文】

齊谷王姬之喪①,魯莊公為之大功。或曰:“由魯嫁,故為之服姊妹之服②?!被蛟唬骸巴庾婺敢玻蕿橹邸!?/font>

【注釋】

①谷:當作“告”,聲近而誤。告,赴告。王姬:周天子之女,齊襄公的夫人。

②或日句:周、魯同姓,王姬下嫁他國,魯國為之主婚,視同己之姊妹。王姬死,魯君比照著自己出嫁的親姊妹,為之服大功。

③或日句:魯莊公是齊襄公之妹文姜之子,所以王姬應是魯莊公的舅母,不是外祖母。外甥為舅母無服,為外祖母服小功,這都和“為之大功”對不上號。這個“或曰”是錯誤的。

【譯文】

王姬死了,齊國向魯國報喪,魯莊公為之服大功。有人說:“王姬是經由魯國出嫁的,所以為她服姊妹的喪服―大功?!庇钟腥苏f:“王姬是莊公的外祖母,所以才為之服大功?!?/font>

【原文】

晉獻公之喪①,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②,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于斯③,得國恒于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④!”以告舅犯⑤。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子其辭焉!”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稽顆而不拜⑥,哭而起,起而不私。子顯以致命于穆公⑦。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顆而不拜,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薅穑瑒t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

【注釋】

①晉獻公:見《檀弓上》“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節。

②秦穆公:名任好,贏姓。春秋五霸之一。公子重耳:晉獻公子,世子申生之異母弟。獻公晚年寵驪姬,信驪姬之讒,世子申生被迫自殺,諸公子也皆逃亡國外。獻公死時,重耳正避難在狄國。穆公派使慰問重耳,意在勸其趁機返國為君。

③斯:指舊君死而新君未立之際。

④孺子:本為幼童之稱,此處含有以重耳為國君繼承人之意。⑤舅犯:重耳的舅舅狐堰,字子犯,時跟隨重耳出亡;

⑥稽顆:叩頭。詳《檀弓上》“孔子曰”節注。稽顆是表示喪親的哀痛,凡子皆可;而拜是拜謝來賓的慰問,只有作喪主的長子可以。重耳不拜,即表示他不敢以繼承人自居。

⑦子顯:秦穆公的使者公子紫,字子顯。盧植說“顯”當作“鞭”,疑是。

【譯文】

晉獻公去世后,秦穆公派人去慰問逃難在狄的公子重耳,且捎話說:“敝國國君聽說,丟掉君位總是在這個時刻,而得到君位也總是在這個時刻。雖然您現在正在恭敬地丁憂服喪之中,但是服喪也不可太久,機不可失,請您考慮一下此事!”重耳把這些情況告訴了舅犯。舅犯說:“您還是婉言謝絕的好。逃亡在外的人沒有什么可寶貴的東西,要說有的話,那就是熱愛父親的精神。父親去世意味著什么?那是天塌般的兇禍。反而趁此機會謀取私利,這樣做怎么能向天下人解說清楚呢?您還是婉言謝絕的好?!庇谑枪又囟鷮硎拐f:“承蒙貴國國君派足下來慰向出亡在外的臣子,我流亡在外,而父親死了,不能星夜奔回國內在靈位前哭泣,以抒發內心的悲哀,以至于使貴國國君為我擔憂。可是,父親去世意味著什么呢?那是天塌般的變故。此時此刻,怎么敢有自私自利之心,從而拈辱貴國國君的厚誼呢?”說完以后,只叩頭表示喪父之悲,而不敢像喪主那樣向來使表示拜謝。然后哭著站立起來,站起來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說任何話。使者子顯向穆公復命。穆公說:“公子重耳真仁厚??!他只叩頭而不拜謝,可見他不是以繼承人自居,所以沒有完成整套行禮動作??拗酒饋恚拖裥⒆右兽@不讓柩車啟動,可見他是很愛其父的。站起來以后就不再和使者私下說話,可見他完全沒有乘機謀利的念頭。”

【原文】

帷殯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①。

【注釋】

①敬姜:穆伯之妻,文伯繳之母。穆伯:魯大夫,季悼子之子公甫靖。按:既殯以后,靈樞周圍平時有帷,只有哭時掀開。敬姜少寡,為了避嫌,哭時也不將帷掀開,后人因之。

【譯文】

殯時木把帷帳掀起而哭,并非古制,而是從敬姜哭其丈夫穆伯開始的。

【原文】

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①。復,一盡愛之道也,有禱祠之心焉②。望反諸幽,一求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諸幽之義也。拜稽顆,哀戚之至隱也③。稽顆,隱之甚也。飯用米貝④,弗忍虛也。不以食道⑤,用美焉爾。銘⑥,明族也。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⑦。愛之,斯錄之矣;敬之;斯盡其道焉耳⑧。重⑧,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主重徹焉。奠以素器⑩妥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字公,主人自盡焉爾。豈知神之所饗?亦以主人有齊敬之心也⑧。辟踴,哀之至也。有算⑩,為之節文也。袒括發,變也。溫⑩,哀之變也。去飾,去美也。袒括發,去飾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襲,哀之節也。棄續葛而葬⑩,與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棄而葬,殷人辱而葬⑩。歇主人、主婦、室老⑩,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反哭升堂⑩,反諸其所作也。主婦入于室⑩,反諸其所養也。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為甚。殷既封而吊⑩,周反哭而幣??鬃釉唬骸耙笠鸦茛?,吾從周?!痹嵊诒狈奖笔?,三代之達禮也,之幽之故也。既封,主人贈@,而祝宿虞尸@。既反哭,主人與有司視虞牲。有司以幾筵舍奠于墓左⑩,反。日中而虞。葬日虞,弗忍一日離也。是月也,以虞易奠⑧。卒哭日“成事”⑩。是日也,以吉祭易喪祭。明日,襯于祖父⑩。其變而之吉祭也,比至于襯,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未有所歸也。殷練而襯,周卒哭而襯,孔子善殷。

【注釋】

①始之者:指生我之父母。

②有禱祠句:禱祠,謂病人垂危之時,其家屬派人祈禱于五祀,以期得神保佑,能夠起死回生。這實際上是明知無濟于事而為之,但卻表現了家屬的竭盡心力的心情。復是招魂,招魂實際上也不能起死回生,只不過是表現了和禱祠相同的心情罷了。

③隱:痛苦。

④飯用米貝:飯,就是含,即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貝,珠、玉之類。身份不同,所含之物亦異。用米、貝,乃據士而言。

⑤食道:生人熟食之道。

⑥銘:指把死者的姓名寫在他生前所用的旗子上,以作為靈樞的標志。

⑦故以旗識(zh了志)之:王念孫說:“識”上還有一“識”字。前一“識”字是“幟”的假借字,后一“識”字是標志之義。

⑧敬之二句:孫希旦認為此二句也是申言銘的。因為身份不同,明漣的采章尺度也不同。孝子應在這方面一絲不茍。

⑨重(ch6ng崇):鄭玄說:“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边@是說重的用處和神主一樣,是暫時作為死者神魂的依憑。重的形制,木制,士重長三尺,上端鑿孔,可以穿繩,以兩扁盛粥,分系繩之兩端。葬后虞祭,周人作主,將重埋掉。

⑩奠:指葬前之祭。奠,置也。葬前之祭,是把撰具置放在地上,故名。

⑥齊(zh。.齋)敬:嚴肅恭敬。

⑩有算:有一定次數。每一踴三跳,三踴九跳,為一節。

⑩懾(y。n允):郁結。

@棄:即爵棄,是周人的祭冠J續葛:在棄上纏以葛續。這是既非純兇又非純吉之服。

⑥辱(x己許):殷人祭冠名。

⑩戳(chU。吸):喝?此指親人去世的三日后孝子無心飲食,只喝點由鄰里給他們煮的粥。大夫以上,則君命食之。主人:死者之子。即孝子。主婦:死者之妻。室老:總管。

⑩反哭:送葬后返歸祖廟之哭。堂:死者生前遇冠婚等事行禮之處。人去堂空,觸景生悲。

⑩室:室是死者生前行饋食祭禮之處。

⑩封:鄭玄說:“封,當為定”。定是下棺。

⑩惠(qu色確):樸實。

⑧贈:以束帛等物送入死者擴中。

④宿:此為肅進之義。虞:祭名。虞是安的意思。下葬后,當天中午迎死者神魄于殯宮而祭之,以安其神魄。尸:見《曲禮上》注釋。留有司句:這是向地神行禮之祭。因為父母埋于此地,拜托地神多加關照。

公以虞易奠:葬前無尸,奠置于地。至虞,始立尸以行祭禮,故曰“以虞易奠”。

④卒哭日成事:卒哭:虞后祭名。停止無時之哭,故名。但仍有朝夕哭。成事:這是卒哭祭時祝辭中的話。意思是說喪祭已經完成,吉祭也從而開始。

霧襯于祖父:襯是祭名,卒哭之次日舉行。這是奉死者神主到祖廟與其祖宗合祭。襯祭講究昭穆。因為祖與孫昭穆相同,所以襯于祖父。襯祭后,當天仍將新死者神主奉回殯宮,即死者生前之正寢,到大祥后才遷神主入廟。

【譯文】

守父母之喪期間,孝子的心情是極其悲哀的。用種種禮節來節制他的悲哀,就是為了順著他悲哀的感情,使他逐漸適應這種劇變。這都是由于君子念及生他養他的父母的緣故:念及生育之恩,如何不悲!念及自己乃是父母之遺體,敢不節哀順變!招魂這件事,是充分表現孝子熱愛父母的一種形式,就像他們病危時的祈禱五祀那樣,千方百計,想要他們起死回生。盼望父母從幽暗的地方回來,這是祈求鬼神的方法。招魂時向著北方呼叫,就是向幽暗中祈求的意思。拜謝吊客與叩頭,都是悲哀中極痛苦的表現;而二者之中,尤以叩頭的痛苦更甚。飯含,用生米和貝殼,這是不忍心讓死者空口;不用活著的人吃的熟食,是采用自然生成的米貝不腐爛的含義。銘,是一種用寫有姓名的旌旗以表明是何人之樞的東西。因為死者的形貌已不復可見,所以用明族來作標志。因為愛他,所以將他的姓名寫到銘上;因為敬他,所以對銘的制作嚴守規格一絲不茍。重,和后來的神主牌的作用是一樣的。殷人做了神主,就將重和主連在一起;而周人作了神主,就將重埋掉了。葬前的祭奠,使用的是質樸無華的撰具,這是因為孝子的悲哀也是毫無掩飾的。只有葬后的吉祭,孝子才盡其敬神之心,使用經過文飾的撰具。不必問神靈是否果真享用祭品,孝子只不過是表現其嚴肅恭敬的心情而已。號哭時捶胸頓足’,這是悲痛至極的表現;但卻規定了一定的次數,這是為了使孝子有所節制,不可亂來。解開上衣露出左臂,去掉異緬而改用麻束發,這是孝子在形貌服飾上的變化。心情憂郁,這是孝子悲哀感情的變化。除去修飾,就是除去華美。露出左臂,用麻束發,這是除去修飾的極端表現。但有時要露出左臂,也有時要掩好上衣,這也是為了節制悲哀。戴著纏有葛續的爵棄舉行葬禮,這是和神明交往的禮節。所以周人戴著爵棄行葬禮,殷人戴著尋行葬禮。在親人去世三天之后,應該設法讓主人、主婦和總管喝些稀粥,因為他們由于悲哀過度已經有三天水漿不入口了,擔心他們病倒。對于大夫以上之家,國君要下令他們必須進食。送葬以后返回祖廟號哭,主人是升堂而哭,也就是回到死者生前遇到冠、婚等事的行禮之處而哭;主婦則是入室而哭,也就是回到死者生前進行饋食供養之處而哭。孝子等人返哭時,親友都要前來慰問,因為這是孝子最悲哀的時刻?;貋硪院?,看不到親人,的任何蹤影了,親人是永遠消失了,有感于此,所以悲痛至極。殷人是在下葬以后就慰問孝子,而周人則是在返哭時前去慰問??鬃诱f:“殷人的做法太質樸了,我贊成周人的作法?!痹嵩诒苯迹^朝北方,這是夏商周三代通行的做法。這是因為鬼神要去幽暗之處的緣故。將棺下入墓穴后,主人將束帛等物放入擴中,這叫做贈。在此之前,祝先回去邀請充任虞祭的尸。返哭之后,主人和有關辦事人員就去查看用于虞祭的犧牲。在孝子從墓地返回的同時,有關人員還要設幾鋪席,在墓的左邊設祭以饗墓地之神。回來后,在正午進行安神之虞祭。下葬的當天就舉行虞祭,是因為孝子不忍心有一天和死去的親人分離。就在這個月,將不用尸的奠改為開始用尸的虞祭。到了舉行卒哭之祭時,祝要致詞說明,喪祭已經完畢,吉祭已經開始。就在這一天,開始以吉祭的禮數代替喪祭的禮數。卒哭的次日,在祖廟舉行柑祭,使新死者的神靈附屬于祖父。在將喪祭變成吉祭,一直到舉行襯祭的過程中,一定要一天接著一天地進行,這是因為孝子不忍心死者的靈魂有一天無所歸依的緣故殷人在周年練祭以后才舉行柑祭,周人則在卒哭以后就舉行柑祭孔子認為殷人的做法較好。

【原文】

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莉執戈①,惡之也,所以異于生也。喪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難言也。

【注釋】

①以巫祝桃莉(】i色列)執戈:據《士喪禮》載與孔疏,是巫執桃枝,祝執莉(即菩帚”可掃除不祥),衛士執戈以護駕。如果是對活人,就用不著巫祝桃前。巫,掌招福餌災者。

【譯文】

國君去吊唁臣子之喪時,要讓巫執桃枝掃除不祥;讓衛士執戈保衛。之所以這樣做之氣,所以和對待活人的禮數不同。辦喪事數,這卻是先王不便子說明的了。祝執答帚,以避邪、是厭惡死人的兇邪另有對待死人的禮

【原文】

喪之朝也①,順死者之孝心也。其哀離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廟而后行。殷朝而殯于祖,周朝而遂葬。

【注釋】

①朝:朝廟。即在葬前先遷樞于祖廟,類似活人將出門,必告知尊者。

【譯文】

在喪禮中,葬前要先朝祖廟,這是順從死者“出必告”的孝心。死者對即將離開故居感到悲哀,所以先到祖考之廟一一辭別而后啟行。殷人是在朝廟以后就將樞殯于祖廟,周人則是朝廟以后就出葬。

【原文】

孔子謂為明器者①,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日明器,神明之也。涂車當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謂為當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②,不殆于用人乎哉?

【注釋】

①明器:中看不中用的隨葬器物。另詳《檀弓上》有關章節。

②俑:用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假人。

【譯文】

孔子認為,用明器殉葬的人,是真正懂得辦喪事的道理的,器物倒也齊備,就是中看而不中用。多么讓人痛心呀!死人而用活人的器物,那豈不近于用活人來殉葬嗎?之所以把殉葬的器物叫做明器,意思就是把死者當作神明來看待的。用泥土做成的車,用茅草札成的人,自古就有,這就是明器的來龍去脈??鬃诱J為,發明用備靈的人,是個心地善良的人,而發明用俑的人則是個不仁的人。用假人殉葬,豈不接近于用活人殉葬嗎?

【原文】

穆公問于子思曰①:“為舊君反服②,古與?”子思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故有舊君反服之禮也。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一退人若將隊諸淵⑧。毋為戎首④,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禮之有⑤?"

【注釋】

①穆公:魯國國君,名顯。魯哀公之曾孫。

②反服:返回故國,為舊君服齊衰三月之服。據《儀禮?喪服》齊衰三月章,有三種情形應為舊君反服:一、退休后為舊君服;二、大夫流放在外,其妻與長子為舊君服;三、大夫光明正大地離開故國,故國尚保留其有關待遇,為舊君服。穆公應是就第三種情況發問。

③隊:音義并如“墜”。

④戎首:率領他國軍隊來攻伐。

⑤又何反服之禮之有:王引之以為“之禮”二字是衍文。又,《孟子?離婁》下“孟子告齊宣王”章之內容與本節相近,不妨參看。

【譯文】

魯穆公向子思請教說:“大夫光明正大地離開故國,故國對他仍然以禮相待,在這種情況下,故國國君死了,大夫奔回故國為舊君服齊衰三月,這是古來就有的禮節嗎?”子思說:“古代的國君,在用人時是以禮相待,在不用人時也是以理相待,所以才有為舊君反服之禮。現在的國君,需要用人時,就像要把人家抱到懷里,親熱得無以復加,不需要用人時,就像要把人家推入深淵,必欲置之死地。這樣對待臣子,臣子不帶領他國軍隊前來討伐就不錯了,哪里還談得上為舊君反服呢?"

【原文】

悼公之喪①,季昭子問于孟敬子曰②:“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③,天下之達禮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④,四方莫不聞矣。勉而為瘩,則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痔者乎哉!我則食食?!?/font>

【注釋】

①悼公:魯君,名寧。哀公之子。

②季昭子:季康子之曾孫,名強。孟敬子:孟武伯之子,名捷。按:此二人乃三桓后代。三桓,又稱“三臣”,即仲孫(孟孫)、叔孫、季孫氏,世代專權的魯國大夫。

③食粥:為君斬衰三年,表現在飲食上,始死,三日不食;既殯食粥;至周年練祭才可正常吃飯。

①不能居公室;不能以事君之禮與國君相處。

【譯文】

魯悼公去世時,季昭子問孟敬子說:“為國君服喪,應該吃啥樣的飯?”敬子說:“應該喝稀粥,這是天下通行的做法。但是我們仲孫、叔孫、季孫三家欺凌國君是出了名的,四方無人不曉。要我勉強喝粥,使身體變得消瘦,也不是辦不到,但是那樣做豈不更加使人懷疑我們的消瘦并非出自內心的悲哀嗎,那又何苦呢!所以我還是照常吃飯?!?/font>

【原文】

衛司徒敬子死①,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斂,經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斂,子游出,紐反哭。子夏曰:“聞之也與?”曰:“聞諸夫子:主人未改服②,則不經。”

【注釋】

①司徒敬子:司徒,②改服:小斂之后,

以官為氏。敬子之名未聞,公子許之后代。

主人以麻括發,首腰著續,謂之改服。、大斂之后,按照喪服的規定服冠衰展,謂之成服。

【譯文】

衛國的司徒敬子死了,子夏前去吊喪,當時主人還沒有舉行小斂,他就戴著紐進去了。而子游前去吊喪,卻是穿著常服。在主人行過小斂之后,子游就連忙出去,戴上續以后才返回號哭。子夏就問子游:“你這種作法是聽到有誰這樣講過嗎?”子游說:“聽老師講過,在主人沒有改服以前,吊客不應戴經。竺

【原文】

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巳①,恭敬之有焉?!庇腥粼唬骸瓣套右缓萌?,遣車一乘,及墓而反②。國君七個③,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font>

【注釋】

①晏子:名嬰,字仲,溢平。春秋時齊國政治家,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著稱。

②晏子一狐裘三句:有若這三句話總的意思是批評晏子節儉過頭,這實際上是不懂禮的表現。?遣車:送葬時載牲體,并在下葬時連同牲體一并隨棺入擴的車子。另參本篇首節注釋。晏子的父親是大夫,死,依禮當用遣車五乘,而晏子僅用一乘。及墓而反:言殉葬之器物太少,所以很快就下葬完畢返回了。

③個:鄭玄說補個,謂所包遣奠牲體之數也。”孫希旦誠“諸侯遣奠大牢(用牛、羊、豬),每牲取三體(指臂、偏、胳),折分為四十九個(個,猶言段、塊),分為七包,一每包七個,包用一車載之,故遣車七乘?!笨偠灾?,遣車數與牲體個數是相應的。

【譯文】

曾子說:“晏子可以說是一個知禮的人了,禮的要害不過是個恭敬,而這一點晏子并不缺乏。”有若說:“晏子一件狐皮袍子穿了三十年,辦理其父喪事時,只用一輛遣車,隨葬器物也少,所以很快就葬畢返回。按規矩來說,國君遣奠所取牲體是七包,遣車也就應是七輛;大夫是五包”遣車應是五輛。晏子全不照規矩來辦,怎么能說他是一個知禮的人?”曾子說:“在國家尚未治理好的時候,君子以照搬禮數的規定為恥。在國人奢侈成風時,君子就應作個節儉的表率;在國人節儉成風時,君子就應作出按照豐數辦事的表率?!?/font>

【原文】

國昭子之母死稱問于子張曰:“葬及墓,男子婦人安位?”子張曰:“司徒敬子之喪,夫子相,男子西鄉,婦人東鄉?!痹唬骸把洌∥恪!痹唬骸拔覇室矎S斯沾②。爾專之?!e為賓焉,主為主焉,婦人從男子皆西鄉?!?/font>

【注釋】

①國昭子:齊國大夫。

②沾:通“規”,看。按:徐仁甫說:當以“毋曰我喪也斯沾”七字為一句。曰,猶謂也。斯沾,視此也。其說亦通。徐說見《檀弓釋滯》,載《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1期。

【譯文】

國昭子的母親去世了,向子張請教說:“出葬到墓地后,男子和婦人應該怎祥就位?”子張說:“司徒敬子的喪事,是我的老師做司儀,男子和婦人分站墓道兩邊,男子面向西,婦人面向東?!眹炎诱f:“??!別這樣”接著又說:“我辦喪事的時候,會有許多賓客來觀禮。司儀由你來當,但是要賓客和賓客在一起,主人一方和主人一方在一起,主人這邊的婦人就跟在男子后面一律面向西?!?/font>

【原文】

穆伯之喪,敬姜晝哭①。文伯之喪,晝夜哭??鬃釉唬骸爸Y矣?!蔽牟畣?,敬姜據其床而不哭②,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將為賢人也,吾未嘗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斯子也,必多曠于禮矣夫!”季康子之母死氣陳哀衣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襲衣何為陳于斯?”命徹之。

【注釋】

①敬姜: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夫死不夜哭,避私情之嫌。②不哭:此處為暫??奁狻?/font>

③季康子:名肥,溢康。季孫斯之子。自魯哀公四年至二十七年執國政。敬姜是康子之從祖母。

①夜衣飛指內衣。小斂之前,先將斂時要用的衣、裊等物陳列于房,內衣雖也需用,但不陳列出來。

【譯文】

穆伯死時,敬姜作為妻子光在白天哭。文伯死時,敬姜作為母親晝夜都哭??鬃釉u論說:“她真是個懂禮的人?!蔽牟罆r,敬姜靠著他的床暫??蘼?,說:“從前我有這個兒子,看他頗有才藝,想著將來會成為二一個賢人,所以也就從來沒有到他辦公的地方去觀察?,F在他死了,朋友眾臣中沒有為他掉淚的,倒是他的妻妾等人為他痛哭失聲。如此看來,這個孩子,在接人待物之禮方面一定多有荒廢?!奔究底拥哪赣H去世了,在陳列小斂所用衣裊時,連內衣也陳列出來了。敬姜說:“婦人不打扮,不敢見公婆,何況現在是外面的客人將要來到,怎么把內衣也陳列在這里呢?”于是下令撤去內衣。

【原文】

有子與子游立,見孺子慕者。有子謂子游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b情在于斯①,其是也夫!"子游曰:“禮有微情者②,有以故興物者③。有直情而通行者④,戎狄之道也。禮道則不然。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⑤,猶斯舞,舞斯溫⑥,溫斯戚,戚斯嘆,嘆斯辟,辟斯踴矣!品節斯,斯之謂禮。人死,斯惡之矣;無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絞裊⑦,設萎霎⑧,為使人勿惡也。始死,酣釀之奠;將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見其饗之者也。自上世以來,未之有舍也,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禮者,亦非禮之警也?!?/font>

【注釋】

①斯:指小孩思念父母,就毫無節制的態意號哭。

②微:約束,節制、

③絲:指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感情。興:起,引發。物:指衰紐一類具體事物。

④有:俞越以為“有”字是衍文。

⑤猶:通“搖”。

⑥舞斯溫:陸德明《釋文》認為這三個字是衍文??追f達說,當時流傳的《禮記》本子,有的有此三字,有的無此三字,取義不同。.⑦絞:斂尸所用的布束帶。表:覆蓋尸體的被子。

⑧萎(i己柳)嬰:簍,已見《檀弓上》注通“柳”。柳是古代柩車上各種裝飾物的總稱。嬰,

【譯文】

有子和子游在一塊兒站著,看見一個小孩子在哭哭啼啼地尋找父母。有子對子游說:“我一向不知道為什么喪禮中有頓足的規定,我早就想廢除這條規定。現在看來,孝子抒發悲哀思慕的感情應該就和這孩子一樣,只要是發自內心,可以想怎么哭就怎么哭,還要什么規定呢!”子游說:“禮的種種規定,有的是用來約束感情的,有的是借外在的事物以引發人們內在的感清的。如果沒有統一的規定,誰想怎么著就怎么著,那是野蠻民族的作法。如果依禮而行則不然。人們遇到可喜之事就感到開心,感到開心就想唱歌。唱歌還不盡興,就晃動身體?;蝿由眢w還不過癮,就跳舞。瘋狂地舞過之后又產生懾怒之心,有了懾怒之心就會感到悲戚,悲戚則導致感嘆。光感嘆還覺得發泄得不夠,于是就捶胸。捶胸還不夠味,那就要頓足了。將這種種感情和行動加以區別和節制,這就叫做禮。人一死,就要被人厭惡;而且死人沒有任何行為能力,人們就要背棄他。所以,制作絞余以掩蓋尸體,設置萎霎以為棺飾,就是為了使人不感到討厭。人剛死的時候,用肉脯肉醬來祭奠他;將要出葬,又設送行的遣奠;下葬以后,還有一系列饋食之祭。雖然從來沒有看見鬼神來享用祭品,但是也并不因此而放棄祭祀,目的就在于不使人們背棄死者。所以,您剛才對禮提出的批評,實在也算不上是禮的毛病。”

【原文】

吳侵陳①,斬祀殺厲。師還出竟,陳大宰豁使于師②。夫差謂行人儀曰③:“是夫也多言,盒嘗問焉?師必有名,人之稱斯師也著’,則謂之何?”大宰豁曰:“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④。今斯師也,殺厲與?其不謂之殺厲之師與?”曰:“反爾地,歸爾子,則謂之何?”曰:“君王尹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

【注釋】

①吳侵陳:鄭玄、孔穎達認為事見《左傳》魯哀公元年(前494年)。②大(i創太)宰豁(Pi痞):大宰是官名,豁是人名。因為《左傳》、《國語》、《史記》都說大宰豁是吳王夫差之臣,所以從宋代的洪邁開始,歷代學者多認為記《禮》者簡冊錯互。具體地說,就是文中凡為“大宰豁”三字者當改為“行人儀”,凡為“行人儀”三字者當改為“大宰豁”。今譯文仍舊。

③夫差(ch。插):春秋時吳國國君。吳王闔間之子。行人儀;行人是官名,掌聘問等外交事宜。儀是人名。

④二毛:頭發斑白的老人。

【譯文】

吳國入侵陳國,砍伐陳國社壇的樹木,殺害染有疫疾的陳國百姓。在吳軍班師退出陳國國境時,陳國派大宰豁出使到吳軍。夫差對行人儀說:“這個人很會說話,我們何不試著考問他一下。凡是軍隊一定要有個好名聲,間問他,人們對我們這支軍隊是怎樣評論的。”行人儀這樣提出問題后,大宰豁回答說:“古代的軍隊在侵伐敵國時,不砍伐敵國社壇的樹木,不殺害對方染病的百姓,不俘獲頭發斑白的老年人。而現在貴國的軍隊,不是在殺害患病的百姓嗎,那豈不要被人稱作殺害患病百姓的軍隊了嗎?”又問:“如果我們歸還侵占的土地,送回俘虜的百姓,你們又將如何評論呢?”回答說:“貴國國君因為敝國有罪而興師討伐,現在又憫憐敝國而加以赦免,這樣的仁義之師,何愁沒有美名呢?”

【原文】

顏丁善居喪①:始死,皇皇焉②,如有求而弗得;及殯,望望焉③,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焉④,如不及其反而息。

【注釋】

①顏丁:魯人。其徐未詳。

②皇皇:六神無主的樣子。

③望望:依戀不舍的樣子。

④慨:神情惆悵。按:《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窮”節與本節有相通之處,可參看。

【譯文】

顏丁在居喪時,把什么時候該有什么樣的悲哀神情掌握得很好:在親人剛去世時礦是六神無主的樣子,好像熱切希望親人死而復生但又辦不到;到了行殯禮時,感到依戀難舍,好像要追隨親人而去而又辦不到的樣子。到了下葬以后,感到悵然若有所失,好像擔心親人的靈魂來不及和他一道回家,因而走走停停地有所期待。

【原文】

子張間曰:“《書》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歡①?!兄T?”仲尼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于家宰三年②?!?/font>

【注釋】

①《書》云句:按引文見今《尚書?無逸》,但文字略有出入。又,本節內容也大致見于《論語?憲問》,可以參看。高宗,殷高宗武丁。

②家宰:家,大也。家宰總領百官,和后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近似。

【譯文】

子張問道:“《尚書》上說:‘殷高宗在三年居喪期間,專心守孝,不發一言一語。等他除服后一開口講話,人們就感到非常喜悅。’確有此事嗎?”孔子說:“怎么會沒有此事呢!要知道,古時候,凡天子駕崩,太子就把國事交付宰相三年,由宰相代為治理,所以可以沒有一句話涉及國事。”

【原文】

知悼子卒①,未葬。平公飲酒②,師曠、李調侍③,鼓鐘。杜賈自外來④,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倍刨樔雽?,歷階而升⑤,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王”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贅!囊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予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⑥。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大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裹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贅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⑦,又敢與知防⑧,是以飲之也?!逼焦唬骸肮讶艘嘤羞^焉。酌而飲寡人!”杜贅洗而揚解⑨。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解,謂之“杜舉”。.

【注釋】

①知淖子卒:知悼子,即晉大夫荀盈。知悼子卒于魯哀公九年(前533年)。本節記事,亦見于《左傳》,但文字有出入,大旨則同。論者以《左傳》所載的可信程度較高。

②平公:晉平公,名彪。飲酒:指私燕。

③師曠:師是官名,即樂師。曠是名,其字子野。李調:平公的嬰臣。④杜贅(ku創塊):平公的膳宰(猶今日之司務長)。《左傳》作“屠蒯”。⑤歷階:一步跨越兩個臺階。

⑥子卯不樂:封在甲子曰死去,萊在乙卯日死去,所以人們把子卯這兩日謂之疾日,也就是忌日,于此兩日停止奏樂,以自警惕。⑦非刀匕是共:刀與匕是食具。共,通“供”。此句猶言不去干本職內的,工作。

⑧防:諫凈君之過失。

⑨解(z川置):酒器?!墩f文》云“解受四升”。鄭玄注《禮器》云:“三升曰解?!?/font>

【譯文】

智悼子死了,尚未入葬,晉平公就自個兒喝起酒來了,另有了

師曠、李調作陪,而且擊鐘奏樂。杜贅從外面進來,聽到鐘聲,就問侍衛說:“國君在哪里?”回答說:“在正寢”。杜贅就急匆匆地往正寢走去,一步兩個臺階地登上堂去,倒了一杯酒,說:“曠,把這杯酒喝下去!”又倒了一杯酒,說:“調,把這杯酒喝下去!"然后又倒了一杯,在堂上向北面坐著自己喝了,然后下堂,快步走了出去。平公喊住了他,命他進來,說:“贅,剛才我以為你或許是存心啟發我,所以沒和你說話。現在我要問你:你為什么要命令師曠喝酒呢?”師曠說:“子曰和卯日,這兩天是國君忌諱的日子,不敢奏樂,以自警惕。現在知悼子停樞在堂,這比國君忌你有諱的子卯之日更加要緊,怎么能夠飲酒奏樂呢?大師,不把這層道理向您報告,所以罰他喝酒?!睅煏缟頌檎茦返钠焦謫枺河譃槭裁疵罾钫{喝酒呢?”杜贅答道:“李調是您寵愛的臣子,責任規勸君過,但卻貪于吃喝,全然不顧國君的違禮之失,所以罰他喝酒?!逼焦珠g:“那么你為什么要讓自己喝酒呢?”杜贅答道:“我是為您服務的宰夫,提供膳羞才是我的本分,現在竟敢越職諫凈國君的過失,所以也應當自罰一杯?!逼焦f:“寡人也有過失,倒杯酒來,也應該罰我一杯?!庇谑嵌刨Z將酒杯洗過,倒了一杯酒,舉起來遞給平公。平公飲畢,對左右侍從說:“即使我死以后,也不要扔掉這只酒杯?!睆哪菚r到現在,凡是向所有的人都獻過酒后,再舉起酒杯遞給國君的動作,就被叫做“杜舉”。

【原文】

公叔文子卒①,其子戍請溢于君②,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③?!本唬骸拔粽咝l國兇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國有難④,夫子以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國之政,修其班制⑤,以與四鄰交,衛國之社櫻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⑥。

【注釋】

①公叔文子:衛國大夫,名拔,一作“發”。衛獻公之孫。

②君:指衛靈公。

③易其名者:指溢號。周代制度,葬后舉行虞祭,虞祭后舉行卒哭之祭,卒哭就要開始避諱,不能再直接稱呼死者之名,而要以溢號稱之。④昔者衛國有難:指衛國發生內亂,衛靈公逃離國都。事詳《左傳》昭公二十年。

⑤修其班制:修,俞褪認為是“循”字之誤。班制:鄭玄說是尊卑之差。

⑥貞惠文子:貞惠文三字是溢號,子是男子的美稱?!畵资杷兑绶ā罚骸巴鈨扔们樵回?,愛民好與曰惠,道德博聞曰文。”三字溢號少見,一般都是一字溢號。記者不稱其為“公叔貞惠文子”而稱之為“公叔文子”,鄭玄說,單稱一個“文”字足以兼之。實際上,對于臣子來說,“文”是最高級的溢號。

【譯文】

公叔文子去世后,他的兒子戍向國君請求賜予溢號,說:“大夫三月而葬,現在葬期臨近,請您賜給亡父一個溢號以便日后稱呼?!毙l靈公說:“從前衛國遇到兇年饑荒,夫子施粥碉濟饑民,這不是愛民樂施的表現嗎,正與《溢法》的‘惠’字相合。從前衛國發生內亂,夫子拚死保衛我,這不正合著《溢法》上的‘貞,字嗎?夫子主持衛國國政,根據禮數的規定,當尊者尊,當卑者卑,以之與四鄰交往,使衛國的聲望沒有受到沾辱,這不是正合著《溢法》上的‘文’字嗎?所以,我們可以用‘貞惠文子’作為夫子的溢號?!?/font>

【原文】

石驗仲卒①,無遭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后者。曰:“沐浴佩玉則兆②。”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③:“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石祁子兆④,衛人以龜為有知也。

【注釋】

①石胎(i創抬)仲:衛大夫,右獵的族人。

②兆:指古人占卜時燒灼甲骨所呈現的預示吉兇的裂紋。

③石祁子:石驗仲的六個庶子之一。

④石祁子兆:當時可能是將庶子六人的名子都刻在甲骨上,而龜兆正好裂向石祁子的名字上。

【譯文】

衛國大夫石騎仲死了,沒有嫡子,只有六個庶子,所以只好用占卜的方法來決定誰做繼承人。卜人說:“要先洗發洗身,然后佩戴上玉,甲骨上才會顯示吉兆?!逼渲械奈迦硕歼B忙洗發洗身,佩戴上玉。而石祁子卻說:“哪里有居父之喪而可以沐浴佩玉的道理呢?”唯獨他不洗發洗身,不佩玉。說來也怪,龜兆卻顯示出石祁子應該做繼承人,因此,衛國人都以為龜兆很靈驗。

【原文】

陳子車死于衛①,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②,定,而后陳子亢至③,以告,曰:“夫子疾,莫養于下,請以殉葬?!弊涌涸唬骸耙匝吃幔嵌Y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李得已,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于是弗果用。

【注釋】

①陳子車:②家大夫:③陳子亢:

齊國大夫。

即下文所說的“宰”。宰是大夫家中的管家。子車之弟。孔子的弟子陳亢。

【譯文】

陳子車客死于衛國,他的妻子和管家計劃用活人殉葬,已經確定了殉葬的人選,就在這時候陳子亢來到了。他們把有關殉葬的事告訴了子亢,說:“夫子有病,沒有人在地下侍候他,我們想用活人來殉葬?!弊涌赫f:“用活人殉葬,是違禮行為。盡管如此,如果一定要有人在地下侍候他養病,誰也沒有他的妻子和管家合適。如果能取消這個計劃,我也愿意取消;如果不能取消這個計劃,那么我想就用你們兩人殉葬吧。”這樣一來,殉葬的計劃也就流產了。

【原文】

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吸寂飲水①,盡其歡,斯之謂孝。斂首足形②,還葬而無撐③,稱其財④,斯之謂禮?!?/font>

【注釋】

①吸(chu己輟)寂:喝豆粥。

②首:原作“手”,據阮元《校勘記》改。

③還(xu6n旋):立即,

④稱(ch色n趁):適合。按:此節內容與《檀弓上》“子游問喪具”節有相通處,可以參看。

【譯文】

子路說:“貧窮真叫人傷心??!父母在世時沒有什么可以供養,父母去世后,又沒有東西可以按規矩辦喪事?!笨鬃诱f:“生前,盡管是粗茶淡飯,但只要總是讓父母高高興興精神愉快,這就可以說是做到孝順了。死后,盡管所有的衣裊僅夠掩藏尸體,而且是斂罷立即就葬,有棺而無撐,但只要是根據自己的財力盡力辦事,也就可以說是合乎喪禮的要求了。”

【原文】

衛獻公出奔①,反于衛,及郊,將班邑于從者而后入②。柳莊曰:叻口皆守社櫻,則孰執羈勒而從③?如皆從,則孰守社翟?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注釋】

①衛獻公:名衍(k己n瞰)。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為其臣孫文子、寧惠子驅逐奔齊,二十六年復國。事見《左傳》。

②班邑:分封采地。班,通“頒”。

③羈勒(d下笛):羈是馬籠頭,勒是馬疆繩。

【譯文】

衛獻公被逐逃亡,后來終于返回衛國復位,來到城郊,獻公想先分封采地給隨從他逃亡的眾臣,然后入城。追隨他逃亡的大史柳莊說:“如果大家都在國內留守社櫻,那么還會有誰馬前馬后地追隨您逃亡?如果大家都追隨您逃亡,那么還會有誰留守社授?您剛一回國就有偏心,恐怕不太好吧!”封賞的事最終沒有辦成。

【原文】

衛有大史曰柳莊①,寢疾。公曰:“若疾革②,雖當祭必告?!惫侔莼祝堄谑唬骸坝谐忌计匾舱?,非寡人之臣,社櫻之臣也?!勚溃埻!辈会尫?,遂以褪之③,與之邑裘氏與縣潘氏,書而納諸棺曰:“世世萬子孫毋變也!”

【注釋】

①大(i創太)史:,周代官名。主掌典法、禮籍、星歷。

②疾革③樓:

(j1急):病危。

向死者贈送衣服曰隧。君隧不可用以襲和小斂,只可用以大斂。

【譯文】

衛國有個大史叫柳莊,臥病在床。衛君說:“如果病情危急,即使是在我主持祭祀時也要立即向我報告?!绷f果然在衛君主持祭祀時去世了,衛君接到報告,就拜了兩拜,叩頭,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請求說:“有個臣子叫柳莊的,他不僅是我個人的臣子,也是國家的賢臣,剛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請求您讓我現在就去?!毙l君沒有脫掉祭服就趕往柳莊家,于是就把身上穿的祭服脫下贈給死者,還將裘氏邑和潘氏縣封給柳莊作采邑,又把這種封賞寫成誓約放進棺里。誓約上寫道:“世世代代子子孫孫,萬代相傳永不改變!"

【原文】

陳乾昔寢疾①,屬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己曰:_“如我死,則必大為我棺,使吾二埠子夾我②。”陳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禮也,況又同棺乎?”弗果殺‘。

【注釋】

①陳乾昔:事跡不詳。有子名尊己,見下文。②嬸子:此指妾。

【譯文】

陳乾昔臥病在床,自知余日不多,于是就向他的兄弟交待后事,并命令他的兒子尊己說:“如果我死了,一定要給我做個大棺材,好讓我的兩個妾分躺在我的兩邊?!标惽羲懒艘院?,他的兒子說:“用活人殉葬,本來就不合禮,何況還要躺在同一棺材里呢?"最終沒有殺父妾以殉葬。

【原文】

仲遂卒于垂①,壬午猶繹②,《萬》入③,去籬④。仲尼曰:“非禮也,卿卒不繹?!?/font>

【注釋】

①仲遂:魯莊公之子東門襄仲。垂:齊國地名。按:仲遂出訪齊國進入齊國后忽然有病,死于垂。本節所記事,見《春秋》宣公八年。

②壬午:據楊伯竣注,壬午是當年的六月十七日。繹:祭名。祭之次日又祭曰繹。據《春秋》可知,壬午的前一日曾在大廟舉行諦祭。

③萬:舞名。即武舞,舞者執干戈而舞。

④籬:舞名。即文舞,舞者執羽吹衡而舞?;墒枪糯軜菲鳎湫嗡频选N奈枧c武舞的一個重大區別是,文舞有聲,武舞無聲。

【譯文】

仲遂死于齊國的垂。、壬午,噩耗已經傳來,可魯宣公并沒有停止繹祭,只不過是在舞蹈時只保留了沒有聲音的武舞,去掉了有樂器聲音的文舞而已。孔子說:“這樣做是違禮的。大臣死,繹祭就應該停止。”

【原文】

季康子之母死①,公輸若方?、?,斂③,般請以機封④。將從之,公肩假日⑤:“不可!夫魯有初⑥,公室視豐碑⑦,三家視桓楹匆。般,爾以人之母嘗巧,則豈不得以⑨?其毋以嘗巧者乎”則病者乎?唁!”弗果從。

【注釋】

①季康子:見本篇上文。

②公輸若:當時的匠師。公輸是氏

若是名。下文所言葬事由他主持,可

J借年少,不甚知禮、

③斂:此指下葬。

④般:公輸班,春秋時著名的巧匠,公輸若的族人。請以機封:建議用他發明的機械來下棺。封,音義皆同“定”。

⑤公肩假:王夫之說是“季氏之族父兄也”。

⑥初:指故事、先例。

⑦豐碑:下棺所用的工具。豐,大也。用大木頭研成,形如石碑,樹立在撐的前后左右。碑上部打個洞作轆護,下棺時,繩子就繞著轆護,眾人按著鼓聲的指揮緩緩將棺縫入墓穴。樹四座豐碑本是天子之禮,魯君膺越用之,故云“視”。

⑧桓楹:也是下棺所用工具?;福彩谴蟮囊馑肌i菏侵印F涫褂梅椒ㄅc豐碑略同。用桓楹作下葬工具本是諸侯之禮,現在是大夫偕越用之。

⑨不得以:鄭玄說“以與已字本同”。

【譯文】

季康子的母親去世了,年幼的公輸若作為匠師主持下葬,公輸般建議用他新設計的機械來下棺。主人正要答應時,公肩假卻說:“不行!下棺的工具魯國有先例:國君比照天子,使用四塊豐碑;仲孫、叔孫、季孫三家比照國君,使用四根木柱。般!你用別人的母親來試驗你的技巧,難道是不得已嗎?如果你不借此機會來試驗你的技巧,就會感到難受嗎?你怎么這樣不懂禮呢!”最終沒有按照他的建議辦。

【原文】

戰于郎①。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②,曰:“使之雖病也③,任之雖重也④,君子不能為謀也⑤,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則既言矣叭”與其鄰童汪畸往⑦,皆死焉。魯人欲勿瘍童汪畸⑧,間于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櫻,雖欲勿瘍也,不亦可乎!"

【注釋】

①戰于郎:郎,當是魯國近郊地名。這是一次齊、魯之戰,《左傳》哀公十一年有記載,唯個別文字有出入。

②公叔禺人:魯昭公之子?!蹲髠鳌纷鳌肮鍎杖恕?。杖:指兵器。保:通“堡”。

③使之:指搖役。

④任之:指賦稅。

⑤君子:指卿、大夫。

⑥我則既言矣:《左傳》在此句下尚有“敢不勉乎”一句,更能滿足文義。

⑦童:原作“重”,據鄭注改。下同。

⑧勿瘍童汪畸:蕩是未成人而死,其喪服降于成人?,F在不按照瘍的規定辦理他的喪事,是要提高其喪事規格。

【譯文】

魯國與齊國在郎交戰。魯國的公叔禺人看到一個扛著兵器的士兵進入城堡休息,就說:“百姓負擔的搖役夠辛苦了,交納的賦稅也夠繁重了,但是大臣們不能為國家出謀劃策,戰士又不能為國犧牲,這是不可以的。我既然這樣講了,我就要努力做到?!庇谑蔷秃袜従拥纳倌晖艋煌几皯饒?,二人都戰死在戰場上。魯國人想不用童子的喪禮而用成人的喪禮對待汪跨,但因沒有先例,就向孔子請教??鬃诱f:“他能拿起武器來捍衛國家,即使不用童子的喪禮來辦他的喪事,不也可以嗎?”

【原文】

子路去魯,謂顏淵曰:“何以贈我?”曰:“吾聞之也:去國,則哭于墓而后行①;反其國,不哭,展墓而入②?!敝^子路曰:“何以處我③?”子路曰:“吾聞之也:過墓則式,過祀則下④?!?/font>

【注釋】

①去國二句:這是不肩負國君使命的“去國”。若受君使命,那就要“君言不宿于家”(《曲禮》上),馬上動身,不得稍有逗留。

②展:周巡省視。③處:安身無咎之道。④祀:鄉里社壇。

【譯文】

子路要離開魯國,對顏淵說:“臨別之際,你有什么話送我呢?"顏淵說:“我聽說,要離開故國,應該先到祖墳上哭某一番再動身;返回故國,就不必哭了,只要到墳上巡視一圈就可以入城?!闭f罷,顏淵又對子路說:“您給我留下什么話讓我安身無咎呢?”子路說:“我聽說,經過墓地就應憑軾致敬,經過社壇就應下車致敬?!?/font>

【原文】

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①,及之。陳棄疾謂工尹商陽曰:“王事也②。子手弓而可?!笔止?。“子射諸!”射之,斃一人,帳’弓③。又及,謂之,又斃二人。每斃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④,燕不與⑤。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font>

【注釋】

①工尹商陽:工尹是楚官名,大約是工官之長。商陽是人名。陳棄疾:楚公子棄疾,共王的兒子。曾率師滅陳,楚人為表彰其功,即以陳棄疾呼之。后自立為王,即楚平王。

②王事也:這是陳棄疾對工尹商陽的激勵之辭。因為商陽仁慈,不忍殺人。

③帳(ch己ng唱):古代盛弓的袋子。此作動詞用。

④朝不坐:朝見國君時,大夫坐于堂上?,士則立于堂下。意思是楚王待己不厚。

⑤燕不與:國君舉行宴會時,大夫坐于堂上,士則立于堂下。不與,猶言沒有坐位。燕,同“宴”

【譯文】

工尹商陽和陳棄疾同乘一輛戰車追趕吳軍,很快地就追上了。陳棄疾對工尹商陽說:“我們可是肩負著國王的使命,您現在可以把弓拿在手里了?!惫ひ剃栠@才握弓在手。陳棄疾又對他說:“您可以向敵人放箭了!”工尹商陽這才射了一箭,射死一人,然后把弓又裝入袋子。又追上了敵人,陳棄疾又對他說了以上的話,工尹商陽這才又射殺了二人。每射殺一人,他都閉上眼睛,不忍心看。他讓駕車的停止追趕,說:“我們都是朝見國君沒有座位,國君設宴沒有席位的賤士,殺死三個敵人,也完全可以交差了。”孔子說:“就是在殺人時,也還是有禮節的。”

【原文】

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會①。諸侯請含,使之襲②。襄公朝于荊③,康王卒④。荊人曰:“必請襲!”魯人曰:“非禮也?!鼻G人強之。巫先拂樞⑤,荊人悔之。

【注釋】

①諸侯伐秦二句:事見《春秋》成公十三年。曹桓公之“桓”,據《春秋》及鄭玄注,當作“宣”。宣是溢號。卒于會,《左傳》作“卒于師”。

②諸侯請含二句:含,飯含。諸侯含曹宣公,這是常禮。而曹人讓諸侯為曹宣公襲(為死者穿衣),這是違禮的,因為襲這件事應由身份相當低賤的祝來做。

③襄公:?魯襄公,名午,成公之子。荊:即楚國。

④康王:?楚康王,名昭??低踝溆隰斚骞四?,見《左傳》。

⑤巫先拂樞:巫先用桃枝拂拭了一下靈樞,以祛除兇邪。按本篇上文云“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莉”。這樣一來,楚國不但沒沾到便宜,反到吃了個啞巴虧。

【譯文】

諸侯聯合起來討伐秦國,曹宣公在聯軍會合時去世。諸侯要求按照禮節為曹君飯含,而曹人卻讓諸侯為曹君的尸體穿衣。魯襄公到楚國訪問,正碰上楚康王去世。楚人說:“請魯君務必為康王的尸體穿衣?!濒攪矫婊卮穑骸斑@樣做是違禮的?!背矫鎴猿址沁@樣做不可,于是襄公就讓巫先用桃枝在靈樞上來回拂拭,以祛除兇邪,而后才為尸體穿衣。楚國人一看這是君臨臣喪之禮,后悔也來不及了。

【原文】

滕成公之喪①,使子叔敬叔吊②,進書,子服惠伯為介③。及郊,為豁伯之忌不入④?;莶唬骸罢?。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將公事?!彼烊?。

【注釋】

①滕成公:滕國國君。魯昭公三年去世。本節記事亦見于《左傳》昭公三年。

②子叔敬叔:即魯大夫叔弓。

③子服惠伯:即魯大夫公子服椒。介:副使。

④鼓伯之忌:忌,忌日。鰓伯,惠伯之叔父。忌日不可做事,敬叔欲忌日過后再進入滕國首都。

【譯文】

滕成公去世,魯國派子叔敬叔去吊喪,并且呈交魯君慰間的禮品單,又派子服惠伯作他的副手。到了滕國郊外,正碰上惠伯的叔父鰓伯的忌日,敬叔就想改日進城?;莶f:“我們來吊喪是公事,不可因為叔父的私忌就耽誤公事?!庇谑蔷瓦M城了。

【原文】

哀公使人吊贅尚①,遇諸道,辟于路,畫宮而受吊焉②。曾子曰:“贅尚不如祀梁之妻之知禮也③。齊莊公襲營于奪④,祀梁死焉。其妻迎其樞于路而哭之哀,莊公使人吊之。對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則將肆諸市朝⑤,而妻妾執。君之臣免于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⑥?!?

【注釋】

①哀公:魯哀公。贅(k叻i塊)尚:人名。王夫之說是“魯士”。②畫宮句:鄭玄說:“行吊禮于野,非?!睋Q言之,對于有身份的人,應到他家行吊禮。

③祀梁:春秋齊國大夫,名殖,字梁。魯襄公二十三年,齊莊公率軍襲營,祀梁戰死。

④營(j。舉):春秋諸侯國名,地在今山東苔縣一帶。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作“隧”。作“隧”是。隧,狹路、險道之意。⑤肆諸市朝:殺死后陳尸示眾叫肆。大夫肆于朝,士以下肆于市。⑥君無所辱命:此指在路上而言。

【譯文】

贅尚出葬親人,魯哀公派人去吊喪,在半道上碰著了,贅尚就讓開道,在地上畫了一個殯宮的平面圖,然后就位接受慰間。曾子說:“贅尚的這種作法,還不如祀梁之妻的作法懂禮呢。齊莊公派人從狹路襲擊營國,祀梁死于戰場。他的妻子在路上迎接他的靈樞,哭得十分悲傷。齊莊公派人去慰問她,她說:‘如果君的臣子祀梁有罪,就應該在市朝陳尸示眾;把他的妻妾也抓起來。果君的臣子祀梁無罪,那么我們還有一所先人留下的破宅院,以在那里舉行吊禮。像現在這樣在半道上吊喪,我可不敢勞您的大駕?!?

【原文】

孺子籌之喪①,哀公欲設撥②,問于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之三臣猶設之?!鳖伭虎郏骸疤熳育堁舢牏?,諸侯循而設疇,為榆沈⑤,故設撥。三臣者廢循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⑥,而君何學焉?"

【注釋】

①游(i0n吞):魯哀公小兒子名。

②撥:鄭玄說:“撥,可撥引循車,所謂綁?!碑斒翘熳?、諸侯柩車上的拉車繩。

③顏柳:不詳。

④龍循:循是殯車,其車轅上畫以龍,故曰龍循。撐疇(d。。到):此掉非棺撐之撐,而是在殯車四周堆積木材,其形似撐。疇,覆蓋。即在棺上蒙以繡有圖案的棺罩。詳參《檀弓上》之“天子之殯也”節注釋。

⑤為榆沈:沈,同“沉”,沉重。吳澄以為榆木木質重,經得起天子、諸侯沉重的樞,所以用來作殯車的車毅。

⑥不中(zh如g眾):不合適。

【譯文】

在辦哀公的少子簿的喪事時,魯哀公想在殯車上加上只有天子、諸侯才可使用的撥,問有若是否可以。有若說:“當然可以了。您的仲孫、叔孫、季孫三家大夫還使用撥呢,您的兒子有何不可?!鳖伭f:“天子的殯車,是車轅上畫著龍,車周圍又積木似停,再加上覆棺的罩子;諸侯的殯車,只加上棺罩。因為他們的殯車是榆木做的,很沉重,所以才特地設撥拉車。三家大夫不敢用天子、諸侯的殯車,卻又使用了只有天子、諸侯才可使用的撥,這是盜用天子、諸侯之禮又走了樣,您何必效法他們呢?”

【原文】

悼公之母死,哀公為之齊衰①。有子曰:“為妾齊衰,禮與?”公曰:“吾得已乎哉!魯人以妻我②?!?/font>

【注釋】

①悼公之母死二句:魯悼公的母親,是魯哀公的妾。按禮,大夫為貴妾服紹麻,天子、諸侯為貴妾無服。、只有為嫡妻才服齊衰。②公曰二句:這是哀公強詞奪理,文過飾非的話。

【譯文】

悼公的母親去世了,哀公為她服齊衰?!凶痈械狡婀郑蛶в兄S刺的口吻問道:“為妾服齊衰,這符合禮的規定嗎?”哀公說:“我這也是沒有辦法呀!魯國人都把她看成是我的妻子?!?/font>

【原文】

季子皋葬其妻①,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請庚之②?!弊痈拊唬骸懊鲜喜灰允亲镉?,朋友不以是棄予,以

吾為邑長于斯也,買道而葬,后難繼也③?!?/font>

【注釋】

①季子皋:即孔子弟子高柴。子皋,《論語》和《史記》作“子羔”。高是正氏,季是以字為氏的另一氏。為權貴孟氏的成邑宰。

②庚:賠償。

③子皋日以下:鄭玄注云:”恃寵虐民?!睋Q言之,仗著后臺硬,拒絕賠償。

【譯文】

季子皋埋葬他的妻子時,踏壞了他人田地里的禾苗,申祥把情況告訴了他,并且說:“建議賠償人家?!弊痈拚f:“孟氏不因為這么一點小事責備我,朋友也不因為這么一點小事而拋棄我,由于我是本邑的長官,就算我同意賠償,買路而葬,只怕此例一開,后人難以照辦呀?!?/font>

【原文】

仕而未有祿者,君有饋焉,日“獻”。使焉,日“寡君”。違而君亮,弗為服也①。

【注釋】

①本節旨在說明仕而未有祿者與國君的關系,還不是君臣關系,而是賓孟關系。

【譯文】

已經擔任一定官職而尚未領取傣祿的人,如果國君送東西給他,不能說是“賜”,而要稱作“獻”;使者向他傳達君命,還得稱國君為“寡君”;如果離開該國而國君去世了,他也不必為國君服喪。

【原文】

虞而立尸,有幾筵①。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已②。既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命于宮日③:“舍故而諱新④?!弊詫嬮T至于庫門⑥。

【注釋】

①虞而立尸二句:虞,祭名。詳見本篇上文注釋。虞祭之前無尸,或幾筵皆無,或有筵無幾。幾是案,筵是席。

②已:語氣詞,略同于“也”。

③宰夫:官名。職掌甚多,掌喪事之戒令是其職掌之一。木鐸(du6奪):以木為舌的大鈴。多用于宣布政教法令時,搖木鐸以引起人們注意。

④舍故而諱新:王夫之說夢“故,謂當桃之廟。廟桃則不復諱。新,新死者?!睋Q言之,高祖以上,年代久遠,親情淡薄,其神主當由祖廟遷入桃廟,其名字也就不再忌諱。

⑤自寢門句:寢門,路門,即諸侯正寢之門。諸侯宮室有三門,寢門是最內層之門。庫門:宮室最外面的門。百官和宗廟都在這里。

【譯文】

從虞祭開始才設尸,才幾案、席子齊備。卒哭以后才開始諱稱死者之名,因為以活人對待他的禮到此結束,而以鬼神對待他的禮從此開始。在卒哭過后,宰夫就手搖木鐸在宮中高聲宣布二,'i日的名諱已經取消了,新的名諱已經開始了?!睆穆烽T一直喊到庫門。

【原文】

二名不偏諱①。夫子之母名“徽在”,言“在”不稱“徽”,言“微”不稱“在”。

【注釋】

①二名不偏諱:此句已見《曲禮上》“卒哭乃諱”節,可參看彼處校注。

【譯文】

兩個字的名,不必都避諱。例如,孔夫子的母親名叫“微在”,說“在”字時就不再說“微”,說“微”字時就不再說“在”。

【原文】

軍有憂,則素服哭于庫門之外①。赴車不載囊帳②。

【注釋】

①素服:指頭戴搞冠。

②囊(g。。羔)帳(ch。ng暢):囊是裝愷甲的袋子,帳是盛弓的袋子。不載囊帳,即不把武器收藏起來,表示要報仇雪恥。

【譯文】

軍隊打了敗仗,國君要率領群臣頭戴搞冠到庫門外痛哭?;貋韴蟾鎽饠∠⒌能嚿系膽鹗慷疾粦盐淦餮b入袋中,以表示還要報仇雪恨的決心。

【原文】

有焚其先人之室氣則三日哭。故曰:“新宮火,亦三日哭②?!?/font>

【注釋】

①先人之室:指宗廟。宗廟焚則祖宗神靈無所依。

②故曰二句:按《春秋》成公三年:。新宮災,三日哭。”為此二句所本。新宮,謂成公父親宣公之廟。災,指火災。幾

【譯文】

如果宗廟被燒毀了,就要哭三天。所以《春秋》上說:“新建的宗廟失火了,成公哭了三夫?!?/font>

【原文】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貢間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①。”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釉唬骸昂螢椴蝗ヒ玻俊痹唬骸盁o苛政②。”夫子曰:“小子識之③,苛政猛于虎也。”

【注釋】

①重(ch6ng蟲):一再,重復。

②苛政:傳統的解釋是暴政。王引之認為政通“征”,征指搖役和賦稅。

③小子:老師對弟子的昵稱。識(zhi志):通“志”,記住。

【譯文】

孔子從泰山旁邊路過,看見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很傷心,就停下了車,俯身憑軾專注地傾聽。然后讓子貢去問那位婦人:“聽您的哭聲,好像接二連三遭到不幸似的?!眿D人住了哭聲回答道,“不錯。過去我的公爹被老虎咬死了,接著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最近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狈蜃訂柕溃骸澳敲礊槭裁床浑x開這里呢?”婦人答道:“因為此地沒有繁重的搖役和賦稅。”夫子對學生們說?!澳銈円涀?,繁重的搖役和賦稅,比老虎還要厲割阿!”

【原文】

魯人有周豐也者,哀公執摯請見之,而曰:“不可①”。公曰:“我其已夫②?”使人問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于民也?”對曰:“墟墓之間,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傻宗廟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茍無禮義、忠信、誠意之心以蒼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注釋】

①而日不可:周豐的身份是士,國君執摯求見是禮賢下士,按照禮數,周豐也應該辭謝,表示不敢當。所以,這個“不可”是禮數的要求,還不能理解為堅決拒絕。

②其:通“豈”。

【譯文】

魯國有個叫周豐的人,魯哀公帶了見面禮要去拜訪他,周豐禮貌地表示不剪當。哀公說:“我豈能就此拉倒嗎?”于是就派人去請教,說:“有虞氏并未教導百姓誠信而百姓卻誠信他,夏后氏并未教導百姓敬重而百姓卻敬重他,他們用的什么辦法才讓老百姓做到了這一步呢?”周豐回答說:“在廢墟墳墓當中,你不教導百姓悲哀百姓也會自然而然地悲哀。在社櫻宗廟之中,你不教導百姓肅敬百姓也會自然而然地肅敬。殷人盛行立誓,而百姓卻開始背叛;周人盛行會盟,而百姓卻開始起疑。如果你自己首先不是用禮義忠信誠厚之心對待百姓,雖執意把百姓團結到一起,百姓難道就不會離散嗎?”

【原文】

喪不慮居,毀不危身。喪不慮居,為無廟也。毀不危身,為無后也。

【譯文】

力、喪事花錢,無論如何不能打出賣祖居的主意。為喪事憔悴,無論如何不能走到危害性命的地步依托之處,后者則是擔心斷了香火前者是擔心祖宗的神靈沒有

【原文】

延陵季子適齊①,于其反也,其長子死,葬于贏、博之間②。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于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斂以時服。既葬而封,廣輪拚坎③,其高可隱也④。既封,左袒,右還其封⑤,且號者三,曰:“骨肉歸復于土,命也⑥。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倍煨?。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禮也,其合矣乎!"

【注釋】

①延陵季子適齊:鄭玄認為這是魯昭公二十七年的事,見《左傳》。延陵季子:吳國公子季札。延陵是他的封邑,因以為號。延陵季子的這次出訪齊國,可能是偕長子同往,所以才會有下文之事。

②贏博:齊國二邑名。贏在今山東萊蕪西北,博在今山東泰安東南。

③廣輪:廣指寬度,輪指長度。

④其高可隱也:鄭玄說:“高四尺。”隱,是人直立時垂手可以按著。⑤右還(xu6n旋):還,通“旋”,即繞圈。古之右旋即今之左轉。古以外手言,今以內手言。

⑥骨肉二句:因人之骨肉是吃土生之物而生,死又復歸于土,所謂從哪兒來還回哪兒去也。

【譯文】

延陵季子到齊國訪間,在回國的路上,他的大兒子死了,就準備葬在贏邑和博邑之間??鬃诱f:“延陵季子是吳國最懂得禮的人?!庇谑蔷颓巴^摩延陵季子如何操辦葬禮。只見墓坑的深度還沒掘到有泉水的地方,斂時用的也是平時穿的衣服。下葬以后又積土成墳,墳的寬度長度正好和墓坑相當;墳的高度,一般人都可以垂手按住墳頂。積土成墳之后,他袒露左臂,向左繞著墳頭轉了三圈,并且一邊號哭一邊高喊:“骨肉又回歸土地,這是自然的規律。至于神魂精氣,那是無所不在的,無所不在的。”這樣做過以后就又重新上路了??鬃诱f:“延陵季子的做法,應該是合乎禮的吧?!?/font>

【原文】

鄭婁考公之喪①,徐君使容居來吊含②,曰:“寡君使容居坐含,進侯玉。其使容居以含③。”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④?!比菥訉υ唬骸叭菥勇勚戮桓彝渚嗖桓疫z其祖。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無所不用斯言也⑤。容居,魯人也,不敢忘其祖?!?/font>

【注釋】

居擲婁考公:鄭婁是春秋時國名。見《檀弓上》注。考公,鄭玄說有的本子作“定公”。實際上作“定公”才對。顧炎武《日知錄》有考證。②徐君:春秋時徐國國君,時潛稱王,自比天子。容居:徐國的大夫。③寡君使容居坐含三句:這是天子遣使吊含諸侯的口氣,所以被主國有司拒絕。因為諸侯可以含諸侯,而諸侯之大夫沒有資格含諸侯。④易則易四句:鄭玄說:“易,謂臣禮。于,謂君禮。雜者,容居以臣欲行君禮,徐自比天子,使大夫敵諸侯,有司拒之。”

⑤無所不用斯言:謂總是用此天子口吻對諸侯講話。

【譯文】

鄭婁在為定公辦喪事時,徐國國君派容居來吊喪,并行飯含之禮。容居以天子所遣使者的口氣說道:“敝國國君派我來跪著行飯含之禮,致送侯爵所含的玉璧?,F在請讓我來行飯含之禮?!编崐涞慕哟藛T說:“勞駕各國諸侯屈尊來到敝國,如果派臣子來,我們就以臣禮相待;如果國君親來,我們就以君禮相待。派來的是臣子卻企圖得到國君的禮遇,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比菥訜o所收斂地回答說:“鄙人聽說,作為臣子就不敢忘掉國君,作為子孫就、不敢忘掉祖先。過去我們的先君駒王對西方進行討伐,還渡過了黃河,他一貫都是用這種口氣講話的。鄙人雖然魯鈍,但也不敢忘掉祖先是怎么講話的?!?/font>

【原文】

子思之母死于衛①,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廟。門人至,曰:“庶氏之母死②,何為哭于孔氏之廟乎③?”子思曰:“吾過矣!吾過矣!”遂哭于他室。

【注釋】

①子思之母死于衛:其母又改嫁到衛國子思之母是所謂“嫁母”。即子思的父親孔鯉死后,可參見《檀弓上》“子思之母死于衛”

②庶氏:鄭玄認為庶是子思之母改嫁的夫家的姓。王夫之認為言他家”。

③何為句:因為子思之母和孔氏家族已斷絕關系。節注釋。“庶氏,猶

【譯文】

子思的母親在父親死后改嫁到衛國,現在去世了,派人來向子思報喪,子思就到家廟去哭。他的弟子見到了,說:“人家姓庶的死了母親,為什么您卻跑到孔氏的家廟來哭?”子思說?!拔义e了!我錯了!”就連忙跑到別的房間去哭。

【原文】

天子崩,中男女服③;三日,祝先服①;五日,官長服②;七日,國三月,天下服④。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為棺撐者⑤,斬之。不至者,廢其祀,勿吐其人。

【注釋】

①祝先服:祝先服杖。因為祝佐含鹼,首先體力不支。

②官長服:官長,猶言百官。此“服”字亦是服杖之義。

③國中男女服:國中男女,指瓷內庶民。服,指服齊衰三月之喪服。

④天下服:指諸侯及其大夫為天子穿孝服。諸侯服斬衰,其大夫服蟋衰。

⑤虞人:掌山澤之官。百祀:指哉內百縣的神社。神社的樹木平常就得到保護,年深日久,高大質堅,適于作棺撐。

【譯文】

天子去世以后,第三天,祝首先手持喪杖;第五天,百官手持喪杖;第七天,瓷內的庶民穿上當穿的喪服;三月,諸侯及其大夫各服應服之服。虞人負責從瓷內所有神社的社樹中挑選最適宜于作棺掉者,把它們砍伐下來。對于不肯獻出木材的地方,要把當地的社神廢掉,殺掉當地的長官。

【原文】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①。有餓者蒙袂輯屢②,貿貿然來③。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暖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暖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元曾子聞之,曰:“微與?其,磋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注釋】

①食(s了四)之:給他吃。

②蒙袂:王夫之說:“蒙,蔽也。蒙袂者,手垂而不能舉,袂覆蔽手也。”輯展:陳潞說是因困憊而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③貿貿然:陳滯說:垂頭喪氣之貌。

④磋(ji。街)來:嘆詞。來是語助,無義。

【譯文】

齊國發生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造飯,以備施舍給過路的饑民。有一個饑民,無力地垂著雙手:_走路一瘸一拐的,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走了過來。黔敖左手端著飯,右手端著湯,用可憐的口氣喊道:“喂!吃吧!”那個饑民瞪起眼睛望著他,說:“本人正是由于不吃這種沒有好聲好氣的飯才落到這步田地的。”黔敖聽了連忙表示道歉,但那饑民還是堅持不吃,因而餓死了。曾子聽說了這件事,說:“這恐怕不大對吧?人家沒有好聲好氣地叫吃,你當然可以拒絕;但是人家既然道了歉,也就可以吃了?!?/font>

【原文】

鄭婁定公之時①,有拭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②,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嘗學斷斯獄矣:臣拭君,凡在官者殺無赦;子拭父,凡在宮者殺無赦。殺其人,壞其室,垮其宮而豬焉③。蓋君逾月而后舉爵④?!?/font>

【注釋】

①鄭婁:見前注。定公:名攫且,魯文公十四年即位。

②瞿然:驚駭貌。失席:離開席位。形容驚懼、驚訝。

③垮(w。污)其宮而豬焉:把住室的地基挖掘成瑞棄直灌滿水豬,通“儲”,使水停聚在某處。這種作法是向人們昭示此處曾住過大逆不道之人。

④蓋君句:這表示國君也在自我貶損。

【譯文】

擲婁定公在位的時候,有子殺其父的事情發生。有關官員將此事報告給定公,定公驚駭地離開了席位,說:“這和寡人的沒有教育好也有關系?!庇终f:“我曾學過怎樣審斷這種案子:如果是臣殺其君,那么,凡是國家的官員無論其職位大小,都有權利把他殺掉,決不寬?。蝗绻亲託⑵涓福敲?,凡是家庭成員無論其輩分高低,都有資格把他殺掉,決不寬恕。不僅要把兇手殺掉,還要拆毀兇手的住室,將其地基挖成個大坑,然后再灌滿水。國君也得過了這個月以后才能舉杯喝酒?!?/font>

【原文】

晉獻文子成室叭晉大夫發焉②。張老曰:“美哉輪焉③!美哉免焉叭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蔽淖釉唬骸拔湟驳酶栌谒?,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于九原也⑤。”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煩善禱⑧。

【注釋】

①獻:王夫之認為是衍文。文子:即晉卿趙武。文是其溢。?②發:王夫之說:“發,啟也,始也。”

③輪:高大。

④奧:通“煥”,光輝燦爛。

⑤全要(y。。腰)領:謂不被刑戮而善終。要,古“腰”字。領,頸也。古代的死刑有腰斬和斬首兩種。九原:原作“九京”,據鄭玄注改。九原是地名,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其地在今山西新絳縣北。按照古禮,受刑戮者不能入祖墳。

⑥君子句:善頌:指張老的致辭。因為張老在其贊美的話里寓有善意的規勸(規勸其知足而止)。善禱:禱是祈福。善禱是指趙武的答辭。趙武聽出張老的話外之音,就接住其話頭,表示已經心領神會。

【譯文】

晉國趙文子的新居落成,晉國的大夫都去參加落成典禮。張老致辭說:“這高大的新居多么漂亮呀!這燦爛的新居多么漂亮呀!從此以后,主人就可以在這里祭祀奏樂,在這里居喪哭泣,在這里和僚友及族人聚會宴飲了。”文子致答辭說:“我能在這里祭祀奏樂,在這里居喪哭泣,在這里和僚友族人聚會宴飲,這表明我將善終,有資格進入九原的祖墳?!闭f完后就朝北面再拜叩頭表示感謝。懂禮的君子說,他們一個善于贊美,一個善于祈福。

【原文】

仲尼之畜狗死①,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于其封也②,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馬死,埋之以帷。

【注釋】

①畜狗:看家狗。古代的狗可分蘭種,打獵用的田犬,看家用的守犬,專供肉食的食犬。

②封:鄭玄說:“封,當為定?!倍?,此指埋入土內。

【譯文】

孔子養的看家狗死了,讓子貢拖出去埋掉,還吩咐說:“我聽說過,破舊的帷慢不要丟掉,因為可以用來埋馬;破舊的車蓋也不要丟掉,因為可以用來埋狗。我很窮,沒有破舊的車蓋,但你在埋狗的時候,也得用一張席子裹著,不要讓它的頭直接埋在土里。”至于為國君駕車的馬死了,埋的時候得用帷慢裹好。

【原文】

季孫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與子貢吊焉,閣人為君在①,弗內也②。曾子與子貢入于其廄而修容焉。子貢先入,閣人曰:“鄉者已告矣?!痹雍笕?,閣人辟之d涉內雷叭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叭君子言之曰:“盡飾之道,斯其行者遠矣?!?/font>

【注釋】

①閻(h。n婚)人:

②內(n己納):“納”

看門的人。的古字。

③內雷(110溜):寢門的屋檐滴水處。

④公降一等:公,指魯哀公。降一等,指從昨階上走下一級臺階。

【譯文】

季孫的母親去世了,魯哀公前去吊喪。曾子和子貢也去吊喪,但守門人因為哀公在里面,不讓他們進去。曾子和子貢就進到馬房里把自己的儀容修飾了一番,然后再去。子貢先進去,守門人說:“剛才已經往里通報了?!痹雍筮M去,守門人則已經把路讓開。二人走到寢門的屋檐下,卿大夫都連忙讓位,哀公也從昨階上走下一個臺階,作揖,請他們就位。君子議論這件事情說:“盡力修飾儀容的作法,對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很有作用的。”

【原文】

陽門之介夫死①,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②。晉人之規宋者,反報于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說③,殆不可伐也?!笨鬃勇勚?,曰:“善哉規國乎1《詩》云:‘凡民有喪,扶服救之④?!m微晉而己,天下豈孰能當之?”

【注釋】

①陽門:宋國都城的城門名。介夫:披甲的衛士。

②司城:官名。即司空,掌營造城郭等事。宋國因避宋武公諱,改稱司城。子罕:即宋國正卿樂喜。

③說(yu色悅):古“悅”字。

④《詩》云二句:見《詩?鄴風?谷風》。扶服(P。f。甸旬),今《詩》作“甸旬”,音義皆同。扶服本義是伏地爬行,引申為盡力。

【譯文】

宋國都城陽門的一個衛士死了,司城子罕到他家去吊喪,哭得很傷心。晉國潛伏在宋國的一個探子偵探到這種情況,就回國向晉侯報告說:“陽門的一個小小衛士死了,而子罕這樣的大官親自臨吊,哭得很傷心,這種作法很得民心,恐怕宋國不是好欺負的。”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這個探子真會刺探國情??!《詩經》上說:‘凡是鄰里有了災禍;都要盡力去幫助他們。’宋國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育豈但是晉國不敢欺負宋國,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一個敢和宋國為敵的國家?!?/font>

【原文】

魯莊公之喪,既葬,而經不入庫門①。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

【注釋】

①魯莊公三句:據《左傳》,魯莊公在位三十二年而死,太子般立。當年十月,慶父作亂,使人殺掉太子般,另立莊公庶子啟方為君,是為閡公。閡公時年八歲。由于權臣作亂,公室微弱,魯莊公的喪禮未能按照正常的禮數來辦。續:指孝服。這是以局部代全體的修辭手法。下文的“麻”與此同理。庫門:魯國宮門的最外邊的一層門。魯有三門,自外向內,是庫門、難門、路門。

【譯文】

辦魯莊公的喪事時,下葬以后,閡公就除去了孝服,吉服返回宮內,正君臣之位,以防權臣繼續作亂。而士大夫們在卒哭以后也脫去了孝服,吉服進宮上班。

【原文】

孔子之故人日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撐①。原壤登木曰②:“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③?!狈蜃訛楦ヂ勔舱叨^之。從者曰:“子未可以已乎④?”夫子曰:“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⑤?!?/font>

【注釋】

①沐撐:修治撐材。

②登木:以手叩擊撐材。

③女:通“汝”,你。

④從者曰句:原壤居喪而歌,甚為無禮,故從者有此語。巳,止,指停止往來,絕交。

⑤夫子曰句:《論語?微子》;“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與此節之夫子曰云云有相通處,可參而觀之。

【譯文】

孔子有個老朋友叫原壤,他的母親去世了,孔子幫助他修治撐材。原壤敲著撐材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用唱歌來表達內心的感情了!”于是唱道:“這撐材的文理就像貍頭上的花紋那樣漂亮,我真想握著你的手來表達我內心的喜悅。”孔子裝作沒聽見的樣子就走過去了,孔子的隨從卻說:“此人這般無禮,您還不和他絕交嗎?”孔子說:“我聽說,親人總任是親人,老朋友總歸是老朋友。”

【原文】

‘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①。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②,吾誰與歸③?”叔譽曰:“其陽處父乎④?”文子曰:“行并植于晉國⑤,不沒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其舅犯乎⑥?”文子曰:“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我則隨武子乎⑦!利其君,不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晉人謂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⑧,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所舉于晉國管庫之士,七十有徐家,生不交利,死不屬其子焉。

【注釋】

①趙文子:見本篇上文注。叔譽:即叔向,晉國賢大夫。氏羊舌,名腫(xi西)。九原:晉國卿大夫墓地所在地。詳本篇上文注。

②作:站起來。指復活。

③吾誰與歸:我贊許和愛戴誰呢?與,贊成。歸,歸向?!罢l”是“與歸”的前置賓語。此齊沖天說,見《訓話學教程》。

④陽處父:晉襄公的大傅,性格剛直,但缺少計謀,后為狐射姑所殺。⑤并植:《國語?晉語八》作“廉直”,韋昭注云:“廉直,剛而無謀。”此處的“并”字,王念孫認為是“兼”的誤字,而“兼”與“廉”通。植,通“直”。

⑥舅犯:見本篇上文。舅犯追隨公子重耳流亡,將返回晉國時,為謀自保,有意要挾晉文公。詳《左傳》嘻二十四年。

⑦隨武子:即晉國大夫士會,也稱范會。隨和范都是他的采邑。

⑧中:身軀。退然:柔弱的樣子。

【譯文】

趙文子和叔譽一道在九原巡視,文子說:“這墓地中埋葬的死者如果能夠復活,你最贊成和愛戴他們中的哪一位?”叔譽答道:“大概是陽處父吧?”文子說:“陽處父在晉國身為大傅,卻剛強而無計謀,不得善終,他的智慧叫人不敢恭維,”叔譽又說:“那么舅犯可以嗎?”文子說:“舅犯在考慮自己的利益時就不顧及國君,他的仁愛也叫人不敢恭維。我最贊許和愛戴的人是隨武子,他既能為國君利益考慮,也能兼顧個人利益;他既能為自己打算,又不忘掉朋友?!睍x國人都認為文子的評價很恰當。文子的身體柔弱得好像連衣服都馱不動,講起話來遲鈍緩慢得像難以出口。他為晉國舉薦的管理倉庫的官員多達七十余人,但在他生前卻從來不和他們在錢財上有交往,死后也不把孩子托付給他們。

【原文】

叔仲皮學子柳①。叔仲皮死,其妻魯人也,衣衰而繆紐②。叔仲衍以告③,請縛衰而環經④,曰:“昔者吾喪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蓖?,使其妻縛衰而環紐,。

【注釋】

①叔仲皮:魯國公族叔孫氏的族人。學(xj加效):教。子柳:叔仲皮之子。

②衣衰:即齊衰。因為齊通糾)續:將麻紐纏于腰部,

“裔”,而“衣”乃“裔”之壞字。繆兩端的接頭部分如有多余,打個結,不使下垂???,通“糾”,糾結。

③叔仲衍:鄭玄說可能是叔仲皮之弟

④縛(s畝碎)衰:一種喪服??`是線比較細而織得比較稀的麻布。環續:這是吊服的首經。用麻繩繞成一個環,首尾相連。按:縛衰環經較齊衰繆經服輕。

⑤使其妻句:鄭玄認為著此種喪服不合禮。另外,本節人物之所指及其關系,眾說紛紜,今從鄭玄之注。

【譯文】

叔仲皮平時教他的)】子子柳學習。仲叔皮去世了,他的兒媳婦雖然是個粗人,但也知為公公服齊衰糾經。叔仲衍以為不當著此喪服,就把他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侄兒子柳,讓子柳督促她改穿縛衰環續,并且說:“從前我為去世的姑姑、姊妹就是穿這種喪服,也沒有人阻止我不讓穿?!弊恿氐郊依?,就叫他的妻子改服縛衰和環紐。

【原文】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①,聞子皋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縷,兄則死而子皋為之衰②。”

【注釋】

①成:魯邑名,在今山東寧陽縣東北。成,也寫作“娜”。②成人曰三句:前二句是比方,是說兩件東西互不配套,互不相干,應當有的東西卻沒有。例如蠶吐絲作繭,繭須有筐來盛,但卻偏偏沒筐,倒是螃蟹有筐(其背殼似筐),二者互不相干。范:指蜂。蜂頭像冠一樣。蟬有縷:縷是冠纓打結后下垂的部分。蟬的詠在腹下,有似冠帶之縷。兄則死句:是說此人穿孝不是出于內心,等于是為子皋穿孝。

【譯文】

成邑有個人,他的哥哥死了卻不愿為哥哥穿孝服,后來聽說子皋將要來當邑宰,怕被怪罪,這才連忙穿上孝服。當地人就編了首歌謠諷刺此人,唱詞是:“蠶兒會吐絲,而螃蟹有筐子;蜂兒有帽子,而蟬兒有冠帶子。是哥哥死了,卻為地方長官穿孝衣?!?/font>

【原文】

樂正子春之母死①,五日而不食②。曰:“吾悔之,自

吾母而不得吾情③,吾惡乎用吾情?"

【注釋】

①樂正子春:曾子弟子。已見《檀弓上》。

②五日句:按照禮的規定,應三日不食,子春超過了兩夭。③情:學者多解釋為感情、真情。愚以為此“情”當作“禮”來講。所謂圣人緣情設禮,禮即情也。

【譯文】

樂正子春的母親去世了,他一連五天沒有進食,超過禮的規定兩天。事過之后,他說:“我真后悔越禮行事。連辦我母親喪事我還不守禮的規定,那么還有什么事情上我會依禮而行呢?"

【原文】

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①,曰:“天久不雨)吾欲暴馗而奚若②?”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與?"“然則吾欲暴巫而奚若③?”曰:“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則奚若④?"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亮,巷市三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⑤?”

【注釋】

①縣(xu6n懸)子:人名。見《檀弓上》。然:猶“焉”。②暴(P。曝):曝的本字,曬也。馗(w。ng汪):身體有殘疾的人。按:暴馗的目的是希望上天哀憐而下雨。

③巫:負責和神打交道的人。此指女巫。女巫日巫,男巫曰現(x了席)。暴巫的目的與暴馗同。

④徙市:即罷市。罷市以后,民間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必須交易者,在曲巷中進行。是罷市導致巷市。

⑤不亦可乎:縣子認為徙市的作法還差不多,因為其中含有國君自責之意。按《呂氏春秋?順民》記載,湯之時,天下大旱,商湯乃以己身為牲,禱于上天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币嗤醋载焸湟郧笥暌?。

【譯文】

天氣干旱,穆公把縣子召來請教說:“天久不雨,我想把有殘疾的人拉到烈日底下去曬,不知尊意如何?”縣子說:“天久不雨,乃暴曬有殘疾的人以求雨,這種作法太不人道了,恐怕不可以吧?"穆公又說:“那么暴曬女巫如何?”縣子說:“天不下雨,而寄希望穆諸于愚蠢的婦人,用這種方式求雨,不是也太不切合實際了嗎?”公又說:侯去世,“那么罷市又如何?”縣子說:“天子去世,罷市七日;罷市三日。用罷市的辦法求雨,還不失為可行的辦法。”

【原文】

孔子曰:“衛人之襯也①,離之。魯人之柑也,合之善夫②!”

【注釋】

①襯:此指夫婦合葬。

②善夫:鄭玄說:“善魯人也。柑葬當合也?!卑础对?王風?大車》:“谷則異室,死則同穴?!惫龋^生也。

【譯文】

孔子說:“衛人的合葬,是夫婦各自一個墓穴,中間有土相隔。魯人的合葬,是夫婦共用一個墓穴。魯人的合葬方式很好?!?/font>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阳县| 张家界市| 栖霞市| 定襄县| 石家庄市| 富蕴县| 普陀区| 平遥县| 宁蒗| 泗洪县| 珲春市| 中牟县| 寿光市| 盖州市| 科技| 黔西县| 松桃| 五常市| 汝城县| 璧山县| 木兰县| 安图县| 德保县| 城固县| 满洲里市| 旺苍县| 麻阳| 桐庐县| 辽源市| 武陟县| 吴川市| 绵阳市| 且末县| 馆陶县| 宜兴市| 厦门市| 临朐县| 太仆寺旗| 普洱| 平凉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