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經是中國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經籍和佛道經典。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經籍的石經有七種:
一、熹平石經:漢靈帝熹平四年在洛陽太學開刻,共46塊,包括《易》石經、《禮》、《春秋》等七種。
二、正始石經:曹魏正始二年在洛陽開刻,用古文、隸書、篆書等三種文字刻成,又稱《三體石經》,經文有《尚書》、《春秋》。
三、唐開成石經:唐文宗大和七年在長安開刻,用楷書刻成《易》、《書》、《詩》“三禮”等十二經。
四、蜀石經:五代后蜀用楷書刻《易》、《書》、《詩》“三禮”等于成都,并有注,是歷代石經中僅有的。
五、北宋石經:北宋用楷體,篆體刻《易》、《書》、《詩》等于汴梁,又稱《汴學石經》或《二體石經》。
六、南宋石經:宋高宗于紹興十三年刻《易》、《書》、《詩》、《左傳》等于臨安,共二百石,現存七十余石。
七、清石經:乾隆五十六年刻十三經于北京,共一百九十石。
其中,東漢熹平年間《熹平石經》、三國魏正始年間《正始石經》與唐文宗開成二年《開成石經》為我國古代刻儒家經籍最為著名的三大石經。另外,刻佛經約始于北魏之末,盛于北齊,北周,以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經最為有名,所刻石經最多為《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