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一些身心靈課程的人會經常聽到這種說法,你要跟金錢的關系好,才容易獲取財富。那么是什么決定我們跟金錢的關系呢?答,是童年父母如何回應我們的欲望,決定了我們跟金錢的關系。
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取財富的容易程度,取決于童年父母滿足他的痛快程度。富養出來的孩子,總是更容易獲得成功,同時卻不執著于物質成功,還會有品味有追求,去創造精神世界的豐盛。
一個人對獲取財富的信心,對于人際關系的信心,取決于童年對于得到父母回應的信心。
如果童年我們總是聽到: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男孩子要窮養,長大更有出息
賺錢不容易,要懂得珍惜
每一分錢都浸透著汗水
那么我們成年后的人生:
不經意的搞砸好的發展機遇
總是選擇辛苦賺錢又少的工作
高品味的東西不敢痛快買,低品質的囤了一堆又不愿意用
滿足自己欲望的時候,充滿了羞恥感
一堂課看清真相:
心窮窮三代,富養富終身
如何回應孩子的欲望,確保孩子未來人生可以輕松豐盛?
作為已經被摧殘了的成年人,我們又如何做自己的好父母,重新富養自己,讓自己跟金錢的關系順暢流動起來,輕松獲取財富,享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豐盛?
李雪說:如果你是我的資深老粉,這堂課的核心內容,在我的書《當我遇見一個人》中,都已經有體現,聽課當是我的聲音陪著你走走吧;如果你對李雪這個家伙還不熟悉,課程內容可能有些毀三觀,對于頭腦一直深信不疑的信念系統,或許是個較有沖擊力的挑戰。我的聲音不夠渾厚,中氣不足,但我的心是會連接著你內心深處原始的、柔軟的、孩童的部分,講與TA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