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中瑩先生的《重塑心靈》(部分 )(1)

李中瑩先生的《重塑心靈》(部分 )
第一章:介紹
NLP
是什么? [已有]
NLP
的歷史。 [已有]
三贏與均衡成功
NLP
的前提假設 [已有]
NLP
的一些基本

    第二章:我們的腦是怎樣工作的 [已有]
第三章:與這個世界的聯系
第四章:內感官——運用大腦工作的模式
第五章:大腦儲存經驗記憶的方式
第六章:理解層次——認識大腦處理事情的模式
第七章:身份——人生的定位
第八章:信念系統——處理世界事物的依據
第九章:信念系統的提升 [已有]
第十章:情緒智能 [已有]
第十一章:提升內心的力量 [已有]
第十二章:文字語言(此章談檢定模式,并稍提及提示模式)
第十三章:人際關系與溝通
第十四章:提升工作效果
第十五章:人生策劃 [已有]
 
NLP是對人類主觀經驗的研究。

 
    我們如何創(chuàng)造出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我們怎樣選擇傳人腦里的資訊,我們怎樣認知這些資訊,我們怎樣儲存這些資訊,怎樣把這些資訊與其他在儲存中的資訊融合,以及怎樣運用它們?
 
  1.NLP的中心學問是“模仿”

    NLP的起源是研究卓越人士特別成功的原因,把結果化成一套一套的技巧程序,使其它人也可以成為卓越人士。所以,NLP的基礎是“模仿”,不只是模仿他人,還模仿自己:去發(fā)現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如何工作,運用同一模式去使某些事的效果更好。

  有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產生了使自己很痛苦的情緒,例如車禍中的傷者對汽車的憎恨,被遺棄的男女對異性的憎恨等。從NLP的角度看這些事,當事人的大腦是從一次經驗中制造出這份情緒,應該可以在另一次經驗中化解這份情緒。NLP的方法是找出這個人的大腦如何儲存帶有正面情緒的經驗,然后用同一邏輯改變事故儲存在這個大腦中的模式,這樣這個人的痛苦情緒便會消除。

  所有這類負面情緒,都來自于潛意識中的保護機制,使得當事人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懂得保護自己。當然,這個機制往往使當事人不能過正常的生活,人生所得更少。同時,每次經驗都有其價值和意義,能使當事人成長得更好。NLP的技巧能夠使得這份價值和意義與事故帶來的負面情緒分開:價值意義可以永遠保留,當事人也可以維持同樣的保護機制,而事故帶來的負面情緒無須保留,可以去掉。
  用同樣的態(tài)度,NLP研究出“大腦如何運用”這方面的很多知識,繼而發(fā)展了種種技巧,配合大腦運用的模式去選擇思想、語言和行為,幫助一個人本身的提升,以及對他身邊的人作出更正面的影響。例如:
  ·在處理事情方面,我們如何能把大腦中紛繁的資料更有效地歸納,因而認為事情的根源和解決的方向。(請參考書中“理解層次”這部分)
  ·在溝通人際關系方面,每一個人獨特的思考模式如何參在外表快速了解,怎樣能夠有效地與對方配合。(請參考書中“內感官”部分。)另外,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個人使用怎樣的語言、聲調和身體語言最能使得對方接受自己?(請參考書中"人際關系溝通"部分。)
 
  ·在語言運用方面,一個人困擾的來源如何從他的說話中偵得和怎樣助他擺脫困擾。(請參考書中“檢定語言模式”部分。)
  ·在推動激勵方面,一個人內里的失去機器是怎么一回事.如何使自己更積極。(請參考書中“信念系統”部分。)
  由此可見,NLP為每一個接觸它的人提供一些實際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使之更經常地達到自己能力的頂峰,無論在個人發(fā)展、事業(yè)工作,或者與人相處方面都能有顯著的提升。
 2.NLP三個字母代表的意思
 NLP為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縮寫,三個單詞分別代表以下的意思:
 Neuro(腦神經),意為“身心”,指的是 

·我們的頭腦和身體經由我們的腦神經系統聯結在一起。

  ·我們的腦神經系統控制我們的感覺器官去維持與世界的聯系。

  lnpJistic(語法),指的是

  ·我們運用語言與別人作出相互影響,經由姿勢、手勢、習慣等無聲語言顯示我們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內心種種狀態(tài)。

  ·我們的頭腦與身體之間的聯系機制所用的語言模式。

  Programming(程式),指的是

  ·借用計算機科學語言指出我們的意念、感覺和行為只不過是習慣性的程式,可以經由提升我們"思想”.的軟件而行以改善。

  ·憑借改善我們思想和行為的重復程序,我信便能在行動中取得更滿意的效果。

  故此,我認為NLP也可以解釋為研究我們的大腦如何工作的學問。知道大腦如何工作后,我們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從而使人生更成功快樂。也因此,我把NLP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

  3.美國科羅拉多州給NLP的定義

  關于人類行為與溝通程序的一套詳細可行的模式。雖然它本身并非一套心理治療法,NLP的重要法則可以被運用于了解人類經驗和行為,和使之有所改變。NLP曾被運用于治療方面,結果是一套效果強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夠在人類的行為和能力方面做成廣泛和長久的改變。NLP專注于修正和重似熊的設計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靈活和能力。

----------------------------

腦的運作

腦 的 運 作
 
    既然NILP由“N”字開始,讓我們先去了解一下我們的腦是怎樣運作的。這一章從“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這個角度深入淺出地介招一些腦神經學的基本知識。

 
2.1腦神經系統

腦神經系統,根據功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把體外的訊息資料傳入腦中,稱為感覺神經系統。

第二部分,處理、儲存和驅動身體作出回應,即頭腦中腦的絕大部分,稱為中樞神經系統。

第三部分,驅動肌肉、內臟和腺體,即把腦中作出的決定付諸實行的部分,稱為運動神經系統。這部分也包括自主神經系統,它的作用是使整個人進入或者解除備戰(zhàn)和作戰(zhàn)狀態(tài)。自主神經系統在第一部分也有存在。

三個部分神經細胞的溝通依靠兩個因素:

一是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網絡。腦神經系統共有約1000億個腦神經細胞,這個數字每個人都幾乎相同。使得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更聰明的是腦細胞之間的連接網絡的多寡。每個腦神經細胞與1000—200000個其他腦神經細胞相聯,平均為15000個。

二是神經傳遞素。訊息的傳遞,在一個腦神經細胞中是憑電胍行,而兩個腦神經細胞之間則是憑一些身體制造的生化物,稱為神經傳遞素。一個腦神經細胞在與其他腦神經細胞連接的空隙處(稱為突觸)釋出某一種神經傳遞素,那15000個有聯系的腦神經細胞接收后,產生相關的電胍行,重復這個程序,各自又把訊息傳給15000個腦細胞,如此不斷地繼續(xù)下去。這些神經傳遞素,現在已經發(fā)現了超過80種,雖然主要的只有八九種。這些神經傳遞素驅動身體各個部分、維持或者改變它們的狀況,同時亦是我們情緒的決定因素
-----------------------------

2.2意識與潛意識

1.腦的功能

我們的腦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低腦由延髓、腦橋和中腦組成,它們負責我們生存的最根本需要,意識對它們的運作不能有直接的介入。延髓負責呼吸和血壓,對心臟跳動也有影響。它也負責吞噘和嘔吐的反射。腦橋負責新皮質(第三層)與小腦(第二層)的聯系。皮質做決定,小腦控制我們身體動作的能力。中腦與我們視覺與聽覺能力的基本模式有關。

第二層中腦由丘腦、下丘腦、邊緣系統和小腦組成。這層主要使得我們能夠有意識地感覺。因此我們可以愛和關懷其他的人,也可以有恨和妒忌等情緒出現。這層的工作,大部分仍是由潛意識控制,但是,部分工作的結果可以用意識接觸到。丘腦是中續(xù)站,負責集中所有感官接收的來自外界的訊息(除了嗅覺)并傳去適當的部分(包括第三層),供分析、思考、策劃及做決定。下丘腦是一個控制中心,不斷地調節(jié)身體各部分以維持最佳的生存狀態(tài),包括進食、性欲、內分泌狀,水分的儲留和自身神經系統的運作等。下丘腦與整個腦的所有其他部分保持聯系,所以有人稱之為叫腦中之腦”。邊緣系統主管我們的情緒感覺,并且與下丘腦聯手協調情緒引起的作用,例如荷爾蒙的分泌。邊緣系統不只是我們情緒狀況的控制中心,更是我們學習能力的節(jié)制中心,其中海馬體是負責記憶的主要部分,對學習十分重要。杏仁核是負責處理有關情緒的中心。上腦負責執(zhí)行身體的各種動作,這需要很多的協調和控制工作。潛意識的中心,被認為是在邊緣系統平面。

第三層新腦是皮質和新皮質。我們的認知功能、思維、推理、策劃和幻想,所有的意識工作,都在這層發(fā)生。語言和語法都是這一層的工作:沒有了這一層我們不會死去,因為基本的生存由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一部分維持,但是我們將失去人之最寶貴的能力。我們將不能辨認我們所在乎的人的面貌,也不會明白他們說話的意圖;我們更不能和他們溝通這部分的前額葉是整個理性思考的協凋中心,即意識的中心。

注:①大腦分為低腦、中腦和新腦是近年腦神經學中最流行的說法,由腦神經學家保羅·麥克萊恩首先提出。低腦又名爬蟲類腦;中腦丈名哺乳類腦;新腦又名新哺乳類腦。

②第一層中有一個部分稱為‘‘中腦”,與第二層之名稱“中腦”同名:這兩個名稱完全一樣,容易混淆。

2.頭腦的能力

我們頭腦的能力,從運用的角度看,有兩個狀態(tài):意識和潛意識。在潛意識狀態(tài)中能被運用的能力遠遠超過意識狀態(tài)中能被運用的能力。 意識狀態(tài)是當我們看、聽、說和思想時,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正在看、聽、說和思想。意識狀態(tài)的能力十分有限(與潛意 識狀態(tài)相比較),一般來說,它包括以下兩點:

①運用五官和四肢與外界溝通,接收或是發(fā)出訊息。

②大腦皮質所進行的認知和思考工作。

而這些工作,往往可以在潛意識控制下進行,意識可以是一無所知的。

潛意識則負責:

①所有記憶、知識和能力的儲存。

②對所接收資訊的認知和定下意義的過程。

③身體各部分和系統的運作與協調,生命和身體健康的維持。

④思想進行的大部分過程,支持邏輯分析,推理思考等意識運作的基礎。

⑤心理狀態(tài)的各種功能,包括情緒和感覺的轉變和運用。

⑥其他尚未能清晰解釋的功能。

潛意識所控制的身體功能和能力中,有一部分可以提升至意識的層次。這部分也就是每一個人可以發(fā)揮潛能或者增加頭腦能力的部分(見圖2—3)
 
意識的結構            
          
意識其實包括以下的范圍:    

(A)一般動物皆備(包括人)    
             
(B)人及少部分靈長類動物才具有  
           
          (A) (B)                       
1.傳入

(1)對物體的感覺 √
(2)對事物的認知 √
(3)對事物的注意力 √
<4)對事物的情緒感覺 √
(5)對事物的直覺行動 √

2.深入處理

(1)記憶——提用已儲存的資料 √
(2)思考——憑已儲存的資料而
 ①啟動舊連接網絡
 ②發(fā)展新連接網絡 √
(3)語言——已儲存資料的象征化(符號代表物) √
(4)動機——有目標存在和促進目標的資 √
(5)環(huán)境確定——時、地、人物的資料 √
(6)學習——經驗的儲存 √

3.輸出

<1)行動決定 √
(2)動作和行為 √

資料來源:“Consciousness”,byJ.AllanHobson(1999Scientific American Library) 
 
2.3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

人類的腦怎樣儲存資料,讓我們知道哪些東西能帶給我們痛苦或樂趣呢?我們總想避開痛苦,追求樂趣,我們的腦又怎樣能夠產生新的想法,新的做法呢?兒童學習時,為什么總想避開書本,不停地想去玩耍呢?研究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腦的基本構成單位——腦神經細胞,學術上稱為神經元——開始。每一個人腦都有約10(X)億個神經元,上下不會超過1%~2%,所以一個人的聰明程度不是由神經元的數目決定,而是由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決定。

-------------------------------

1.神經元的構造

每一個神經元都是一個細胞(見圖2—4),有細胞體,訊息由樹突傳入,在細胞體內經過處理,經由軸突(Axon)傳至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和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觸須之間,有一個微細的空隙,稱為突觸。訊息在神經元體內傳遞的方式是電行,在突觸傳給另一個神 經元所用的方式則是體內自制的生化物,稱為神經傳遞素。現在已知可以做神經傳遞素工作的生化物超過80種,其中的8~9種做了約98%的工作。我們的情緒反應,因而思想和行為反應,都是被這些神經傳遞素控制著:不同的神經傳遞素,便有不同的反應。
 
2.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一個人在出生之前,腦中的1000億個神經元已經幾乎全部準備好,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則是十分稀疏的。因為嬰兒未能意識思考,故此,他只會憑外界的刺激而制造連接網絡。

任何聲音、景物、身體活動,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會使得腦里某些神經元的樹突和軸突生長,與其他神經元連接,構成新的網絡。同樣的刺激第二次出現時,會使第一次建立的網絡再次活躍。就是說,新網絡只能在有新刺激的情況下產生。一個人的一生之中,不斷有新的網絡產生出來,同時有舊的網絡萎縮、消失。

一個舊的網絡,對同樣的刺激會特別敏感,每次都會比前一次啟動得更快、更有力。多次之后,這個網絡便會深刻到成為習慣或本能了。這便是學習和記憶的成因。在某些情況下,一次學習便能記憶得很久,這便是恐懼癥和一見鐘情的成功。這種現象需要一些特定的條件存在,這里不談了。每當有同樣的事物出現時,同樣的網絡便會啟動。當然,沒有建筑出來的網絡是不存在的,因此也不能被啟動。這就是說,如果個人有五個不同的網絡,我們的腦只能啟動這五個網絡,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反應亦只能在這五個選擇中。


3.腦做工作的自動性和高速度每個人的腦隨著身體和年齡的成長而增長。如果同一件事曾經有過五個不同的發(fā)展過程或結果,類似的事下次便會出現:我們大腦的前額葉收到由眼、耳或其他感覺器官傳入的訊息,會馬上啟動所有有關的連接網絡。就是說,大腦會自動地在資料庫中找出所有有關的儲存資料,然后做對比節(jié)選的工作,最后,把最有可能適合這一次用的資料,傳給邊緣系統,就是說,會在那已有的五個網絡中選擇最貼切的一個而啟動之。邊緣系統負責情緒和(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做出決定。上面前額葉做的搜集、對比和節(jié)選工作,在500萬分之一秒內完成,而且是我們生活中每一刻不斷地做的工作!速度如此之快,只有潛意識才能做到,意識不能!


兒童學習的苦與樂

從腦神經學的角度看兒童成長過程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知道:

①學習是隨時隨刻地在進行中,而不只是在課堂里才做的工作。

②少變化、少嘗試、少活動的孩子的能力也會少,因為腦中可供選擇的網絡少。
 
③用恐懼、羞愧、犯罪感推動的孩子活動會少,會對學習沒有興趣,因為進化過程中這些情緒是引導我們避開那些事情的!

當一個人感到樂趣時,體內釋出的神經傳遞素包括一種稱為“腦內啡”的物質。腦內啡除了給我們輕松、舒適的美好感覺外,同時還使我們渴望重復這種感覺,因而會推動我們去重復能導致腦內啡再釋出的行為。所以,在痛苦(恐懼)和樂趣之間,痛苦有即時的推動力,而樂趣的推動力則更長效,因為人總是在不斷地追求樂趣。所以,使孩子更喜歡學習的秘訣是增加樂趣。這一點,在我所設計的親子課程中已充分表現出來。 

2.4潛意識

從前面的介紹中得知,潛意識是我們大腦絕大部分能力的所在。意識部分與之相比,極為細微。一般人很少注意潛意識的存在,亦很少刻意地與它溝通,因此不能發(fā)揮它們本有的能力。

每個人的潛意識其實不斷地渴望與它溝通,亦不斷地嘗試溝通,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而已。

雖然學術上不能完全成立,但是為了使我們容易掌握和發(fā)揮,我們可以假設:潛意識、右腦、感性可以被看做是同一東西,也就是我們的情緒和能力之所在。意識、左腦和理性可以被看做是我們大腦的另一方面。人最大能力和成就的狀態(tài)出現在意識與潛意識攜手一致的時候。

一個人在潛意識中總是不斷地去找尋更好的方法,以便使自己取得最佳的利益。潛意識驅動的行為總是為了一些正面的動機,雖然有時那些行為效果不理想。潛意識里永遠不會有傷害本人的動機。

潛意識有多個層面,情緒屬于較淺的層面。在更深層里有多個具備高度智慧及能力的層面。從科學的角度去介紹潛意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潛意識隸屬以下兩門學科:                                  腦神經學。因為潛意識與大腦功能有關。                                         心理學。因為潛意識與我們的行為表現有關。
但是我查過一百多本中英文有關腦神經學和心理學的專業(yè)書籍,竟然找不到對"潛意識”一詞清晰或全面的解釋,其中一些書本甚至沒有這個詞!換句話說,這個詞似乎只存在于一般人的言談中以及非學術性的普通書籍之中! 意識與潛意識是手牽手地工作的。容許我意譯查爾斯·克雷布斯博士(Dr.Charles Krebs)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
“你的身體不斷工作,其中的過程遠非我們的腦的意識部分能夠處理。簡單如站立,你的身上有數以百計的肌肉,各自處于不同的收縮狀態(tài)來使你能夠企真,每秒鐘它們發(fā)出的訊息有500萬—1000萬之多,你的意識是無法處理的。這些訊息的絕大部分直接深入潛意識部分,只有極少數送到意識部分讓我們感知。
你告訴你的身體站起來,這個簡單的指令由意識傳給潛意識的活動機制部分,指令你的肌肉去收縮及配合,使得你的身體能夠站起來。這個動作需要數以百萬計的感官資訊,然而你只要意識到你已經站起來便足夠了。
當你走路時,起步的決定是有意識的,一旦開始,你就可以把思想完全放在其他事情上,因為你的潛意識已經接手控制身體步行的工作。就像一架飛機由機師操縱起飛,但一旦飛上天空,自動導航系統容許機師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不僅如此,我們研究肌肉反應,得出的結論顯示潛意識的力量能夠超越意識的力量,因為只有如此,潛意識才能確保我們的生命得到最大的機會生存下去,而不會受到一些意識作出的錯誤意念的影響而導致生命危險。試舉一例,如果你試圖舉起一個你身體的肌肉和筋骨不能負荷的重量,潛意識的探測器探到那不斷增加的壓力,便會將有關的危險通知潛意識的控制中心。潛意識于是會指令有關的肌肉放棄,否定了意識所發(fā)出的指令。這種現象,在舉重比賽里經常見到,一個選手勉強地把杠鈴舉過頭,開始發(fā)抖,然后把杠鈴摔在地上。他的潛意識壓過了意識中想打破世界紀錄的念頭,不容許一個理想但不切實際的愿望去危害身體。

所以,當我們以為我們控制了身體的活動時,我們其實所知甚少。極大部分的身體活動由我們的潛意識所控制,而它的目標是:生存

------------------------------------

2.5意念推動腦,腦推動身體

意識和潛意識、理性和感性等并不意味著可以將一個人分割開來。反之,意味著一個人具有多面性,而這些不同的“面”脫離不了整體,這更肯定了一個人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由潛意識控制的很多身體部分雖然不能由意識隨意直接地聯系,但卻可以經由意識與潛意識溝通而間接地作出推動,甚至控制。

當我們內心(其實是腦的意識部分)有一個意念涌出的時候,腦中的一些神經細胞便會釋出與該意念有關的神經傳遞素把訊息傳送給其他腦神經細胞。一個短暫的意念所能驅動的神經細胞有限,但不斷重復同一意念,同樣的神經傳遞素會一次又一次地使受影響的神經細胞范圍擴大,最終驅動自主神經系統(肌肉與體內器官的狀態(tài))、內分泌系統(各種荷爾蒙負責調節(jié)全身各種功能)和免疫系統。而情緒狀態(tài)也因而改變了,因為情緒其實是神經系統和微體之間相互影響及驅動過程的產物。某種神經傳遞素的大量出現,會使人產生某種情緒,同時身體各部分亦會有某種形式的反應變化??驳纤?#183;丁·珀特在其1998年底出版的“Molecules of Emotions”一書中便指出,神經傳遞素,其實就是我們的情緒分子,同時也是腦驅使身體狀況改變的信差。所以,神經傳遞素同時具有生理與心理的功能,也證實了身與心的聯系方式。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運用意念去驅動我們的腦,然后用我們的腦去驅動身體,這包括潛意識所負責的所有部分和功能。我認為意念與腦加起來,便是我們一般說的“心”;而腦與身體合起來,便是“身”。身心一致是指這三個部分的良好契合與平衡。

身心一致的過程絕非“意念一腦一身體”的單向溝通。腦和身體都不斷地供應回饋訊息,使得我們的意念不斷地變化和修正。其實“意念一腦一身體”的過程,每個人每天都要重復千萬次,只不過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下面我介紹一個簡單的使你輕松下來的方法——“深呼吸法”。同時證明身心一致是如何容易達到。

請找一個舒服、寧靜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做綿長和緩慢的深呼吸。每當呼氣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兩個肩膀上,注意呼氣時它們便會放松。而且當呼氣的時間比上一次更長時,在延長的時間部分里肩膀放松的感覺會更強(更放松),呼兩三次氣后,放松的感覺更會擴散至身體的更多部分。持續(xù)這樣的深呼吸10次,整個人的情緒和身心狀態(tài)便會變得輕松、舒暢了。這個簡單的從緊張壓力中釋放自己的技巧,本來身心狀態(tài)是比較緊張的,當你意識到這個狀態(tài)后,驅動身體去做深呼吸,當把注意力(意識)放在肩膀上的時候,事實上腦子已經由意識經潛意識驅動了自主神經系統,使肩膀肌肉放竺了。同時,腦里的神經傳遞素組合成分亦有了變化,更多的血清素被釋出,使整個人有了更平靜的感覺,亦即達到更好的身心狀態(tài)。

腦電波方面,也從開始時的“貝塔’’波狀態(tài)(即警覺緊張),變?yōu)?#8220;阿爾法”(Alpha)波狀態(tài),也即松弛,脫離了壓力,提升了學習能力。以下是四種腦電波狀態(tài)的資料:

Beta(貝塔)狀態(tài):12—16Hz——警覺、緊張,一般的工作狀態(tài)。
Alpha(阿爾法):8—12Hz ---松弛、脫離壓力狀態(tài),高度學習能力。
Theta(西塔)狀態(tài):4—8Hz——對身體狀態(tài)減少感覺,甚至沒有感覺;景象在腦中呈現,部分身體像在空中飄浮。這個狀態(tài)最適宜做自我程式調整、自我療法等個人提升過程。
Delta(德爾塔)狀態(tài):O.5—4Hz——睡眠狀態(tài)。對身體各部分沒有感覺,沒有意識思維活動。(在醫(yī)學上若腦電波低于0.5Hz,則將被判定為腦部死亡。)

2.6意識和潛意識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程式?   
                                   
    當我們有意識地思想時,第一次構成的神經元連接網絡是十分脆弱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斷地重復同樣的思想,這個網絡便會成為思想上的必經之路。舊的網絡由潛意識負責,新的網絡由意識去創(chuàng)造。

1.潛意識的運作

①新刺激,新網絡一②長大后,遇到某件事一③新皮質在500萬分之一秒內提供所有有關的儲存記錄,選擇最恰當的網絡一④邊緣系統重拾那最恰當的記錄所擁有的情緒,產生推動力量。

2.意識的運用

經過反復思考,我們亦可以創(chuàng)出新的網絡,而且能夠在短期內使網絡變得極其深刻,從而給我們以推動力。這兩個途徑誰的力量大?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完全要視每一次雙方所走的途徑中哪些網絡更深刻,因而引起的情緒更強而決定??偨Y下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可能:

(1)一個兒童成長過程中某些負面的人生體驗會成為他長大后的心理障礙,因為所有已有的網絡都只給他類似的負面情緒,沒有例外。

(2)如果適當的培訓或輔導,這個人可以憑引導而改變意識思考進而改變大腦網絡,從而克服那些心理障礙。我的課程里有很多這類的技巧。

(3)因為信念可以憑自我意識思想而建立,我們固然可以憑有效的思想技巧使我們產生提升的信念;但是無效的,妨礙一個人健康成長的信念也可以因此而建立。

以下就討論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妨礙和局限性的信念會對一個人產生多大的影響。

3.運用意識思考去改變潛意識里的障礙

大腦新皮質,也就是我們的腦最表層的3毫米厚度,有6層神經元。它們儲存了每一個人的知識和學問,其使用方法就是制造連接網絡。每有新的資料需要儲存,神經元就會產生新的樹突和軸突,建造新的連接網絡。每個連接網絡代表一點知識學問。每次用到它時,這個網絡都會啟動一次。同一件事有三個不同的做法,我們會說有三個選擇,在某種條件之下,其中一個選擇會有最好的效果;在另外一些條件之下,另外的選擇會更好。故此,選擇越多,我們的能力越大。
我們的腦的運作極其復雜,不是用文字能夠解釋清楚的。下面我嘗試向大家介紹一些科學家已經肯定了的資料:
假若一個意念由新皮質第一層的一個神經元開始,至第六層的神經元之間可以建造的網絡,可以有多少不同選擇?
請看以下的表格:

每個神經元與多少其他神經元連接 xl x2 x3 x4 x5 x6 xn
第一層 1 1 1 1 1 1 10*10*....
第二層 1 2 3 4 5 6 10*10*....
第三層 1 4 6 16 25 36 10*10*....
第四層 1 8 27 64 125 216 10*10*....
第五層 1 16 81 256 625 1296 10*10*....
第六層 1 32 243 1024 3125 7776 10*10*....

------------------------------

一個工作不順心,或者擔心下崗的職員,朋友曾經提議與他合作搞點小生意。他也曾想過,他的思考過程是這樣的:

①與朋友合作搞小生意。
②我沒有經驗,怎能成功? ·
③外面競爭如此激烈,一定失敗!
④會被人騙走股本,我輸不起!
⑤年紀大了,無法與別人爭了!
⑥學識又不足,真是太難了!
簡單地說,這位先生的思考過程只是一連串的“不”字(除了第一步)。結論只會有一個,就是“不”。如果他反復地這樣想,一
個月后你問他這個問題,他不僅會很堅決、清晰、肯定地說“不可能,沒法想”,而且會有很多理由去說服你那是不會成功的。他已
經用意識思想,不斷重復網絡的方法建立了一個很深的信念。 如果除了“不”外,這位先生還在每一步驟有另外其他3個選擇:
(1)與朋友合作搞小生意。
(2)不。
①什么生意不大需要經驗呢?
②年輕時也常逛書店,開書店成嗎?
③小舅子做電腦生意,開電腦店需要經驗嗎?
(3)不。
①要想一些別人未想到的新招!
②服務一定要比別人好!
③研究一下怎樣才能使顧客找我們!
(4)不。
①自己的生意自己照顧。
②不貪心、不虛浮,腳踏實地。
③去請教鄰居做會計的周先生,怎樣才會被騙。
(5)不。
①少了體力,但人間智慧多了,我們閉智不閉力。
②什么生意不用自己付出勞力的?
③體力活兒,可以找鄉(xiāng)下的親戚來做。
(6)不。 ,
①什么生意無須很多學識?
②最需要的學識是什么?去讀速成班!
③我的人生智慧、工作經驗、人際關系會很有用。
每個步驟有四個選擇,總計起來,這位先生比剛才一個“不”的選擇多了一千倍的機會!而我們每個人的腦能夠容許有的選擇幾乎是無限的,因為平均來說每個神經元與10000—15000個其他神經元連接,若按最低的10000個計算,我們可有的選擇已經是1兆兆了,更何況尚有腦里其他部分不同構造的可能性呢?
還有一點,老天造人的時候,便設計出我們的腦根本沒有“不”字存在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我們的腦不能接受有“不”字的指令。“不”字只存在于意識思想中,其惟一的功能,只是使我們停止不前,絕無好處。
所以,我們的腦里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使我們在人生中有種種不同的選擇,從而達到成功快樂。而NLP的技巧,就是發(fā)揮里這些能力的方法。
 
2.7兒童成長過程中大腦的發(fā)展

大腦的發(fā)展是從胚胎頂尖上的幾個細胞開始,在數個月內經過一個急劇繁殖的過程,發(fā)展出2000億個腦神經細胞。它們彼此競爭以爭取與發(fā)育中的身體各部分建立聯系。未能成功建立聯系的腦神經細胞會得不到所需的化學成分,因缺乏營養(yǎng)而導致死亡。受孕后20周, 一半的腦神經細胞被淘汰,只剩下1000億個伴隨這個人面對世界。這次龐大的過量生產是必需的:確保有足夠的腦神經細胞去
發(fā)展出新的技能,如同我們的祖先發(fā)展出直立行走和語言。腦神經細胞的學術名稱是神經元。
大腦的運作,依賴于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就如一座現代都市的運作依賴于大廈房屋之間的道路網絡。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網絡在出世之前便已開始建立。 外界經感覺器官傳入的任何刺激都導致新的連接網絡的產生。
連接網絡是由一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接觸而產生的。一個神經元與1000-200000個其他神經元接觸(接觸點稱為“觸突”)。 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其腦中新增加的神經元之間接觸的速度,可以高至每秒鐘30億個接觸點。
出生后8個月,一個嬰兒的腦里會有約1000萬億個接觸點,之后這個數字會減少。未能與外面世界建立聯系的網絡會消失。在0~12歲時,這個孩子腦里的連接網絡會下降至500 億個接觸點。在多刺激因素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這個時候腦神經連接網絡數,比一個在缺少刺激因素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的腦神經連接網絡數會多出25%,這就是兩個孩子智商差異的原因。由此可見,孩子出生后最初3年對孩子大腦發(fā)育至為重要,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兒童在這3年里沒有得到這方面的適當照顧。
神經元之間接觸點的產生及消失,也可以由思考上的刺激來決定,這也是大腦能力提升的來源。大腦能力的增長,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8個字來形容最貼切不過:用得越多,能力越強。 人從出生到12歲,大腦就像一塊吸水力特強的海綿。這12年是每個人最重要的學習階段,期間觸突會大量地產生和消失。這12年,尤其是最早的3年,奠定了一個人思考、語言、視力、態(tài)度、技巧等能力的基礎。12歲前特別方便各種能力的學習網絡全部出現,大腦的基本結構亦定了型。
外界的刺激能永久性地改變腦神經細胞中遺傳基因的功能。應激反(一般稱為壓力)和可卡因一樣,能產生生物化學上的改變,直接影響一些主要腦神經細胞里的遺傳基因,因而形成了永久的、不良的行為模式。
以下腦神經網絡數據顯示一個嬰兒大腦的發(fā)展是如何的迅速。數字是同樣大小的大及樣本在不同時期的觸突(接觸點)的數目:
在母體里28周 124(百萬個)
出生時 253(百萬個)
8個月大 572(百萬個)
]9個月大 354(百萬個)
一對蜾贏有10萬個神經元,一對老鼠有500萬個神經元,人的近親猴子有100億個神經元,人有1000億個神經元,超過所有動物。因此人有自覺性、語言,能夠聯想和把現今的事處理得更好。其他的動物,因為腦都沒有這么發(fā)達,只能依靠本能反應。
引導神經細胞學會做它的工作,感官經驗是十分重要的,若在一段關鍵時間里沒有適當的感官經驗,神經細胞便失去學會做有關工作的能力。即使一個完美的大腦,假如在出生后的兩年內沒有處理過視覺經驗,這個人一生都會看不到東西;又假如一個人在10歲之前沒有聽過某種語言,這個人將學不好這種語言。
 
2.8記憶和學習
 

我們的記憶可以分為短暫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暫記憶幫助我們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片刻需要,例如記某人的電話號碼,打完電話便也忘記了那個號碼。長期記憶有兩類:一類是關于“怎樣做”,另一類是關于“什么事”。"怎樣做”的一類記憶,又稱為“不可言性記憶”或“隱晦式記憶”。這類記憶不需要意識的參與,是不自覺地提用的,涉及的大腦部分包括感官及運動神經網絡、小腦、杏仁核、基底神經節(jié)及其他中腦部分。

"什么事”的一類記憶,又稱為“可言性記憶”或“明示式記憶”。這類記憶需要意識的參與:專心和集中注意力,涉及的大腦部分包括前額葉和顴葉的系統,包括海馬體。這兩類記憶可以再細分如下:

(1)不可言性記憶。根據學習模式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為:
——條件反射。
——一般的習慣。
——通過學習掌握的技能,例如打字、騎自行車等。
(2)可言性記憶??梢苑譃閮深悾?br>——事件資料記憶。事件內容的記憶,在哪里發(fā)生、什么時候發(fā)生、發(fā)生日期等,儲存于前額葉附近。
——語言資料記憶。所謂‘‘事實’’的構成資料、丈字語言資料等。海馬體似乎是最重要的部分。
記憶的人載與儲存機制,無論是不可言性或可言性記憶,都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短暫記憶和長期記憶。
①短暫記憶很不隱定,只能保留數分鐘。
②長期記憶很穩(wěn)定,能保存多天、多個星期甚至多年。

無論是不可言性記憶還是可言性記憶,重復多次是短暫記憶轉變?yōu)殚L期記憶所必須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個新蛋白質合成的程序,并且有一個“融匯時期”,在這個時期里,長期記憶最易受到破壞(受到妨礙蛋白質合成的因素的影響)。如果妨礙新蛋白質合成程序的因素延遲出現,長期記憶便能形成。在實驗室里,動物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中,妨礙新蛋白質合成程序的因素只要延遲一個小時出現,它們便能產生長期記憶。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看,記憶的形成需要神經傳遞素血清素和麥胺酸。一個刺激(學習)開動了在感覺神經元里的一個化學訊號系統。由于血清素的釋出,這個化學訊號系統啟動了一種特別的蛋白質。這種特別的蛋白質抑制其他蛋白質的運作,結果是增加了麥胺酸的釋出。麥胺酸能增強各種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達數分鐘之久,這也就是短暫記憶。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化學訊號系統中的一個成分會把那特別的蛋白質推入神經元的核心,并且在那里啟動遺傳基因去做蛋白質合成的工作。神經元因此有了基本的改變,這就是長期記憶的建立。所以,把一些東西儲存人長期的記憶,需要遺傳基因的參與。

每次學習,都會使神經元之間增加新的觸突,創(chuàng)新的連接網絡。每一次人生經驗都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儲存人長期記憶的過程導致神經元里的遺傳基因的運作有所改變,結果是大腦有了結構性的改變。這使得每個人的大腦都與其他人的大腦不同.
 
    以上的新科學發(fā)現,使得傳統上精神病科所區(qū)分的兩種病源--生理性抑或非生理性不再有意義,因為兩者都源自神經元內的改變!

科學家發(fā)現,對某種技能熟練的人其大腦所耗用的能量比新手大腦耗用的能量少。熟練的人的大腦中已有了經多年反復使用而建立起來的特別深刻的接觸點,構成了更有效的網絡,因而所花的時間短??茖W家還發(fā)現長期處于壓力下的人的海馬體比一般人的細小,因為那里的神經元網絡已經萎縮,沒有新的神經元牛長出來。若壓力消失,神經元的損傷和海馬體的萎縮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大腦所用的記憶策略是十分高明的。它并不是把一件事儲存在一組神經元里,另一件事儲存在另一組神經元里。大腦儲存的方式是把事情分拆為最基本的單元,每個單元分別由指定的神經元儲存。換句話說,一幅簡單的圖會被分拆為千百萬點的基本單元,某個神經元負責儲存直線,另一個儲存偏差10度的曲線,一個儲存淺紅,再另一個儲存白色,依此類推。這個策略使得每一個神經元都可以被多次使用,亦使得大腦的儲存能力大大增加(事實上,科學家們相信我們大腦的能力是接近無限大的)。所以,我們的大腦記憶中并沒有什么圖,只不過是數以百萬計的各自負責零散資料的神經元的組合而已。

注:過去一般的看法是大腦里的神經元,在一個人出生之后不會再有新的長出來。1998年科學家證實,在海馬體中的齒狀回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不斷有新的神經元生長出來,科學家認為這樣是為了我們一生之中可以不斷地學習,因為海馬體與學習有很大的關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極大部分的身體活動由潛意識所控制 - 經典文庫 - 管理文章 - 慧思網
大腦覺醒書籍與小務虛群聊觀點集錦金句
我為什么是我?--- 關于自我意識的產生
人的意識終于可以儲存起來了!
我們真的需要大腦嗎?
我們永遠不應該放棄植物人醒來的可能,因為有意識依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郴州市| 延津县| 沧州市| 青铜峡市| 应城市| 桦南县| 栖霞市| 米易县| 册亨县| 大化| 体育| 西宁市| 邯郸县| 绥化市| 佛学| 大余县| 汤阴县| 罗城| 陕西省| 怀集县| 永登县| 黄梅县| 乾安县| 莱阳市| 黔西| 义马市| 彰武县| 喀什市| 惠来县| 乐亭县| 惠东县| 常山县| 荆门市| 攀枝花市| 东港市| 和平县| 腾冲县| 修武县| 登封市| 都匀市|